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高考素描教学实践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摘要:近年来,高考美术在试题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意味着纯粹地强调机械训练、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教学方法正在被淘汰,只有以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成为高考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艺术综合素质;造型;素描教学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现状

1.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高考美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组成元素回顾近十年各大美术院校的考试题目,原有的训练项目如素描、速写等科目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增加了线性素描、石膏像、素描场景等形式。各省的联考题目也增加了速写、头像画照片、石膏像素描等内容。这些变化反映出艺术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面对这种变化,以往模式化的素描教学慢慢显露出弊端,虽然这些教学形式能让一些基础不扎实的考生快速获得不错的分数,但是面对这些变革,原有的素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具备优势[1]。时代的变化对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教授模式化的技法难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只有从艺术教育的本质出发,建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完善、系统的造型训练体系,才能让学生实现对造型的认知与表达,形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实现与大学的无缝对接。

2.高考美术教育素描教学应注意的内容首先,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为目的。艺术教育的本质不是对技能的传授,提升绘画能力必须以强调和关注艺术素养为基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日后的艺术道路上才能更有动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否则,学生容易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作力。这样的学生即使升入大学也难以有效地完成大学的课程任务。高考美术教学可以将教学目标由绘画技术至上转变为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丰富其绘画技术。教师应避免单一、枯燥的模式化教学,因为这种条件下的造型教学训练犹如“背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往往容易感到乏味,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应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获得视觉和心灵的享受,通过学习艺术人文知识,感受绘画的乐趣,在日复一日的绘画练习中获得更多的动力。考前教学训练以实现和高校美术教学的无缝对接为直接目的,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本质出发,重视丰富学生进入大学前的知识储备[2]。其次,强调造型,建立系统、完善的造型训练体系。分析数年来的高考美术考题可以看出,目前的评分标准仍是以写实风格为主要依据,因此系统性的造型训练仍是未来教学的重点。高考的题目是一种导向,不同院校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总体而言,不论是画石膏像、头像照片还是默画,其本质都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写实造型能力。随着“美术高考热”的持续升温,许多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术高考生逐渐增多,市场的扩充让一些培训机构倾向于采用时效性、针对性强的单一教学方法,并将其作为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美术成绩的“秘诀”。个别培训班的教师甚至采用如鼻子下面加深色阴影、改变用笔材料等方法,追求速成、突出的效果。这些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深入地了解作品的造型、扎实地掌握造型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影响其大学期间对美术的深入学习和艺术创作。近年来,面对高考题目的变化和对学生文化素养重视程度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坚定自己的教学理念,具备长远的眼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造型认知水平。只有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对象,树立体块结构意识,才能让画面的造型更加严谨。无论考题如何变化,学生对造型的追求不变。教师要以造型基础的“不变”应万“变”,实现系统、完整的考前教学。美术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终极目标,让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观念,培养学生系统、完善的造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美术高考素描教学实践策略

1.在课程内容上第一,强化艺用解剖通识知识与绘画实践的结合。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正确的造型意识,以写实造型为出发点,强化体块关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形与体的联系,重视对透视和艺用人体解剖知识的讲解,将通识课程内容与绘画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造型意识。学生的造型能力体现为对形体的理解能力和刻画能力。速成式的模式化教学未能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形体,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在某个地方加深色彩,或者用线刻画细节部分,以致作品千人一面、没有特色,明暗色调脱离形体,观者难以感受到内在骨骼和肌肉的穿插。要想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将解剖通识课程的内容与实践结合,在速写、素描人物头像、石膏头像课程中穿插艺用解剖知识,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段。如,教师可以分解解剖形体,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类似几何形体的基本形和穿插关系表现人体的体积与结构关系。有体才有形,体量是表现的根本,形是将三维体积转换为二维平面,形成具有立体感假象的轮廓线。轮廓和明暗调子的表现都依赖于体的变化,只有了解了体才能将形表达清楚。在素描头像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头、颈、肩三者的穿插关系入手,以头部骨骼的突出节点为形体依据,由骨像到皮相,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外在形体转折的内因,从明暗技法组织上通过铅笔线条的组合、用手指揉、用纸巾擦拭等技法的组合,完成对人物体积感的塑造。第二,将造型原理的共性融入学生艺术感知的个性。教师应以对造型理论的讲授为基石,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写实具象造型的基础上延伸扩充,为学生介绍非具象造型的优秀作品,将艺术理论讲授的普遍性和学生艺术个体的特殊性相结合,在原有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在原有造型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能力提升与美术高考教学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采用分组教学法,引导创作风格较为类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讨论,比较美术史中风格较为接近的艺术作品。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塑造形体和创作,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技术、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在提升学生绘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扩充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最终让学生实现对造型、材料及艺术表现效果的优化处理。第三,在课程中融入部分中外艺术史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了解艺术史,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美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审美标准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学生从多方位、立体的角度看待造型的表达,可以为日后走上艺术道路铺垫基石。关于艺术史的内容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主要依靠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如:在讲到人物速写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结合,为学生介绍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鲁本斯等艺术大师的速写作品,让学生欣赏历史上优秀的速写作品,感受艺术大师对人身体动态的掌握和线条的表现能力;在素描人像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介绍费欣、列宾等人的优秀素描头像作品,避免让学生只观看市面上单一审美的高考范例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表达的多样性与感染力。第四,将绘画创作意识与素描教学接轨。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高考美术素描以写实为主的评判标准,将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观念与素描基础训练结合。高考美术素描带有强烈的应试特点,但是美术教师应在以应试为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超级写实主义的素描练习要求学生深入认识和观察对象,同时完成绘画的时间较长,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技法体验,也使学生对于素描语言的表现力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将长期作业与基础训练的短期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可以避免学生观察的不足,并能引导学生采用彩铅、水墨等表现形式完成作品。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2.在授课方式上利用多媒体形式构建开放的、多维度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当前,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单一维度的课堂授课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如抖音、快手等App制作教学短视频,与学生形成教学互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有朝气的年纪,对未来充满想象和希望。新颖的教学形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课程设置上将拓展性选修课程与基础类必修课程相结合。教师可以将陶艺、雕塑作为拓展性选修课程,与素描石膏像、素描头像等必修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立体空间中树立对形体的三维认知,与之前在素描课程内容中掌握的解剖知识相结合,将对三维空间的认知通过二维平面的明暗技法塑造出来,强化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素描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只有通过系统、完善的造型训练,学生才能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美术课程设置如下。高一上学期以素描几何体、素描静物、速写人物为主;高一下学期以素描静物、速写人物、色彩静物为主;高二上学期以素描人物头像、素描石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组合带场景为主;高二下学期以素描石膏头像、色彩风景、速写场景为主;高三上学期到美术联考前以素描、色彩、速写综合复习为主。从高一到高三,学生可以形成逐步深入的训练系统。教师将艺术史中关于美术作品鉴赏的内容贯穿于高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尽早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基础,让后期的技法训练更加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魅力的同时,能够借鉴和认知艺术作品中的技法与美感要素,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3]。

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并采取恰当的策略完成素描教学,是当前值得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希望学生学习美术不仅可以走进理想的大学,而且可以在美术创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陈双久,杨正.向大师学习:速写[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3.

[2]潘利国.从央美的“奇葩”考题说开去[N].中国美术报,2019-03-04(5).

[3]韩贺玲.泛审美时代高中美术特长生审美能力的价值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51.

作者:马妮娜 单位:上海市崇明区城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