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早期艺术歌曲审美特征浅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早期艺术歌曲审美特征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早期艺术歌曲审美特征浅探

摘要:艺术歌曲源自意大利,在中外歌曲当中属于一种重要的体裁,同时,在中外声乐艺术当中也是一种主要的演唱曲种。我国的声乐艺术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而我国的早期艺术歌曲主要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这些歌曲多是基于古代著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短诗进行创作,具有突出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将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作切入点,对早期艺术歌曲拥有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以便为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创作、演唱等提供一些美学思考。

关键词: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审美特征

一、前言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无论是其诞生、创作还是发展都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保持着密切关系,中国早期艺术家们在对艺术歌曲进行创作期间,虽然在作品风格方面一直追求保持十九世纪德奥创立艺术歌曲体现出的样式特点,但这些艺术歌曲的审美内容却依然充分显示了不同时期中国人拥有的独特审美心理与社会风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使人们更好的认识早期艺术歌曲作品,在早期艺术歌曲欣赏中深刻的理解、认识生活,增强审美判断能力,并在艺术歌曲欣赏中树立高尚的情操以及生活理想。

二、时代性

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是对相应时代的真实反映,这其中既体现着浓烈的时代精神,也突出显示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和思想。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主要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作品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在那个时期,在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发生巨大改变,内心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那个时代的国民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而音乐属于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音乐领域也赢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这个时期很多曲作家都开始尝试着将本土音乐和西方音乐深度结合,从此也意味着艺术歌曲在我国产生,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赵元任、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如《思乡》《送别》等至今都广为流传,这些音乐作品有效推进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形成及发展,同时,也极具时代特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也正是白话新体诗发展蓬勃的时期,新诗音律有效打破了中国传统格律韵式,其更加生动、活泼、清新,同时,新体诗对当时时代背景下带来的个性解放、追求自由、乐观向上等人文主义思想实现了普遍反映,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以,这个时期很多曲作家都会选择用新诗来谱曲,从而对自己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民主思想、个性解放等加以表达,典型代表作有《春思曲》《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等,这些艺术歌曲将抒情的音乐和优美的歌词融于一体,彼此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同时能够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美感[1]。

三、民族性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抑或哪种艺术,民族性都属于灵魂和生命般的存在。从古至今,艺术家和诗人们都总会在作品创作中体现民族性,其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无论内容是什么,思想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都会在有意无意中渗透一些体现民族性的自然因素,这些富含民族性的因素在表现中甚至要比民族历史自身更加深刻与明朗。所以,在我国的早期艺术歌曲当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民族性这一重要审美特征。具体地说,很多艺术歌曲中都明确体现出一些民族主张,比如,萧友梅就强调基于传统优秀的民族音乐进行新作风创造,能够体现出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并且可以和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明显区分。我国的早期艺术歌曲当中,其体现出的民族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艺术歌曲在词作中具有民族性,比如,很多早期艺术歌曲在词作期间都选用了中国古诗词当中典型的五言与七言句式,像《睡狮》中的“今天吸我血,明天扼我咽”即选用五言句式,“睡狮睡了几千年,蛇虫虎鼠乱纠缠”则选用七言句式,整个歌曲当中五言、七言交错分布。另外,在《卖布谣》这一艺术歌曲当中,其歌词采用的是中国诗歌总集《诗经》当中较为典型的四言体,如“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这使得这首艺术歌曲具有浓郁的古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还有一些早期艺术歌曲其在歌词中选用了自由体句式,相应句式也同样饱含民族意蕴,体现出浓烈的民族风格,像《教我如何不想他》《问》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歌曲在曲作中具有民族性。很多早期艺术歌曲在作曲期间都会运用民族音乐写法以及民族音乐语汇。比如,《湘累》是由陈啸空作曲、郭沫若作词的早期艺术歌曲,该歌曲就对京剧青衣唱腔特有的幽婉、悲切旋律进行了巧妙地运用。又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在京剧的西皮原板过门音调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创作的,整个歌曲体现出的民族风格非常浓郁。还有《海韵》是由赵元任作曲、徐志摩作词的早期艺术歌曲,这一歌曲虽然在伴奏中运用的是西洋乐器钢琴,但是在整体风格以及旋律上依旧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中国化特色。综合来说,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其在审美特征中体现出浓郁的民族化特色。

四、抒情性

我国有很多早期艺术歌曲会通过描述大自然表达自己和大自然以及社会的抗争,抒发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比如,《海韵》《教我如何不想他》均是此类抒情歌曲,又比如,《岁月悠悠》《偶然》《湘累》《我侬词》《玫瑰三愿》《春思曲》等都是对青年一代热烈追求爱情生活、表达生活理想、渴望自由的情感反映。优秀的作曲家对所创作的新诗词进行谱曲,不仅意在宣扬以传递五四精神,更是借此表达自己对爱情、思想、个性的勇敢追求,向世人传递真、善、美。这类早期艺术歌曲拥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在内涵表达方面更加清新朴实、自然流畅。舒伯特作为艺术歌曲之王,其在音乐创作当中常通过大小调的离调、转换等布局,并结合不同调性之间所保持的微妙关系、所呈现的差异化声色彩展现力进行诗歌形象的塑造,并借此更深刻的表达诗意内在情感[3]。所以,在艺术歌曲创作当中,抒情性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审美特征。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其在创作方面明显受到此手法的影响,而在立足抒情性实现创作期间又会努力和传统民族调式相结合,以创新的表现方法探索歌曲创作。比如,在《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歌曲当中,其调性布局就明显表现出大小调交替的特点,尤其在第四段主歌部分选择使用e小调,听者会明显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伤感、暗淡之色,这一曲调配合“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这一描述凄凉情景的歌词,抒情意蕴尤其明显。其在副歌当中巧妙的转入同主音大调,可以使听者感受到歌曲传递的明朗、抒情之意蕴。这首歌中还运用了五声调式,极具民族风格,同时,过门上选用纯五声和声,结束于五声音调上。歌曲中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句主要选用京剧西皮快三版其核心音调,同时,在转调过程中对此核心音调实现了多次巧妙地运用,促使歌曲的情感、乐思呈现出逐层深化、步步递进之感,每一次转调都非常流畅、自然,以更深刻的表现出这首歌曲饱含的诚挚情感,促使在这首歌曲中既体现出一定民族特色,又饱含浪漫派风格,所营造出的艺术效果异常完美。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实现创作期间,抒情类歌曲所占比例非常大,比如,《春思曲》《大江东去》《卜算子》《嘉陵江上》《海盗船》《声声慢》《别情》《小令》等,这些代表着早期艺术歌曲体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气质。对于德奥艺术歌曲来说,相关歌曲当中的戏剧性效果及表情色彩变化非常丰富,而相比之下,我国早期艺术歌曲更多会体现出抒情性,整体旋律相对朴素、简洁,曲调起伏也更加和缓[4]。就比如,《花非花》这首歌曲虽然歌词只有短短四句,划分为八小节,但整体看来歌曲演唱朗朗上口,旋律流畅且简洁,具有突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歌中前两句主要基于开始音,通过上行二度、下行三度对歌词“花非花、雾非雾”呈现出的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之意境进行深刻表达。第五小节在保持不断激进之后,最终停在旋律开始音上,然后向上五度构建出整首歌曲最高音,促使演唱情绪达到高潮。而第七小节则于七度下行大跳后级进上行停在主音。这首歌曲的旋律体现出不断欲扬又抑之感,就如同对不能好好把握美好事物的遗憾,或是面对岁月流逝显示出的无奈之感,歌曲表达出主人公浓浓的惆怅、伤感心情。在这一首歌曲当中,虽只包含十度音域,但就算旋律中呈现出七度大跳,却依旧保持着流畅、自然之感,这种一气呵成的旋律极富抒情之美。在我国的早期艺术歌曲当中,还有很多歌曲作品体现出这一特点,如《湘累》《问》《大江东去》《红豆词》《点绛唇·赋登楼》《恋歌》《山中》《静境》《思乡》《别情》等。一首歌曲的节奏除了要和音乐配合进行,还要注意与歌词保持协调一致。比如,《我住长江头》就选用了《卜算子》其曲牌,节奏相对平缓,音乐节奏基本和词保持一致。这首歌曲的音乐清新悠远,和原词表现出的意境遥相呼应,整首歌曲节奏慢慢悠长,倾听起来就如同吟诗、朗读一般自在、美好[5]。

五、结束语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其创作及发展中对中国人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其他音乐体裁相比,这类艺术歌曲更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表达出人们生活的绚丽多彩,充分抒发了当代人民心中的情感,歌曲优美的旋律可深深地打动听者,激发人们更多思想、情感共鸣。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体现出突出的抒情性、民族性、时代性等审美特征,在美学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与提升,这些优秀的艺术创作与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邱家瑞.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协作钢琴对欧洲艺术歌曲的借鉴与变延[J].参花,2018(14):105.

[2]胡建林.诗与乐的碰撞——江苏籍作曲家对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贡献[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123-123.

[3]冯长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百年巡礼[J].音乐研究,2020(04):105-105.

[4]张瑞.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5):40-40.

[5]王红.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J].黄河之声,2020(01):39-39.

作者:潘徽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