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

一、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合理开设特色美术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全面考虑幼儿的健康发展水平、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美术课程,并以合理的方式展开教学。如,在手工课上可以安排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设计或教学工具、玩具设计等,使学生利用各种综合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绘画或制作。教师应讨论此活动对幼儿成长的帮助以及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与改进。教师也可开展剪贴画、陶泥类、废旧材料利用等实践课程,通过有趣的手工实践课,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材料及其用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探索的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实训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环境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场所,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必备工具。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主动融入艺术氛围进行探索、创新。目前,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扎实的美术基础,对材料、绘画工具的认识不足。因此,认识绘画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第一步。如,在手工教室内,可以在固定区域摆放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油画棒、软陶、卡纸、不织布等绘画材料,以及麻绳、空瓶子、纸箱等废旧材料再利用工具,也可展出学生的优秀手工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接触材料,了解材料用途,拓展创作思路,有方向地创作更多、更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教室墙上可挂放一些中外大师优秀作品图片,教师可在欣赏课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作品的构图、设色、情感表达等绘画基本元素,鼓励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对大师作品的感受及看法,从而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利用“翻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美术这门课程而言,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多动手、多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地让学生探索他们未曾接触过的领域或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创作,并引导他们较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简笔画课程中,学生需要用平面化的图形或多种形态的线条提炼、概括出描绘对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征,并根据儿童故事、儿歌、短文等创编绘画或创作主题绘画。这种看似简单、富有童趣的绘画表现形式,实则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大量的创作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选择儿歌或儿童故事进行插画的创编。具体绘本的外形设计或展示形式可根据学生自身喜好或画面需要自由选择,构图和色彩自由搭配组合。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采用多种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进行画面创作,如:可用铅笔、勾线笔、钢笔、马克笔、毛笔等进行粗细线条的描摹或排列;可采用油画棒平涂法、渐变涂色法、水粉水彩颜料干画法或湿画法,以及彩铅明暗灰涂色法等进行染色;还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或植被、花草直接在画面上进行装饰。这样,既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又可让创作更直观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励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意识。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熟知艺术家的生平年代、绘画风格、时代影响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课堂上,教师以小组形式开展PPT课件演讲、学生提问、小组答疑等活动,让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快乐、主动地接收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外在表现手法和内在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归纳、总结针对学生进行的讲解、答疑,完成作品鉴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互动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交流中获得灵感,开发思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均具有很大的作用,也为将来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幼儿美术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专业相关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校内外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教育学院可开展有意义的文艺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如,开展幼儿讲故事大赛、幼儿绘本创编比赛、废旧材料再利用之作品展演等活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在美术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并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幼儿讲故事、幼儿绘本创编等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的前提。废旧材料再利用活动可培养学生收集废旧材料、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并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为学生今后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创设环境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子、麻绳、树枝、废旧纸张等材料,制作漂亮的插花作品。这种变废为宝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美、发现美、制作美,提升审美能力。学校也可在校园内放置学生通过废旧材料再利用制作出的生活装置,如垃圾分类装置、工艺作品欣赏等。这样,既使校园更加美丽,又促进了校园环保活动的开展,也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更加肯定自己,进一步提升手工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及幼儿的发展方向,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幼儿审美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授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转换,确保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幼儿美术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开展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为今后工作探索新知。

作者:张可可 单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