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融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融入

内容摘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肩负着英语语言知识及各项技能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育人”这一根本职责,而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本文中,为了能有效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阐述了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审美教育融入

1.审美教育的定义和功能

审美教育又可以称之为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塑造[2]。从表层方面来看,审美教育的性质是通过审美活动,丰富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学习过程更富有节奏,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内容丰富充实、充满快乐。从深层上说,审美教育是完善人生、强化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审美教育的功能多种多样,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五个方面:1)通过大量的形象材料和形象手段,使人的感觉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满足和提高。2)丰富的、高质量的审美活动,能在很在程度上训练、滋养、提高人的想象力。3)高质量的审美过程,促使人类在心灵中形成一个博大和丰富的精神时空。4)通过体验和剖析审美对象所激发的丰富情感,可以培养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5)通过审美活动中的种种创新求异现象,能够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融入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2.1符合学习主体的审美需求。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追求真、善、美,并最终塑造完美人格的内在需求[3]。而欣赏美和创造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活动是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能性。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主动自我关注和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增强,独立意识增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都达到人生中的顶峰,具有强烈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欣赏美和追求美的心理需求。2.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时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人有保持自我的本能需求,而保持自我分为保持自我的完整性以及丰富的感官活性。美一旦与这个需求偕同,将与个体产生深层次共鸣,产生现实的美感,而具有美感的认知对象对认知主体而言更容易接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一种知觉的完形,是保持学习者自我的完整性以及丰富的感官活性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非功利的认知,故它能让认知主体全面地、客观地、本质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美的作用、影响和刺激,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等美好的感觉,这符合英语学习主体认知规律的需求。2.3审美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互为促进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大学英语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如:英语语言本身的形态美、语音美、韵律美以及意美;英语教材内容中丰富的情感美、意境美、思想美以及文化美;英语教学展现出的形式美,如: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美、教学环节的完整秩序美、多媒体平台运用于教学中产生的直观形象美、生动美、情感美、恢谐美等。在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审美元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的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育人目标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21世纪以来,英语逐渐成为学生放眼世界、开拓国际视野的桥梁和工具。熟练并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成为了高校人才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注重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具体知识点的讲授,片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枯燥无味,严重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开展各类审美活动,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去体味和领悟出作品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文化美以及思想意境美,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的动力保障。同时,审美教育内容的渗入,使得语言知识的实用交际功能与审美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并延伸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审美性,从而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提高教学成效。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成功的教学是美的、和谐的。美的教学是教学优化的集中表现,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组织英语教学,创造英语教学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的能力[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实质是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元素,运用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并创造美。在本文中,笔者仅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3.1课前挖掘发现美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美无处不在,但我们往往缺少发现这门学科之美的眼睛,或者不知道怎么样去发现,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指导,去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这些美好,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启迪美的心灵。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挖掘美、发现美并初步识美。3.1.1设置审美任务单。任务单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出学习活动的“认知要求”和“方法指导”。一份审美任务单,对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审美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将学生“盲目的”审美学习“收敛”到课程教学的审美目标上来。笔者通常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在Moodle平台上设置各单元课文的审美任务单,供学生以小组单位讨论完成,并上交小组讨论报告。任务单多要求学生从词汇美、句式美、修辞美、文化美以及意境美等多个方面着手讨论挖掘课文中的美,并在审美报告里明确审美对象、相关实例以及美之原由。3.1.2构建审美资源库。审美资源指的是教材篇章中客观存在的一切可被师生用作审美对象的素材。在课堂进行审美教育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审美素材,以碎片化的形式,制作成微课件或微视频,上传至moodle平台,构建出与教材课文配套的审美资源库,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美。如:笔者结合Unit6TextASundayinthePark课文主题,编辑微视频,展示坐公交车、就餐、过马路等不同场景中的文明礼仪;结合语言美,制作微课件,讲析非人称主语句、拟人句、形容词作状语等名型带来的修辞之美;结合Para.1制作微课件,分析场景描写之细节美等。

3.2课中体验欣赏美

课堂审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并开展有效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识美、知美、乐美、学美、赏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3.2.1在导入环节进入审美状态。导入(Lead-in)是教师在传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建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新知准备状态的首要教学环节。新颖而巧妙的导入犹如一段好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吸引注意、立疑激趣、渗透主题、带入情景、振奋精神的作用,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运用各种能刺激学生直觉感官和形象思维的具有审美性的导入法,如实物、绘画、歌曲赏析、原版电影片段欣赏、肢体语言、优美散文或诗歌等各种导入法,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一种审美状态。如:Unit3TextAATimeforMemories课文导入环节中,笔者运用视频剪辑和拼接技术,将经典英文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Gump)”中有关母爱的片段拼接成短片,供学生欣赏讨论,原汗原味的英语之美,声音和影像结合产生的直观、生动形象之美,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等无时不刻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在审美愉悦中进入了学习状态。3.2.2在朗读中体验音韵美。英语中,升降调、连读、爆破、重音、次重音、弱读音、停顿交错等读音规则以及语言中蕴含的句式变化、情感起伏、语气强弱等因素使英语读起来具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流水流畅的节奏美。如:Unit4TextA“TheDoc-tor’sSon”中,词汇丰富多彩、句式多种多样、对话情感丰满、长短句错落有致、场景描写生动优美。学生只有通过声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才可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和情感波动美。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笔者为诵读音频材料配置舒缓温柔的背景音乐,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模仿有声材料,点重音、标意群、画升降符号、揣摩纯正语调的韵味、体味课文中的情感美。3.2.3在视听中感受意境美。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教材课文中,作者运用大量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构置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般触景生情,深入体会到情景溢出的意美。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视听教学借助具体生动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可以更有效地呈现课文中的意境美。如:在Unit7TextAASalor’sChristmasGift中,笔者根据故事的五个场景,即:在路上(Para.1);卖花妇进入餐厅前(Paras.2-5);卖花妇与钢琴演奏者(Paras.6-10);美国水手(Paras.11-16);圣诞狂欢(Paras.17-21)编辑成集图像、字幕、声音为一体的四个英语微视频,其中视频中的图像源于多媒体课件中的漫画;字幕为篇章中关键性优美的表现力较强的语句;声音剪辑于课文配套诵读音频材料。在视听过程中,视频中的的声音、画面、色彩等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其审美感官的活跃性,让学生在特定的视听环境中感知生动的语言和情节、展开丰富想象力,将篇章中的场景幻化为成新的审美形象。生动的画面、丰满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学生由景生情,深刻地体会到爱具有感染力,使人感动温暖;行善是善待和尊重他人;怀感恩之心使人快乐等美的意境,从而陶冶了情操,升华了心灵。3.2.4在讨论中体会情感美。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几十年以前就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5]可见,激发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对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具有喜、怒、哀、乐、爱、惧、恶、欲等本能情感,也有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基础情感。仔细分析课文Unit3TextAATimeforMemories,不难发现字里行间中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笔者以“亲情”为切入点,结合课文中的五个场景,设置相应的五个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投入真挚的情感,借助想象力,感受场景动人画面,挖掘出情感美的语言描述细节,品味女儿即将出嫁时,母亲的欢喜、惆怅之情;面对死亡时,母亲的依恋、恐惧之情;面对儿子婚讯时,作者的自豪、感动、欣慰之情。通过讨论,学生体验到亲情温馨之美、母爱体贴入微之美,最终感受到爱的延续,升华了情感,滋养了心灵。3.2.5在对比中欣赏词句美。在英语中,形形色色的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段使英语在表意方面呈现出逻辑的、生动的意美。教材课文中大量的词句都蕴含着意美。如:thecitynoisescamemuf-fledthroughthetreesinthepark.句中,camemuffledthroughthetrees赋予thecitynoise生命内涵,该非人称主语抹上了拟人(Personification)色彩,使生动活泼的意境跃然纸上。比喻、拟人、委婉语、排比等修辞手段的运用丰富了竟境。笔者通常让学生在对比中赏析词句表达的意境美。如:在赏析英语句“......whenMotherbroughtmetothisspotunderthetreeandtoldmeaboutthefactsoflife.”(Unit3TextA)时,笔者将thefactslife换成“thedetailsofsexandhowbabiesareborn”(性知识),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原句中委婉语修辞手法呈现出的温婉、文雅、含蓄之美。

3.3课后延伸创造美

延伸创造美是审美的效应阶段,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在课后设置一系列语言输出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延伸并创造美。如故事接龙、角色扮演、课文诵读音频录制、微电影制作、配音活动、课文故事续写、故事主题写作、优美句式或段落仿写、优美段落翻译等任务都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中蕴含的意境美、情感美以及语言美,从而延伸美创造美。如:在Unit3TextAATimeforMemories课文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五个片段的角色扮演任务,分别为:草地聚会篇;母女谈论出嫁篇;母女谈论生死篇;松树下回忆往事篇;儿子告知母亲婚讯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意境和情感,融入自已的审美观,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肢体语言,优美生动的英语表达以及创新的情节,延伸并创造了美。同样,结合这篇课文中出现的拟人修辞手法,笔者让学生以校园景物为素材,以拟人修辞手法写英语段落,如以“风”、“桥”、“树”等作素材创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拟人审美性质的段落,并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4.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符合学习主体的审美需求和认知规律。其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意识,挖掘审美元素,并结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英语学习过程与审美过程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并学会去创造美。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存在的喜悦、精神境界的提升,人性的完善和个人修养的提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效。

作者:陈红美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