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研究

摘要:高为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声乐作品为数不多,但是却对我国的声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体现了其精湛的作曲技法,更是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诗意美、曲韵美、声腔美等审美特征。本文将以其作品《静夜思》、《赠别》、《元曲小唱(三首》为例,分析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词曲内涵、音乐本体以及音乐情感等方面所蕴含的审美意蕴,以为演唱这些作品的演唱者提供可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为杰;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意蕴

一、以诗入乐,乐现诗境

高为杰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极具审美性的,他选择文辞雅致、俊秀隽永的诗词作为创作蓝本,注重词曲的结合,追求原诗词的内涵,同时也追求诗词高雅悠远的意境和美学韵味。

1.诗词的内在美

古典诗词意境深远,韵调和谐,弦而歌之,更富艺术性。高为杰先生偏爱高雅悠远又能感人入深的诗词,除了常见的唐诗、宋词以外,还选取感情丰富、韵味含蓄的元曲。高为杰先生曾提出“唐诗高贵,宋词婉雅,元曲俚俗,各得其妙,各美其美”的观点。他的古诗词作品通过声、韵、调等诠释了经典的文学内涵,并将这种诗歌的内在美外显于曲调之中。艺术歌曲《静夜思》、《赠别》是以唐代李白和杜牧的经典诗篇为词而创作的,《赠别》是选择了杜牧《赠别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表现惜别之情的作品,高先生更看重第二首中的委婉情味,此词多情似无情,借物抒情,一句“笑不成”感伤离别,抒尽悱恻缠绵的情思。《元曲小唱(三首》则是高为杰先生从千余首元曲中所挑选出来的三首作品,分别是徐再思《折桂令•春情》、贯云石《红绣鞋•欢情》和马致远《落梅风•蔷薇露》。这三首作品本无牵连,但是高先生择其中的情意,将其串联起来,分别表现少女从初恋怀春到热情欢情,最后又失去爱恋幽怨暗淡的爱情三部曲。《折桂令•春情》一个“害”字道出相思之苦,一个“盼”字道出相思之切,一句“何时?”是相思的忧愁爬上眉头;《红绣鞋•欢情》叠用八个动词,俏皮生动,“更闰一更”渲染了春宵苦短的思绪;《落梅风•蔷薇露》则以景咏情,借用蔷薇、荷叶、菊花暗喻季节的变换,表现女子的哀怨。三首小令文辞细腻,韵律工整,以少女情感为主线,道尽情韵绵绵,意蕴悠长。

2.诗乐的意境美

中国诗词讲究的是以诗现境,也就是以精炼的语言来追求深远的意境和意蕴。高为杰先生在充分理解诗词内涵美的基础上,运用作曲技法将这种意境以乐的形式营造出来,引发听者产生艺术想象,获得情感情境共鸣。《静夜思》抒发的是思乡之情,高先生运用流动的六连音织体音型来表现月光,运用装饰音的伴奏模拟古琴音色引人入古典意境,用轻柔连贯的声线来表现思乡情绪,并用鲜明的调性对比来表现诗人内心情感“以景抒情”的变化,从而以乐塑造了一幅月夜思乡图。《赠别》抒发的是惜别之情,高先生运用飘逸的和声音响,流动的下行分解和弦音型,宛如离别钟声的持续五度音,鲜明的音区色彩对比,以及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润腔手法,更是将这情人间的惜别之情营造的分外生动,勾画了一幅举樽对烛别情图。《元曲小唱(三首)》以情为核心,却风格相异,各显其韵。《折桂令•春情》是少女情怀,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的使用使得“浮云”“飞絮”“游丝”等恍惚迷离的相思之情更加形象,描绘了一幅夜阑灯昏相思图。《红绣鞋•欢情》语言清秀媚丽,高先生运用白描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表现了情人间的难舍难分。《落梅风•蔷薇露》运用和弦音型将哀怨的心情勾勒出来,似连非连,似断非断,配上叹息性的下行音调,营造了春夏秋不同时节伊人独影思君的落寞意境。

二、以美入曲,曲呈乐韵

高为杰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原则,他立足于民族文化艺术,追求音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也就是从音乐的本体出发获得严谨的结构和完美的形式。在其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则主要表现在旋律追随诗词吟诵性,节奏追随诗词语言韵律性,而和声则寻求意境营造的色彩性。

1.旋律的吟诵美

高为杰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充分的再现了诗词吟诵特性,运用五声性旋律进行中国古代诗词风韵的模拟,从而在旋律上充分的保持诗乐的一致性。在旋律起伏上,大部分以级进为主,开腔从容,平稳延伸,旋律的上下行也多以诗词声调的升降为参照。如《静夜思》开句便根据语调级进上行,而第二句则婉转级进下行,并在每句词尾都有四拍的拖拍,婉转悠长,展现古诗吟诵的从容之美。《赠别》一曲情绪变化丰富,在旋律上的起伏也比较多,但也是遵循诗词音调和声调的起伏进行变化。“多情”上扬旋律级进,“却似”音调一致则字落同音之上,“总无”同音开始却在“无”上进行一字多音的演唱,颇有古诗吟诵“摇头晃脑”之韵,而“情”字的拖音更是将吟诵的姿态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折桂令•春情》一开始也是构建在以C音为核心的吟诵音调上,旋律非常平稳,并运用二度模进的手法来表现相同的吟唱诗句。《红绣鞋•欢情》分为两段,前段前三句诗词平仄相似,运用了变化模进的手法,在音高上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增加了吟诵音调的平衡性;后段情绪高涨,但旋律起伏依然不大。《落梅风•蔷薇露》速度徐缓,旋律音调往往停留在同音之上,尤其是“梅梢月斜人影孤”一句,有五个字都是落在降D音上,既表现了喃喃自语、郁郁寡欢的孤寂心理,也增强了旋律的沉吟念诵之意。

2.节奏的韵律美

中国古诗词在格律上有一定的要求,唐诗严格,元曲相对灵活一些。高为杰先生在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也充分的考虑到诗词的朗诵节奏和韵律,巧妙的安排歌曲的节奏,以体现诗词的韵律美。在字词对应上,高先生将一字一音的“诵”与一字多音的“吟”交替结合,错落有致,并根据诗词的格律来进行断句,使作品的富于张力、松紧有度。《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高先生根据句法和韵律,在前面四个字分别给予四分音符的总时值,在押韵的尾音上则运用了四拍的全音符时值;在节奏安排上大多采用简洁的四分音符节奏,并根据平仄规律进行节奏变化。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月”是仄,在节奏安排上则运用了附点节奏,“是”“地”“上”等仄音则采用均分的节奏(xx\xxx),核心时值不变,仅根据韵律和声调进行节奏变化,曲如此诗,简朴而富有内涵。除了根据韵律来展现节奏的韵律美之外,高先生还充分的考虑到诗词的吟诵节奏,并以此为据进行节奏的创作。如《元曲小唱(三首)》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一字一音的节奏手法,在相同结构诗句中则采用相同的节奏。如《落梅风•蔷薇露》“蔷薇露(啊)”和“荷叶雨(啊)”是并列排比的两个句子,在此则运用了相同的节奏;而“菊花/霜冷/香庭/户”则根据吟诵的特点将时值拉长,将停顿的“花”“冷”“庭”字的节奏进行丰富。从整个诗词艺术歌曲来看,作曲家根据诗词的特性来进行节奏安排,将节奏与诗词的韵律相结合,并以简洁的节奏呈现出诗词的韵律美。

3.和声的色彩美

诗词艺术歌曲的和声并非仅仅功能性的作用,更多是运用在意境营造上,通过色彩性的和声来塑造诗意的境界。高为杰先生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和声以民族和声为主,以五声性的骨干音为核心,使用了二度、四度、五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等色彩性和弦,并通过这些和弦来丰富音响,渲染意境。如《赠别》中,流动的音型淡化了和声的功能性,一开始的二度倚音和五度音程就营造了音色月光、静谧的夜晚、远方的钟声的意境。其中二度级进保持了语言的自然腔调,五度则保持了空旷的音响色彩,流动的和弦分解下行则营造了诗意般的色彩。《元曲小唱(三首)》中则运用了大量的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以突显五声民族性的色彩。如《折桂令•春情》一开始就运用了高叠九和弦F-C-E-G-A,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同时特增加了五声民族性,表现了春风拂柳的情境;第8小节就运用了附加六度音和弦,F-A-C-D中的D音就是附加的六音,并与C音构成二度,增加了民族五声性,同时也渲染了相思的郁郁情结;。在《红绣鞋•欢情》中则出现诸多省略附加音和弦,如第13小节的第一个和弦就是七和弦的省略附加和弦,省略了五音,加入了附加六音,导致出现不协和的二度,表现了少女急切的心情。在所有的诗词艺术歌曲中,高先生总是力图通过和声来表现民族五声化风格,并通过特殊的和弦来为音乐增添色彩意境,体现良好的意境、情绪的渲染效果。

结语

高为杰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不仅重视古典声腔的韵味美,同时还非常注重情感的表现,通过音区、力度等对比将这些作品的情感通过声线呈现出来,以表现出中国作品中的独特“意味”。这些作品在声音处理上都非常注意情感的配合,并通过声情并茂来表现古诗词所内涵的意味,最终获得传情达意之作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高为杰先生创作领域中特殊体裁类型,他以其现代作曲技法对古典的诗词进行音乐化阐释,不仅再现了古诗词的韵味,也展现了高雅的艺术性,使古韵呈现出新声。这些诗词艺术歌曲没有华丽的外形,通过五声性的旋律、诗韵一致的节奏、蕴意深刻的和声展现了歌曲的吟诵美、韵律美和色彩美等审美意蕴特征。因此在演唱这些作品时候要注意“字正腔圆、气随韵走、声情并茂”等审美原则,方能完整的体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蒋鸣,《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展》,音乐创作,2017(6):93-95.

【2】李昱明、徐敦广,《中国传统诗乐在艺术歌曲中的传承与弘扬》,艺术百家,2017(4):215-216.

【3】程刘龙天,《高为杰<元曲小唱(三首)>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7年.

作者:杨金花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