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写意人物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素描作为写意人物画教学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一直存在着对素描的不了解和学习素描的无目的性。对素描的学习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及怎样将素描和笔墨很好的结合是我们始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将通过写意人物画专业教学中素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素描;造型
写意人物画虽然自古有之,但发展缓慢。真正的变革也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艺术的大量涌入,强烈的冲击着传统中国画,写意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们将西方科学的造型观融入到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当中,奠定了写意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方式即写实主义的造型表现语言方式。在继承徐、蒋体系的继续发展下,今日的写意人物画无论在材料、技法、风格、形式、题材等方面可谓五彩纷呈。然而随着素描在意笔人物画中的不断运用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浮出水面。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一味的将西方素描因素带到中国画中是否合理,在我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也感受颇多,这其中很多的初学者都陷入了追求造型的准确性而忽略了笔墨的表现性。素描在我们一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就被定义为绘画的基础,在接受早期的素描基础开始老师就教授我们焦点透视、空间、光影等等“科学的方法”,在无数次反复的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这套方法,然后有了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更多的画种,对学习油画、水彩等西方绘画的同学来说素描作为基础无可厚非,但对于学习传统中国画的我们就不禁要问了素描是基础吗?因为传统中国画家是没接受过素描训练的,但他们都画的很好,经典层出。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素描还要不要学?我们要学习,但要融入到你的意笔人物画中,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就深受其害,越是明暗体积画的好的越是难以将其转换成笔墨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画后对学习素描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素描与笔墨有何联系,单纯的以为学习素描只是让人物形象更接近客观物象,追求“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这种时候以前的素描训练反而极大的束缚了笔墨的发挥。因为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的学习,就不能完忽略了中国画的审美趣味,从审美的角度讲,中国画中的笔墨是放在第一位的,用笔用墨的把握程度是衡量一个画家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的标准,文人画中酣畅淋漓的用笔用墨便是其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也因此有人提出将素描带到中国画的教学中是错误的选择。徐悲鸿曾说过:“我学习素描是为了更好的画出中国画。”今天的我们也一样,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将素描很好的融合到意笔人物画里是我们最先要解决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素描中哪些因素是我们该学习的,在教学中不是一股脑的要求光影、体积、黑白灰的到位,这些因素在运用融入到中国画中后与中国画的画理画论完全是相悖的,虽然时代的进步和开放令中国画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但完全背离传统画理画论的约束也不用称其为中国画了。意笔人物画中的形象通过笔墨在宣纸上进行表现是与光影、体积没关系的,素描中的黑白灰与中国画中的黑白灰也不能同日而语,简单的举例来说,中国画中的‘黑’从画面的层次来说是处在最前面的,而西方素描中的‘黑’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在后面的。那么素描中的那些因素是可以学习的呢?在我看来对于意笔人物画而言,早期的素描训练一定要带有目的性,这其中可以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素描的整体关系、结构解剖、科学严谨的造型及深入刻画的能力都可以借鉴与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锻炼学生面对物象时的感受怎样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人物形象的形神怎样表现,怎样有别于西画的素描,怎样能让素描的训练帮助笔墨在宣纸上的表达等等,这些都应该在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最初进行素描训练时所提到的。具体应该怎样进行中国画的素描教学,我觉得第一不能丢掉传统中国画的精神,保持中国画的专业特点,然后多以线性素描和结构素描为主要教学对象,但不是简单的抛给学生就够了,虽然线性素描和结构素描在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中也得到了运用和肯定,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炼,中国画一直被视为线的艺术,意笔人物画也不例外,在这些素描中线的表现要求更加准确和概括。因为当你在宣纸上进行笔墨创作是一旦落笔是不可修改的,怎样让一根线条既能表现结构穿插又能发挥出笔墨该有的表现力,这就要通过我们不断的练习来把握了。
要有别西方素描中理性的塑造加入主观的情感,要学会主动的参与和取舍,将画面中的主次通过刻画程度的不同来区别主次逐步用线条的疏密来代替,挖掘内在的结构,这样用毛笔表现在宣纸上的线条就不会那么单薄空洞,西画中的面和面的关系、明暗的关系、前后穿插的关系在中国画中都得通过几条线来表达,可见线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国画的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的造型观上的,不仅要以线造型还要讲求用笔,不是一遍一遍涂抹塑造,而是突显感受,记忆形象,疏密虚实、粗细变化都要有,感受铅笔的用笔和调子如毛笔般在宣纸上行走的感觉。尤其在写生时,因为对象是客观的,所以写生是往往容易专注对象而忽略画法。长期以来笔墨被认为是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以在中国画的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体悟,要带着笔墨观去画素描,不是简单的练造型。由于老一辈画家们为了改良中国画所倡导‘洋为中用’,我们接触到了现在的西式造型观,从早期的素描基础训练到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一种造型观。为什么矛盾?因为笔墨是中国的,造型是西式的,不能很好的相结合。传统绘画的造型观是从师造化而来,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是之似”,拉开了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又把握了对象的特点,这样笔墨也就得到了极好的发挥。如今一些画家极力寻找个人风格,为了服务市场作品风格一成不变,但教学中学生自己要始终保持理智。其个性突出,作品新颖,可学,但要追其源头,而不是赶时髦,分析其作品的来龙去脉,学其好,去其糟粕,尊重感受,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阅历、人生积淀的积累,不同时间段是不同的感受,作品呈现的面貌也应有所不同,具备了这些因素方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袁武著《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旨藴文质》,出处: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
[2]吕胜中著《造型原本•讲卷》,出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薛永年,王胜利主编《写意•笔墨•中国画教学—第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文集》,出处: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
作者:刘二飞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