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探究

摘要:在我国茶生产过程中,诞生了丰富的茶文化,茶歌是以歌曲为载体的茶文化,是茶和音乐艺术整合的成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基于此,本文从茶歌的发展历程入手,以语言、结构与曲调为切入点,分析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并总结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为茶歌音乐的传承弘扬提供帮助。

关键词:茶歌;音乐艺术;审美价值

茶歌是由我国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口头艺术形式,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出地域性、文化性与民族性特征。部分特色茶歌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关于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表演审美价值分析,可使大众对茶歌的认识更为深入,体会茶歌的魅力,自觉传承茶歌文化。

一、茶歌的发展历程

茶歌的起源有三类,其一是由诗歌发展而来,以古代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将其转变为民间茶歌的歌词;其二是由歌谣发展而来,文人将民谣重新配曲,由茶农进行口口相传;其三是茶农自身创作的山歌或民歌。结合茶歌的起源可以发现,在茶歌艺术体系中,文化和音乐是核心要素,使茶歌表现出独有的音乐特征。在开展茶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前,需认识到茶歌的时代性特征。从本质角度而言,茶歌是茶文化的艺术层面和大众生活结合的成果,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历史发展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茶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音乐特点,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歌艺术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茶歌的音乐价值显著提升。就此,在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表演审美价值分析前,应对茶歌的发展历程有全面认识,从文化角度分析茶歌艺术,为茶歌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奠定基础。细化来说,茶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茶歌形成初期,茶歌的歌词、语言、曲调等组成部分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受地理条件与区域影响较大。在该阶段,大部分茶歌均在区域小范围内传播,传播形式以民谣或旋律为主,传播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音乐艺术呈现方式和传唱方式相对单一,并未在茶歌表演中加入肢体动作,尚未与其他艺术元素融合;第二阶段,在茶叶种植行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我国茶农和茶工的规模不断扩大,茶歌的创作队伍壮大,拓展了茶歌的表现形式,使茶歌的演唱形式更为多样。由此可见,在茶歌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茶农是茶歌音乐传承与弘扬的关键,在茶文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当下,茶农会通过合唱或对唱等方式表达生产生活的情感,使茶歌的音乐价值更为显著。

二、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

基于茶歌的发展历程,可将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总结为以下三点:(1)民族性,茶歌的民族性可从两个角度分析,就世界角度而言,我国是茶的起源地,茶歌为独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角度而言,茶歌均由少数民族群众创作而来。(2)写实性,茶歌是茶农采茶、制茶过程的真实写照和情感表达,与茶农的实际生产生活有较大关联度,表现出写实性特征。(3)区域性,不同地区的茶生产环境、工艺等因素有所差异,所以衍生的茶歌不同,具有不同地域风格,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就茶歌音乐而言,上述特征体现在茶歌的语言、结构与曲调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语言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茶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从某个角度来看,茶歌的语言可体现少数民族的不同心理特征与特色地域文化。本文以如下代表地区为例,总结茶歌的音乐语言特点。在安溪茶歌中,茶歌语言为闽南地区的方言,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演唱时发音呈现出汉语古音效果,配合独特的演唱形式,形成特有的安溪茶歌演唱风格,便于听众理解茶歌表达的深刻意义。在信阳茶歌中,茶歌内容主要为茶农生活服务,更多地表达年轻男女间的情感,茶歌语言表现出口语化、地域化特点。其中,口语化是指信阳茶歌的内容贴近生活,大量使用俗语和口语,直白地表达年轻男女的情感,提高了信阳茶歌的传唱度;地域化是指信阳茶歌以信阳本地方言为基础,呈现出不同发音,信阳茶歌的语言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信阳茶歌更具韵味。在高州茶歌中,茶歌语言使用了高州口语与语言语调,和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共有九个音调,歌词内容以广州地区茶农生产生活为主,通俗易懂且细致多变,在结尾处押韵,呈现了高州茶歌独有的神韵。

(二)结构特征

因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异,茶歌语言有所不同,形成的茶歌音乐结构不同。仍以上述代表地区为例,总结如下茶歌音乐结构特征:在安溪茶歌中,结构形式表现出“四句头”的特点,安溪茶歌音乐包含多个小节,通过多个小节间的协调配合,呈现出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与演唱形式。在此基础上,演唱者可通过不同语气呈现音乐风格,凸显安溪茶歌的地域性特点。同时,考虑到汉语古音对安溪茶歌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安溪茶歌的结构与古诗类似,使安溪茶歌具有古诗文化韵味,提高了安溪茶歌的艺术魅力。通常来说,在安溪茶歌的歌词中,前两句大都从茶相关的景色入手,再逐渐深入,描述某件事情或表达某个情感,形成完整的音乐结构。在安溪茶歌演唱时,通过特有的衬词、村腔,使安溪茶歌的结构与风格与其他茶歌有所差异,表现出地域性特点。在信阳茶歌中,大部分茶歌的音乐结构鲜明,大都为五句山歌结构,音乐流程简洁明快,歌词整体结构完整,内容表达了信阳茶农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写实性特点,且在每段歌词的结尾处,均设置合适的语气助词,加深听众对歌词内容的印象,可以提高茶歌的娱乐性。例如,在《露水花》结构中,通过语气助词的应用,既能呈现少女的可爱,也表达了对红颜薄命的叹息,丰富音乐结构,强化情感表达。在演唱时,信阳茶歌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旋律起伏较大,可使听众跟随故事的主人公体会跌宕的情节,进而对主人公产生怜悯之情,强化茶歌的艺术价值。在高州茶歌中,茶歌内容大都为茶农的实际生活与茶农间真挚的情感,结构形式逐层深入,并采用多种比喻手法,提高茶歌的文化价值。例如,在《欢歌笑语采茶歌》中,采用了比喻、双关、隐语等手法,丰富茶歌的结构形式。

(三)曲调特征

曲调是茶歌的独有韵律,曲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茶歌,丰富了茶歌文化。不同内容、结构的茶歌曲调有所不同,准确地表达茶歌思想感情,凸显茶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在上述代表地区中,其茶歌曲调特征如下:在安溪茶歌中,茶歌曲调由当地茶农口口相传,通过加工和提炼,逐渐完善,最终呈现出独具安溪特色的茶歌演奏方式,使安溪茶歌表现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曲调特征。考虑到安溪茶歌独具特色的节奏和节拍,演唱者使用闽南语演唱多样的节奏与节拍,既符合平仄韵律的茶歌演唱要求,也使得演唱风格更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对于安溪茶歌的不同节拍,演唱者可结合具体节奏,独立或配合使用各个节拍,与独特的闽南语发音相配合,提高安溪茶歌演唱曲调的灵活性与自由性,表现出更强烈的节奏感,使安溪茶歌中不同长短句型的变换更为突出,生动形象地表达演唱者的情感,传递安溪茶歌的内涵。在信阳茶歌中,茶歌结构大都采用五声音阶结构,通过不同音节间的灵活变化,弥补茶歌单一调式的缺陷,使信阳茶歌的节奏和节拍旋律更为贴合、流畅。在实际信阳茶歌演唱中,演唱者可利用不同节拍的演奏,提高歌曲的传唱度,利用铿锵有力的节奏与柔和的演唱曲调,刚柔并济,使听众沉浸在信阳茶歌的音乐艺术魅力中。在高州茶歌中,虽然高州茶歌的调式相对单一,但通过多样的旋律与节奏渲染,丰富了歌曲形式,避免茶歌陷入沉闷的氛围。例如,在《欢歌笑语采茶歌》中,其调式为D羽六声民族调式,未设置转调,但通过不同旋律和节奏呈现十二个月的采茶主体,并设置衬词与主歌相呼应,通过衬词结构表现出采茶动作,向听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采茶女的采茶动作,凸显茶歌的艺术韵味,表现出写实性特征。

三、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少数民族茶农是茶歌的起源之一,也是茶歌传承与弘扬的关键主体,使茶歌表现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歌表演,进而使茶歌表演呈现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本文从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及其影响着手,分析茶歌的重要价值,引导更多相关人员传承并弘扬茶歌及茶文化。

(一)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内涵

基于茶歌的显著地域性、民族性特征,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之一体现在民族文化的传播方面,可使更多观众认识并喜爱各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自信。例如,在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江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茶歌创作规模最大,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歌表演均或多或少呈现出江西茶歌的风格。在江西茶歌表演中,演唱者通过江西地区特有的语言特点,将独有唱腔与扇子舞配合,结合江西苗栗少女的民族特色服饰———筒子裙,使江西茶歌表演囊括丰富的民族元素,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使更多人认识到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茶歌音乐艺术并非单一的音乐艺术形式,而是以茶文化为核心,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配合,形成独有的茶歌音乐艺术体系,涵盖多种艺术资源,丰富茶歌的表演形式,使茶歌满足不同地区的审美需求。具体而言,茶歌表演审美的多样化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使茶歌音乐艺术拥有不同创作背景、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表现氛围,既丰富了茶歌音乐艺术的价值理念,也为茶歌音乐艺术的多样化传承奠定基础,实现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体系建构。总的来说,茶歌音乐艺术中涵盖多种因素、意义深刻、生动形象的表演审美价值。以生活元素为例,茶歌由茶农依据实际生产生活体验创作而来,与茶文化、茶生活息息相关,为茶农在生产生活中传承茶歌音乐艺术提供便利。同时,就茶歌的深刻意义而言,茶歌音乐艺术表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创作者通过音乐艺术表现这一感悟,呈现出茶歌独特的语言、结构与曲调,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就茶歌的生动形象特点而言,茶歌音乐艺术具有时代价值,体现了茶歌创作时代的生活特点与社会价值理念,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二)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影响

基于茶歌丰富的表演审美价值,其对我国音乐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可使我国音乐表现出更强烈的民族性、文化性特点,有助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壮大,强化文化自信。细化来说,茶歌的表演审美价值影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影响民族音乐发展。茶歌不仅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方面有重要作用。就音乐教育角度而言,茶歌音乐艺术形式,使我国音乐教育及音乐发展道路更为广阔,丰富了民族音乐的组成元素,改变了现代音乐教育中单一的教学内容与风格。同时,因茶歌欢快的节奏、明快的旋律,配合茶文化独有的天地灵气,可使接受民族音乐教育的城市学习者感受到茶歌蕴含的乡土气息与天然韵味,避免民族音乐发展走向浮躁。在音乐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当下,茶歌音乐艺术也引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在保有茶歌音乐艺术特点的同时,使其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推动茶歌音乐艺术与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民族音乐的竞争力,激发新生命力,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进而使我国茶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示给世界舞台。第二,影响未来音乐事业。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不同,茶歌在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影响下,大都采用淳朴原始的唱腔,使其在众多音乐形式中脱颖而出,吸引诸多音乐学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可将茶歌的传统演唱方式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方式相结合,改变茶歌的固有表演方式,激发茶歌表演的新活力,使茶歌更具国际化特征,进而吸引更多外国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了解、学习茶歌,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音乐地位及文化地位,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发展,强化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茶歌表现出民族性、写实性与区域性特征,这种音乐艺术特征体现在茶歌的语言、结构与曲调三部分。茶歌表演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既可加深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也可体会茶歌与茶文化的魅力,对我国民族音乐及音乐事业发展均有积极影响,音乐从业者与茶农要重视起来,更好地传承我国茶文化。

参考文献:

[1]高阳.茶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20(10):113-114.

[2]吕妍钰,章传政.安溪茶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分析[J].茶业通报,2020(03):131-134.

[3]冯新悦,宋时磊.中国茶歌的历史演变与传播特征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14-19.

[4]李静,贺翀,余有贵,等.浅析湖南茶歌文化及其艺术传承[J].茶叶通讯,2019(03):360-364.

作者:桑艺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