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山东面塑造型特征与审美意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山东面塑造型特征与审美意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山东面塑造型特征与审美意蕴

【摘要】面塑,又称捏泥人、面花、花糕,是一项山东传统的民间艺术。山东面塑造型生动夸张,多以生产和生活为题材,富有象征性、夸张性、随意性的特征。山东面塑的审美意蕴深邃,与民间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质朴之美、强烈之美、寓意之美。山东面塑的造型特征和审美意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山东面塑;造型特征;审美意蕴

一、山东面塑的造型特征

1.象征性。象征性,即运用某一特定的事物或者形象,用来表达相似或相近的想法、思想、理念或情感。山东面塑艺术意在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理念。山东面塑的造型艺术的象征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谐音。在面塑艺术中,采用谐音的方式,表达祥瑞。例如,“枣”与“早”谐音,有“早生贵子”寓意;“百合”有“百年好合”的寓意;“蝠”与“福”谐音,有五福临门,福到眼前的寓意。因此,在面塑的造型中,时常采用莲花、鱼、鸡、喜鹊、荷花、蝙蝠等形象。第二,喻意。喻意是我国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借一件事物来解释说明另一件事物。例如,牡丹象征这富贵繁荣;龟、松、鹤、花生、灵芝象征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石榴、莲蓬、核桃象征多子多福;鸳鸯、并蒂莲、双飞燕寓意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男女交换。2.夸张性。夸张性,即以不改变事物原本的特征为基础,甚至是为故意强化事物的某一特征为目的的创作手法。这些造型的灵感大多来自于“万物有灵”的物化概念。山东面塑的造型艺术的夸张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面塑中人物或动物的大小比例的夸张。例如,在山东面塑《面老虎》中,将老虎的身体比例完全夸张变形,头部放大两三倍,四肢缩短,整个身形圆润浑厚,身体比例完全失衡,面部表情生动夸张。一变以往老虎威猛、凶残的形象,将老虎的造型塑造的憨厚可掬,富有生气。第二,面塑中色彩的夸张。在山东面塑中,色彩多采用纯度明度很高的大红、大黄、大蓝、大绿的原色,形成了富有装饰审美趣味的色彩特征。红--绿,黄--紫,橙--蓝,夸张的撞色手法,使面塑具有更强的观赏性。红色和绿色直接传达人们“大红大绿,图个吉利”的美好向往,更是代表着喜庆,热闹,欢乐,吉祥,祈福。更能体现出山东劳动人民的淳朴,直率,爽朗,大方。

二、山东面塑的审美意蕴

1.质朴之美。张衡在《东京赋》说道“尚素朴。”(注:质也。)“质”可以引申为性质、本质、本体、实质,“朴”,是指没有细加工的木质材料。面塑的质朴性深深植根于山东劳动人民质朴、淳厚、踏实的民风,是山东人民品质的侧面反映。山东面塑的审美意蕴的质朴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面塑题材的质朴性。面塑的造型多采用生产和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动物,猪、羊、兔、等,植物莲花、荷花、荷叶等,人物包括神话、戏曲里的经典人物等。这些题材都是源自于老百姓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面塑用途的质朴性。面塑的用途相当宽泛,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满月时,姥姥家一般都会给满月的孩子做“囫囵”,并且把龙凤或虎做装饰放在“囫囵”上方,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成长;在结婚时,娘家都会为新娘送上“羊羔馒”,取“羊”的谐音“祥”,寓意“吉祥如意,百年好合”,人到花甲之时,人们经常会做面塑庆寿,一般会做“寿糕”“寿桃”,祝愿老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2.强烈之美。山东面塑表现出的“强烈性”风格特征,是民间美术造型风格的重要表现。在这其中蕴藏的热烈与勇敢,能使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得以慰藉。在山东面塑中,“胖娃娃”、“鱼戏莲”、“满堂红”、“羊羔馒”都表达着劳动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家庭观。面塑色彩纯度极高,对比强烈。色彩的鲜明、浓烈、绚丽,符合人们的审美特征,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表达着老百姓对红火生活的向往。面塑造型的豪放、粗犷,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现了劳动人民内心的坦诚、开阔、淳朴。面塑的色彩和造型起到“以色扶形”“以形衬色”的作用,使人浮想联翩、荡气回肠,振奋精神。3.寓意之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人长寿、多子多福、家庭和睦是老百姓的最殷切的愿望。人们将这些最朴实的理想化为祈福纳祥,避凶消灾的题材和富有吉祥寓意的造型。面塑作为人们美好愿望寄托的物质载体之一,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山东面塑的寓意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驱灾辟邪。在民间,虎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是除邪祥瑞之兽。虎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崇虎的意识,已经深深植入老百姓的脑海之中。“面老虎”一般是为庆生的儿童所做,在面塑中,老虎的造型憨态可掬。第二,纳福迎祥。山东面塑中多采用各种动植物的造型来寄托人们纳福迎祥的愿望。当表达对老人多福多寿的祝福时,多用松柏、仙桃、仙鹤的造型;当表达加官进禄的祝福时,常用牡丹、葫芦、鹿的造型。

结语

山东面塑经过两年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山东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伴随着山东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而产生的一项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山东面塑的造型深深植根于风土人情,为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山东面塑的审美意蕴侧面反映了老百姓的质朴和纯真,也表达了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和保护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贺军.《试论郎庄面塑艺术的独创性》.美术界,2007(12).

[2]张力丽.《胶东地区面花艺术浅析》.电影评介,2009(03).

[3]孔令海.《中国面塑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4,P1、P16.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1,P113.

[5]宋新娟.《民间面塑艺术文化内涵之研究》.沧桑,2002年第5期.

作者:梁慧颖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