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红棕素描的引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红棕素描”又称“桑吉奈”,原是意大利的一个画种。桑吉奈的主色调是红棕色,它是用红垩笔与铅笔、炭、墨、白粉,甚至红褐色水彩等综合材料绘制的。它不属于色彩画,它是用素色和消色绘制,并巧妙利用色纸底色,获得最大限度色彩感的素描。在前苏联高等美术院校素描教学中,有桑吉奈的内容。我国上海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苏联高等美术学校素描———苏里科夫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学总结》里写道:“低年级中长时的素描,基本是用铅笔画的,高年级准许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索乌斯、松吉纳、木炭等)。”索乌斯即石墨汁,松吉纳就是桑吉奈的异译。那个时代的出版物少有色形套印,红棕素描被辗转翻拍之后,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风采,直到现在有些素描画册,仍把一些经典的红棕素描作品当作黑色素描来转载。这有点以讹传讹之嫌。美术学子们年复一年地以为,所谓素描大概就是黑色素描一种。当然,造成这样的误解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我国画家疏于对外文资料的研究,即使在素描教学全盘苏化的时代,也有所疏漏,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引进和探讨,以至不知有此画种,更没有利用它来丰富我们的素描教学和素描创作。
一、关于红棕素描
“桑吉奈”作为红棕素描的音译,既是画种名称,也是材料名称。桑吉奈取材于红垩赭石,这是一种在火山岩石层里被地火燃烧过的氧化铁薰染的干粘土,呈鲜明的红棕色或红褐色。这种天然颜料给人以异常多联想,首先是把它与鲜血联系起来,赋予它具有祈福死者还魂的象征力,用作崖画,给雕塑上色。作为绘画材料,被用来给湿壁画勾画轮廓、画素描和速写。用红垩作画最早流行于意大利。14世纪钱尼纳•钱尼尼在论文中论述了红棕素描的不凡品位。米兰画家德若万尼•保罗•罗马佐写论文叙述达•芬奇的红棕素描《神秘之夜》。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如拉菲尔、米开朗琪罗、安德列奥蒂•沙尔达等都喜爱采用红棕素描形式作画,为桑吉奈的流行推波助澜。红棕素描从单纯地使用红垩笔向着丰富的材料和技法发展,得益于画家们的实践与创造。
二、红棕素描引入素描教学
从徐悲鸿时代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素描教学引进了欧洲写实主义和俄罗斯契斯恰柯夫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写实功夫扎实的画家。也正是这个时期,欧美艺术院校为现代主义思潮所滥觞,轻视了对写实基本功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美术院校培养的画家已经是相对走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阴影。然而,疏漏的东西很多,如桑吉奈———红棕素描、结构素描、构成素描、变形素描、设计素描、实验素描等等,风格也较单一。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来、出去的人多了,信息交流也频繁了,素描教学才有了极大的改观。画家们、艺术教育家们渴望中国素描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的热情直至今日仍然没有消减,学术讨论会、展览会不时交替进行,呼唤对素描再认识,拓展素描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然而有时也会陷入一种行政化的惯性操作的误区,也许一些真正对素描教学和素描改革有真知灼见的声音,未必能表述于学术论坛之上。现在“结构素描”已经进入我国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之中,与“全因素描”平分秋色。这当中有几个有利因素促成了结构素描的顺利进入:一是中国人固有的以“线”为造型语言的艺术观念,与不那么强调以“面”来塑造形体的结构语言有着极大的亲和力;二是时代的快节奏心态,厌倦了契氏体系“磨素描”的慢速度与繁琐(其实,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的并非是完整的契斯恰柯夫体系);三是艺术的多元化和个性解放,不再把单一的、沉闷的任何一种素描体系奉为至高无上的标准;四是学子们对人自身本质的结构性的了解之渴望,胜于对外在的光影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之追求,是符合现代艺术关怀人类生存状态的意识观的。放浪形骸的“将错就错”的素描思维,不失是追求个性化,克服归向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的一种独到见解,是另一种非工艺化的表现主义风格的变形。“构成素描”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具有扩散性,在空间表现方面打破了三雏空间的垄断,向二维和四维时空拓展。“变形素描”、“设计素描”所具有的工艺性,恐怕不是训练的起步,而是训练的中继,是一种创作型的素描。它先有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以及基本的造型能力,然后才能进入把想法实施于画面的过程。这如同吃饱肚子的第三个大饼,前面必须先吃第一个和第二个饼。“实验素描”具有极强的前卫性,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像进入迷宫般令学子们跃跃欲试,一显身手。这些素描,丰富了院校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打基础的时候就获得解放。试想,再把桑吉奈———红棕素描引入教学会怎样?首先,在观念上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主要表现为:对素描的概念,从狭义的黑色素描进入到广义的素色素描的理解,从理性化的冷素描进入到情感化的热素描的体验,从单纯的黑、白、灰调描绘进入到复杂的亮、浅、深调及冷暖色调的交响,从纯粹的滤色转换进入到滤色与倾向色兼而有之的包容,从单一的材料、技法进入到多种材料、技法的融合与实验。于是,素描艺术的固有概念具有了张力,其基础性和艺术性都将得到加强。素描课程不再令人乏味,而是更为丰富多彩。桑吉奈———红棕素描课程应设置在高年级,即在进行过黑色素描训练之后。这样,使学生在有了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又涉猎到了材料多样化和对色彩感进一步开拓的课题,使基础课程又一次迎来新的兴奋期。素描教学始终在趣味迭起的学术氛围中进行,这才是素质教育所期盼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红棕素描对于表现人体的有血有肉的肌肤质感是十分强烈的,这正是素描与现实联系的最佳形式,从而把素描艺术的审美情趣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我国上一代画家如唐一禾、徐悲鸿、王式廓等,都曾作过较为朴素的桑吉奈素描,或者兼收并蓄地运用过桑吉奈技法融于黑色素描之中。近些年,又有一两位新近留学俄罗斯的年轻画家,以桑吉奈作业展示于我国出版物之中,笔者也在素描教学中引入了桑吉奈,均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红棕素描课的设置,必然使红棕素描首先在学府得到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的锤炼与完善,最终影响到整个美术界,从而对填补我国的失语现状及与国际接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素描创作与红棕素描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原本是抬举素描艺术的,却使素描陷入了一种“准画种”的尴尬境地。现在大的美术展览会几乎都把素描排除在展出之外,为什么?因为多数人把素描当作基本功训练作业的意思,渐渐地使人们把素描放在草图、半成品的准画种的地位上,而把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画家日渐稀少,以至成了创作上的“濒危物种”。为什么画家们不愿搞素描创作?除了别的原因之外,也的确存在着以为素描便只有一种黑色素描而带来的欣赏危机。用经济大潮的术语说,就是“卖点”危机。素描单调乏味,普通观众面对一个满是黑古溜秋的展厅,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其实,好的素描的艺术震撼力,不见得比有五颜六色的画弱。平心而论,王式廓的油画创作《血衣》的完成稿,比不上他的素描稿更夺人心魄。实际上,正如理论上常说的“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题材兴许用素描形式才是最佳形式,而用其他艺术形式也许倒是要稍逊一筹,那为什么反而舍熊掌而取鱼呢?这都是素描被视为准画种带来的偏见。另外,有些画家素描素质甚好,他创作采用素描形式将比用别的形式要更得心应手,更出效果,为何不临渊驱鱼,反而缘木求鱼呢?这也是素描未被当作创作画种来正确对待的原因。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员何其多,相当一部分人的创作积极性处于一种闲置浪费的状态,他们的潜力在有利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将获得喷薄释放。红棕素描将结束素描只是黑色素描的单一的局面,从而使素描艺术获得一个多姿多彩的新形象,或许会给我们的素描创作的命运带来转折的契机。红棕素描的热烈色调,不仅能点燃起创作者对创作题材的重新审视的热情,也必然能在观众的心灵深处激发起欣赏的共鸣。当然,素描创作要被视为独立的画种,也还有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如果素描在创作中仅仅充当别的画种草图的角色,把自己当作一个过渡的定位,那它也就只能是半成品。倘若创作者一心把素描当作最终的艺术形式,进行尽善尽美的追求,那它便是独立的艺术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尽管注的是“稿”,但其所倾注的精力之精深,激情表达之真切,给观众的期待值已达到充分的程度,人们印在脑海的《血衣》素描稿实际是件完成品的印象。即使后来有了完成的油画《血衣》,但后者似乎无法取代人们印象中的素描稿的地位。日本画家丸木位里和赤松俊子画的素描创作《原子弹受难者图》所给人的震撼,相信也是别的绘画形式无法企及的。素描艺术是独立的,素描有它自身艺术魅力,它不完全只是“理性绘画”,它同样也能迸发火山般的激情,它在能找到最适合表现的题材的画家笔下,演出令人惊心动魄、九曲回肠的活剧来。素描创作这块园地曾有过我们的辉煌,现在似乎荒芜了。我希望园丁们注意到这一点,并相信,在红棕素描进入我们的校园、画室之后,素描创作会有一些惊人的变化.
作者:徐晓军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