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媒介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媒介功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美术媒介功能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是明确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这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美术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重任。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根据孩子们幼稚、好学、上进的特点,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究,谈谈几点浅见。

一、欣赏评述学习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必须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经验。因而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每节美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在欣赏评述活动中除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

(一)优选富含家国情怀的传世之作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注重提供反映中华文化以及各国艺术家体现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符合课堂主题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元的,教师在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时,要有意识地按照大纲要求和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择优选择。比如:《巨匠童心》这一课,中有个活动内容是欣赏毕加索作品。众所周知,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我们该选择哪一幅代表作品供学生重点赏析呢?我想到了他的《格尔尼卡》,这幅不朽的名作是以1937年纳粹“神鹰军团”的轰炸机摧毁画家的故乡———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事件为故事背景创作的。毕加索被法西斯暴行所激怒,满怀义愤创作了这幅巨制,以表示强烈抗议。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条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无声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学生在感受画作独特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被画家渴望和平之心与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所感染。

(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欣赏能力美术教育,不可把小学生当作被动接受对象,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形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欣赏这幅永载史册的名画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查找关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让他们提前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这样更容易理解《开国大典》画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在课堂上,老师则可以安排将油画与开国大典时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观察,提出问题:“画家在描绘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一系列的艺术处理手法:色彩不同、人物站位不同、的姿势不同、话筒样式不同,等等。那么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有的学生说,经过再处理之后,画面显得更恢宏了;有的学生说,的伟大形象更加突出了;还有的学生说,场面更加热烈庄严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被作品感染了,爱国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造型表现学习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造型表现学习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可主要从表现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画作内容要突出爱国主题小学美术教材这种画面媒介中,设置了一些本身就能突出鲜明爱祖国爱家乡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湘美版教材四年级《祖国在我心中》、五年级《家乡的古建筑》等等。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各种欧式建筑大行其道的当下,教育学生不能忘怀独属于国人记忆的中国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凝聚着中国千百年来劳动匠人的智慧,一砖一瓦都镌刻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式审美的缩影。讲授《家乡的古建筑》这一课,要让学生欣赏家乡的古建筑,对比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结构和独具美感的外形艺术,在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线描写生的过程中,让中国式建筑的斗拱翘檐、雕刻彩绘深深刻进学生的记忆。类似的题材还有《唱大戏》、《京剧脸谱》、《秦陵兵马俑》、《壶趣》、《青花瓷》等等。

(二)表现手法彰显中华文化的传承陶行知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无论你身在何处,说中国话,写中国汉字,画中国画,总能坚定我们的中国心。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都是西方绘画不能取代的。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意趣和鲜明的风格。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小学每一册美术教材中都有中国画的学习内容,教师可用这类内容为引子,还可以结合学校社团活动,来拓宽孩子们学习中国画的空间。经过千年的发展,中国画已有了全新的艺术面貌,也具有了鲜明丰富的时代性,而且学生稚拙的绘画风格与中国画讲究意趣的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更能产生充满水墨趣味和天真纯朴之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平时绘画创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采用中国画的工具和表现手法来进行创意实践,创作出具有童趣与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这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兴趣,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综合探索学习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综合探索活动形式既可以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也可以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一)注重美术媒介活动中的多样样灵活性在各类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要注重美术媒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使其更受学生们的喜爱,例如《中国龙》教学就是典型的综合性探索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应该深深刻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探索活动,将美术和音乐学科结合起来,以美术中的欣赏与手工制作为切入点,综合音乐中的合作舞龙表演,加深学生对“龙”这个艺术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而《我们去旅行》这项内容,可以是融合美术表现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探索课。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视频和图片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进行手绘地图的作业练习,将对祖国山河的认识浸润到绘画活动之中。

(二)探索更多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小学美术媒介教学,还必须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拓展更丰富的教育渠道、更活泼的教育方式,用心探索更多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即: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用优美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用自然的教育情境引领学生。总之,要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爱国主义认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感、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小学生表达更旺盛的爱国主义情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进入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我们要贯彻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用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作者:杨大艳 单位:湖北省枝江市丹阳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