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交响乐艺术风格审美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交响乐艺术风格审美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交响乐艺术风格审美浅析

【摘要】交响曲,又称交响乐,起源于欧洲。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逐渐更新和丰富。人们逐渐接受交响乐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和艺术精髓,领悟交响乐的艺术灵魂,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交响乐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神奇的音乐盛宴,对其他音乐形式也有着无可比拟的尊重。

【关键词】交响乐;艺术风格审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响乐的艺术点缀手段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已有的音乐艺术中,交响乐的表现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交响乐固有审美情趣的根源始终没有改变,作曲家积累的情感和想象总是带给我们美感。同时,听众的情感往往可以融入到交响乐的意境中,艺术内涵不断丰富,真情实感得到了共鸣。

一、交响乐的外在特征分析

(一)音画能够通俗直接地勾勒自然

音画交响乐主要体现对人们共同的自然景色的勾勒。它具有浓郁的生命气息,足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产生一种接近大自然的美感。例如,音乐《大海》对于听众的情感真情流露和价值观具有主导作用,深入融合多种交响乐旋律变换韵律。真正发挥交响乐潜在的价值,提高交响乐美感体验,以便更好地通过交响乐实现体验自然的目标。

(二)舞曲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与民族底蕴

在交响乐中,舞曲虽短,但节奏感很强。它通常用于节日庆典。整个音乐节奏欢快而明快。例如《瑶族舞曲》就是一部极其具有象征性的舞曲。

(三)体验旋律中的故事细节

故事来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一瞥一笑。从最本质的出发点看,旋律艺术和记录艺术二者是息息相通,相辅相成的,都是形象艺术,都充满了大量的相同艺术底蕴。交响乐的艺术形式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来自于艺术的成长和广泛受到人民群体青睐的心理。因此,旋律的创作可以说是对当前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审美趋势及其艺术改革和社会经济变迁的一种审查和倾诉方式。能在当代艺术点缀中,使交响乐艺术作品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就要根据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其艺术创新,并且透过旋律表达观众内心深处的故事。所以,应该加大交响乐在当代点缀艺术中的创新力度,从而使艺术得到继承以及发扬。

(四)无需故事构思

交响乐的中心是“旋律”。交响乐演奏的第一要素是旋律,它是一种相对完整、统一的形式。其调性动机强,主观性强,系统性强,观众能直接感受到音乐元素。比如,人们喜欢的各种熟悉的音乐,可以下意识哼唱出旋律,其实都有一致的作曲逻辑。究其原因,交响乐虽然是以有序的音符为核心的旋律创作内容的艺术理念,但它不仅意味着简单现实意义上的艺术素材的分类和安排,而且有机会充分融入艺术创造者的政治意识形态、审美生活情趣和社会价值批判取向,通过对音符的编辑,有意识地向广大听众展示呈现反映现实艺术的各种素材。

二、交响乐的艺术风格

交响乐中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形成,不再追求传统旋律的可识别性,而是开始独立地表现传统艺术文化,使交响乐的旋律分解重组,完成无限的艺术空间。传统的旋律风格永远局限于一种形式,听众没有其他选择或提高兴趣的空间。在悦耳的交响乐旋律下翩翩起舞,使人忘忧、放松、心旷神怡。通过交响乐使听众享受舞台上的舞蹈、身姿、自信、旋律和心灵上的美最合适不过,有利于提升的艺术涵养。例如,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象征古典风格,他的风格也凸显了现代交响乐的整体化和成熟化的基础。莫扎特的风格主要有欢快轻松的特点。贝多芬在音乐中凸显了他丰富的感情和不屈精神。这种艺术风格引领人们思想和心灵的震撼。通过这种交响乐艺术文化转型为新颖艺术形式,使人们享受自信、艺术、情操和心灵上的美有所变革,有利于提升艺术涵养。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思维的范围,灵感的源泉。形式单一重复化,枯燥乏味,既丧失了创作艺术作品的兴趣,又禁锢了艺术灵感的思维。古时候,龙能乘风破雨被认为是一种避灾的精神;凤代表鸟中之王,寓意“永恒的和平”。从这些风格的呈现可以看出,艺术是审美和具有代表的形状符号。交响乐的艺术风格亦是如此,比如政治形势、国家风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响乐的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这使得作曲家的表现题材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交响乐所表达的内容得到创新的表现。为了适应音乐市场的需要,交响乐旋律的谱写开始体现个性和随意性,打破了传统交响乐与传统艺术相统一的格局。真正发挥交响乐艺术的自身价值,以便更好地实现艺术内涵的目标。另外,音乐中旋律的情感融合与诠释,可以使所表达情感与艺术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使听众通过主观的视觉体验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在创作内容创新的背景下,旋律符号在交响乐的点缀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交响乐中单纯进行播放。相反,它可以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结合,占据画面的主体地位,对画面以及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起到辅助作用,点到为止。

三、交响乐的审美特征

(一)情绪性

美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神秘的概念。在所有生物中,许多自然生物体都具备一定的形式特点,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我们常称这些东西为自然美。然而,从赏识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动听旋律、多元化风格,还是轻快节奏、强烈的情感,比如,贝多芬的作品与他自己的坎坷经历有关,坎坷经历是他人生悲欢离合的表现,各种乐章的谱写只是艺术家表达自己的媒介。人们通过他们的作品特有的表现手法和特性,使其沉浸在艺术场景中,将自己的想象与情感通过艺术作品流露出来,使听众感同身受,达成共识,享受艺术最佳体验。音乐的感觉实际上是创作者思想追求的感觉。

(二)有序性

艺术的最初雏形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触摸到美丽的事物,但生活中的美丽未必总能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其实,它是艺术语言的分解。交响乐的创作目的是传达美。正是通过这种数字渠道,构建了有序的音乐旋律。各种词组、音符和音节的组合都是精心有序的。如欣赏《蜜蜂过江》交响曲的时候,听众从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形式,对蜜蜂的音乐形象进行设计,如紧密的节奏,稍弱力度等,认真聆听蜜蜂主题音乐,体验作曲家创作的蜜蜂形象。通过有序的音符,体会到小蜜蜂飞的速度越来越快,旋律声音就逐渐变大,音乐舞蹈动作明显,感情随之高涨,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有序的音乐旋律和音量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三)内涵性

音乐本身是通过模拟、暗示和联想形成的。例如演奏《蒙古草原》的时候,听众通过聆听音乐,启发、引导听众通过交响曲中悠长的曲调、较慢的速度等音乐表现手段。让听众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到歌曲的意境美:“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在碧绿的大草原上牧羊人赶着雪白的羊群,把听众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里”,将交响乐蕴藏的内涵发挥到极致。

(四)三度创造性

观众在听交响乐时,感受交响乐慷慨高涨、语调直白、豪爽奔放、动感激昂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听听唱唱,从而帮助听众认识我国交响乐的艺术特征,加深对音乐作品风格的理解。因此,音乐对培养与人交往、艺术涵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不仅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培养情感真情流露和价值观来说具有主导作用。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说道:音乐课堂应该注重音乐要素的学习,对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的把握是审美、表现音乐的最高境界。

四、红色交响乐《红旗颂》音乐及审美分析

(一)引子

从第1节到第13节,C大调4/4拍,以小号演奏国歌为主要动机,弦乐以六个连续音符的形式演奏波浪平行的七和弦流音。号角奏出主题激励基调后,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的精神姿态,以现代科学和技术“复苏”的历史,继承了传统,分析了历史,牢记了历史,走向未来。

(二)呈示部

从第14小节到第55小节,C大调,4/4节拍,让人们有了沉浸在新中国红旗中的幸福感,有着非常自豪的民族情感。并且运用点、线、形的动态结合,流露各种历史情感,融会贯通,真实感情自然流露。而交响乐外形的塑造是根据各式各样旋律轮廓变化而改变的,直接起到指导和激发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艺术不只是局限于一部交响乐内部,还从一种广义的禁忌感延伸到艺术的产生。

(三)连接部

从第56节到第85节,作者仍然从第一个主题中提取创作素材。固定的旋律在不同的音调上展开。观众可以通过旋律感受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层功能底蕴,感受到内心与古人艺术创作情感之间的冲突。

(四)开展部

从第86小节到第230小节,这一部分的调性由a小调变为B大调,充分利用了三部曲的质感。通过交响乐的旋律,以及舞台上的表现,迎合各种舞蹈艺术上的涵养之美,展现了乐章的动作美,突出了技术上的技巧美,表现了编排上的结构美。交响乐中总是体现着许多审美元素,给观众以美的体验,领略美的精髓。

(五)结尾

通过结尾的旋律,可以凸显出一批真实反映新中国集团成立之初,中国历史巨变的优秀纪实作品相继问世。通过交响乐让观众真实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为生存自强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从情感流露,以及传创作灵感等各个方面寻求挖掘新形式的旋律表现手法,使交响乐艺术能够发扬传承下去。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抓住时尚潮流,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潮流音乐作品。

五、结语

总之,无论是交响乐艺术还是其他艺术,都需要与时俱进,以新求胜。只有从审美的出发点去欣赏,从专业的角度去摸索,才能真正感受到交响乐的本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强.交响乐的艺术风格及审美分析[J].戏剧之家,2018,12(12):60.

[2]李欢.海顿与贝多芬交响曲风格比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7,11(06):19-20.

[3]谢思妤.浅析标题交响乐的审美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9,12(17):65-66.

[4]蒋将.浅析交响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J].读天下,2015,26(14):348.

作者:纪翔 单位: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