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招贴插画叙事的审美表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招贴插画叙事的审美表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招贴插画叙事的审美表征

【摘要】招贴设计中插画叙事的融合,是形象化与叙事学的统一,可以突出招贴插画艺术的叙事审美。招贴插画中的叙事性是由图文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强调用图来讲故事,借助于绘画与文学艺术来表达丰富的视觉信息。本文从图像与文字的共同叙事、图文的重构叙事、插画的创作意识,对招贴插画的叙事表现特征进行梳理,从插画的形象、风格、受众识别度、绘制技法、构图、色彩,对招贴插画的审美表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传统的插画叙事文学性逐渐被图像语言的视觉性所代替,由此带来的审美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应用,对插画的叙事元素、结构、视觉语言等方面更趋多元化。在这样的创作语境下,招贴插画的叙事审美形式与内在逻辑的关联,将通过插画叙事主体、构图、线条、色调、层次等载体来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招贴插画;叙事性;审美表征

1招贴插画中的叙事性表现

在招贴插画叙事性表现形式上,插画不再是招贴文字的背景,而是作为插画艺术的重要构成,以其独立的艺术形式来呈现视觉审美。招贴插画的叙事性与一般的商业插画在设计重心上存在较大区别,缺乏所谓的视觉设计感,而是更倾向于绘画特征,将艺术表现与插画的故事进行融合,借助于画面中的各个要素组合来揭示插画的深刻内涵。同时,插画的叙事性又不同于连环画,连环画主要是由图画与文字的呼应来共同完成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的发展,遵循相对应的排列组合规范,以及依照画面角色对话、情节需要来讲述所谓的故事。所以说,插画的叙事性表现更加自由。插画的叙事性作为插画设计的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对图文叙事的综合运用,承载着创作者对插画主体、时间背景、人物角色、空间、事件等要素进行有意义的衔接,以实现可视化故事传达的艺术效果。

1.1插画的叙事性由图像和文字共同叙事

对于招贴插画叙事性中的“图像”与“文字”,“文字”不是对插画图像的简单描述和介绍,而是创作者自我立场和观点的表达,“图像”是对故事本身的提炼与呈现,打破了原本的思想逻辑,融入到叙事逻辑中,来构成具有独立叙事功能的“图像”。因此,在对招贴插画中的叙事性进行研究时,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文学插画设计,其叙事性表现的重点在于对故事情节的瞬间的刻画,借助于所谓的写实造型手法,来创造特定的故事性场景。比如从杜桑•凯利的叙事性插画作品设计来看,摆脱了传统文字的束缚,很难从插画的指示性信息中来解释叙事性插画的艺术特征,而是利用复杂的线条,以交织或重叠的方式来表达主体形象的图文叙事关系。在叙事性插画中,图像语言是独立的,文本内容可以是某种参照,也可以是创作者对图像的另外一种诠释。

1.2插画的叙事性通过图文的拆解与重组来构建

从插画构成要素来看,文字是记录语言信息的符号,图像是建构视觉形象的表达载体。对于叙事性插画设计,文字、图像两者都是构成要素之一,两者都需要通过叙事性转换来呈现视觉故事形象。当然,在图文转换中,并非单纯的帮助受众传达一个故事或片段,而是通过图文信息的解构、提炼、重组来完成图文向叙事性功能的转换。从视觉传达功能来看,文本和图像都属于符号系统,只不过文本具有线性叙事特点,是基于时间为导向的叙事表达方式,而图像是直观的叙事结构,利用拆解手法来对图像、文本信息不相重叠的部分进行重构,可以获得更多的超越单纯文本、单纯图像所要表达的叙事意义。

1.3插画的叙事性具备主观创作意识

艺术创作本身涵盖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同样在招贴插画创作的叙事性艺术表现上,也会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受到故事性情节的影响。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的“任何艺术作品创作都是由心灵产生的,它是基于主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基于此,对于招贴插画设计的叙事性艺术,创作者所具备的独创性、想象力将通过插画创作过程来表现出来。创作者借助于主观意识来有选择性的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段呈现视觉信息,突出插画的叙事性主体。也即在插画叙事性创作实践中,并非是创作者对整个故事场景的如实描绘,相反,只是按照创作者对插画叙事性艺术的有意选择来完成对作品的刻画.

2招贴插画叙事元素的审美表征

从招贴插画的叙事审美来看,插画本身是图像、文字、色彩、线条等综合元素的集中表现,创作者在插画叙事性设计上,对于不同叙事元素的运用,往往影响插画的叙事审美。如同某影视中的镜头、道具、人物角色、服饰、音乐等要素,都会对影视的叙事主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招贴插画的叙事性审美创作实践中来探析不同叙事要素的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对插画主体形象的设置

在插画设计中,主体形象是承担画面视觉信息的主要载体,既包括创作者所选择的主体形象,也包括受众所理解的主体形象。如果能够实现创作者与受众对主体形象的认知重叠,则画面视觉信息传达的效果实现了最大化。因此,创作者在插画主体形象设计与选择上,往往从视觉感知的落脚点来把握主题基调,来实现受众对画面主体形象叙事性内涵的理解。

2.1.1利用画面风格来叙事

招贴插画中的主体形象风格最具有视觉感知力,也是受众最先感知、最具情感基调的部分。以美国插画大师CraigMullins的《机器人》插画为例,在这幅作品中,所谓的机器人只是钢骨架,严格来讲并非是一个机器人;从画面动态上来看,机器人骨架模仿古典艺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该背景与动态所传递的画面基调更具有肃穆、神圣、狰狞、死亡气息,由此让受众从画面的感知中来牵引出更多的认知经验,从而得出该主题风格是关于“机器人新生、毁灭”的故事。同样,在澳大利亚插画师ShaunTan的同一主体形象“机器人”插画中,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艺术气息。在这个由布娃娃、小鸭子所构成的可爱的童趣世界里,受众可以从中感知到积极的正面情感,将之与童年、天真、活泼、幽默等纯真的事物相联系,特别是机器人的单眼罩、海盗头盔、尖尖的角,反映出创作者所赋予“机器人”可爱、个性的艺术情境。从两个实例中来看,对于叙事性艺术的表现,多从主体形象来传达。同时,越具象的主体形象,越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2.1.2利用受众的视觉识别度来叙事

招贴插画本身是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呈现插画叙事性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比如一些插画以视觉说明来叙事,而另一些插画依赖于受众的视觉识别度来叙事。以美国插画师NikAin-ley的插画作品《雾霾》来看,在这幅作品中,很多受众最先获得视觉冲击力的是其画面的艺术构图,很少有受众能够从中来感知作品的叙事性。在该作品中,由于很多受众未能认真的详细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也未能仔细观察画面所呈现的具体内容,以致于无法从第一时间来产生故事性联想。通过认真分析该作品中的内容,不难发现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机械呼吸面罩,一个防水眼镜。为何要从“呼吸”与“防水”两个层面来呈现两种不同的配件形象。我们知道,“呼吸器”是在自然空气环境下使用的,“防水眼镜”是在水下运用的,两者的结合作为视觉呈现的主体,为受众所传达的一个什么样的叙事性故事?当然,回顾近年来雾霾天气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插画中所展现的“渴求呼吸的人”,周边延伸的白色雾状物质形象,正是肆虐的雾霾所致,如同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希望能够获得纯净的空气。

2.2对插画构图的编排

构图是画面布局与排列的方法,也是突出画面主体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法。对于招贴插画中主体形象的分析是画面视觉传达的核心,而对于构图却成为展现核心内涵的主要手法。插画中的所有构图元素都是围绕核心来展开,背景、文字、图像、色彩、线条等等,无不是遵循对主体形象的视觉传达。因此,如何挖掘构图中的叙事性特征,从中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演进。以美国插画大师CraigMullins的《海战》作品为例,从画面的两个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可以利用不规则的倾斜三角形来作为该插画的构图基准线,其他元素也是围绕倾斜三角形来布局。比如前景中的手持手枪的船员,中景中落水的船员,远景中倾覆的船只和燃烧的战火,将整个故事的主角、背景及事件发展进行了全面呈现,也让受众能够从这个斜三角形布局中,来了解故事中两大主角的位置关系,高处的主角与低处的主角之间,打破了势均力敌的均衡画面,从而为故事事态的发展营造了紧张感、冲突感。同样,对于Craig的另外一副插画《凯旋》,在齐头并进的几匹黑马及马背上的人物整体构图上,可以利用一条横线来贯穿,一字排开的构图方式,表达出队伍行进中的平和状态。同样,在画面景深的层次性上,可以从画面中的绳索来串联近景、中景,而远处的树林则形成远景,从而为受众的视觉提供了逻辑秩序感。

2.3对插画线条的处理

在招贴插画的线条处理上,一种是构成画面的点的集合,或者块的形象,另一种是绘画意义上的线条。通常在插画中既有充当线条的图块,也有单纯的线条。比如画面中的“绳索”、“大海”等等,既可以是线条,也可以是块面。但从插画的叙事性表现上,线条的运用方式、疏密关系往往成为叙事艺术的重要载体。

2.3.1明朗与模糊线条的叙事性

从线条的呈现方式上,明朗的线条与模糊的线条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以ShaunTan的作品为例,在《机器人娃娃》中,所采用的线条非常明朗,特别是在主体形象的刻画上,细化到每一个细节,将机器人的刻板、坚硬表现的更强烈,也符合受众对机器人形象的一般认知。而在其另一作品《TheArrival》中,则选择了模糊的线条手法,以营造梦幻般的感情色彩。另外,在他的《秋千圆环》插画中,同样是一个生命形象,但其线条使用更为模糊性,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圆环的头顶还有光环,圆环上还有眼睛、四肢,这种笔墨手法与《机器人布娃娃》形成了鲜明对比,所烘托的插画感情基调也是迥异的。

2.3.2不同线条处理手法的叙事性

对于线条的处理手法,可以为受众传递不同的阅读感受。比如疏密关系、方向性的不同,所刻画的插画重心、主题情感也是不同的。在插画师EricDrooker的作品创作中,有很多剪影、线条来表现画面主题的特点。在其插画作品《音乐会》组图中,第一幅插画利用圆环形地砖结构来营造画面视觉中心,其线条应用规则、硬朗,秩序感很强;第二幅插画随着人物的增多,加之不同乐器、舞蹈要素的融入,将背景画面进行了清晰化,特别是减少树叶、楼宇等杂色的影响,突出音乐下的舞蹈形象;第三幅插画在视觉空间上更近一步,音乐人物又增加了,还有小狗的舞蹈身影,暗示音乐现场氛围更加浓烈;最后一副插画中,围栏消失了,只剩下树木、音乐现场,舞动的人、伴奏的表演者,从弯曲的腿部线条处理上,没有更多棱角,柔化的处理将音乐狂欢推向高潮。

2.4对插画色调的运用

色调是营造插画空间视觉关系的重要手法,如果剖去色彩,黑白灰将构成插画画面无形的色彩。每一种色调的变化都对插画画面情感基调带来影响,也为受众的视觉感知营造不同的叙事情趣。从EricDrooker的《众生相》插画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创作者在黑、白、灰色调的处理上,将画面的主体形象、层次感进行了有效烘托。从横向均衡构图来看,画面中的人物有警察、教皇、妇女、儿童、凡人、时髦女郎、老人等等,利用平行的构图方式来突显画面人物的不同造型与情感特征,来刻画不同人物的情态表现。可以从众生的面孔、服饰、装扮中来判断他们的职业,但对于死亡考验,谁都无法逃脱。从画面主体形象最深的黑色运用中,尽管包含了白色的骨头元素,但更加突出了黑色主体形象的情感基调;在第二层次画面中,一些没有具体形象的灰色阴影,也是对无数人群的刻画,而通过有限的形象来代表无限的世界;在第三层次,以留白的方式来表达远处的人群和无尽的远方。

3结语

招贴插画的叙事性审美在当代视觉传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对文本的辅助,又是对文本的具象化表现,丰富了插画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不难看出,插画叙事元素与叙事性审美表达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通过画面的暗示与指向性,呈现插画的叙事性内涵,增强受众从插画的情感基调中获得共鸣。当然,招贴插画创作的本质任务在于传递图像信息,并为受众所接受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然需要从插画创作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进行优化和完善,挖掘插画艺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内涵,实现图像、文本互证融合。

参考文献

[1]高仝.浅析插画在现代商业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46-48.

[2]谭有进.提炼归一,推演致多——图形设计的思维方法探究[J].大学教育,2015(12):16-18.

作者:阎勇舟 王成凤 徐圣超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