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铜镜的审美艺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铜镜的审美艺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铜镜的审美艺术研究

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拍卖会上的四神十二生肖铜镜,直径150mm,重1211克,圆形,伏曾钮,主题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面按方位均匀配置四神图像,极具动感;外区纹饰为奔腾状的十二生肖图像,周围是衬托主题纹饰的辅助纹饰,它们具有各种类型,如云气纹、忍冬纹、枝叶纹。四神和十二生肖这两种图像也在隋代和唐代的墓葬、瓦当、壁画中有所出现。

一、四神十二生肖铜镜的复苏与发展

(一)铜镜的复苏——隋朝

隋朝铜镜处于汉、魏、北朝以来的一次大的转变时期,在隋晚期到唐初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纹饰从神秘走向富丽堂皇,构图摆脱了拘谨呆板的样式。铜镜的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但直径大小发生较大的改变,最小的铜镜如同纽扣一般,直径仅3.3cm,可以放置在衣服上,帮助妇女随时整理妆容。大镜以洛阳十二生肖寿铭文镜为代表,直径33cm,重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大型铜镜之一。

(二)灿烂的初唐铜镜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大唐帝国,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铜镜制作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个时期的铜镜以圆形为主,方形镜较少,葵花形、菱花形镜逐渐流行起来,葡萄纹、宝相花纹、花鸟等具有西方文化特点的纹饰也广为流行,浮雕装饰的造型手法发挥到极致。学者常智奇将初唐镜大致分为兽葡萄纹镜、十二生肖镜、宝相花纹镜、团花纹镜、环带禽兽纹镜、花鸟纹镜、鸟纹镜、飞仙纹镜、吹笙引风纹镜、月宫纹镜等。有关四神十二生肖铜镜在湖南、广西、江西等地均有出土,出土最多的铜镜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一带。

二、四神十二生肖铜镜纹饰的研究

四神十二生肖图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出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寄托。“四神”也称“四灵”“四象”等。据史料记载,起源于上古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原来的形态为龙、凤、龟、虎、麒麟,逐步演化成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后来当做是四方星宿和五行中的金、木、水、土,所以称为四象。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现今没有定论,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图腾崇拜,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代表十二地支或时辰的一种符号,即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盛行于隋唐。

三、四神十二生肖铜镜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辟邪、镇宅

据《太平广记•王度》记载,隋汾阴侯生临终前赐王度古镜一面,“曰:‘持此则百邪远人’,度受而宝之”,并对这枚带八卦的四神十二生肖镜进行了描述。由此可见,这种图案的铜镜能驱邪呈祥。

(二)皇家赏赐的礼物

据史料记载,八月初五是唐玄宗的生日,他在这一天赏赐众官铜镜。民间也开始效仿,老百姓在这天互赠铜镜。铜镜成为这一时代流行的馈赠礼物。

(三)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隋唐时期,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中的真性与中国传统道教的融合使人们走向了崇尚自然美的境界。

四、四神十二生肖铜镜纹饰的审美表现

青铜铸造工艺技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状态,铸造技术的精湛,以及纹饰所包含的文化题材的丰富,开启了中国铜镜史的新纪元,其在造型、工艺、材料上都有了一定的审美表现。

(一)构图造型表现

四神十二生肖铜镜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以及刻线表现的技法,艺术化的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画面高低起伏、层次分明、造型准确、明暗对比强烈。

(二)材料的审美表现

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唐代,制作青铜镜的金属合金比例较前代有了变化,为铜70%,锡25%,铅5%。因为加大了锡的成分,所以铜镜在质地上呈白色。这种金属比例的材质具有纹理紧密、坚硬的美感,铜镜纹饰更加精细、清晰,通体白光,给人以精美的感觉。

(三)四神十二生肖铜镜的形式美表现

在唐代,思想开放、创造力丰富,铜镜纹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铜镜纹饰图像也由汉代的拘谨呆板变为自由写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称与均衡美在钮的四周,以方位正中对称分布四个形态各异的四神,内区中间为特殊的伏兽钮,外区均衡布置着奔跑状的十二种动物,间隙均衡布置着云气纹和忍冬纹,外缘是均衡布置着的枝叶纹,内外区由三角纹隔开。整个构图显示出对称而不呆板,均衡而不繁复的视觉美感,表现出隋初唐时期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2.节奏与韵律美神秘的四神图像与不同的云气纹相融合,还有瑞兽钮的衬托,给人一种瑞气升腾、人间仙境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流动节奏的形式美。

结语

铜镜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工艺品。铜镜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美化了室内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早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铜镜,随后铜镜的发展经历了商、周、隋、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清代晚期,贯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四神十二生肖的图案,研究它们的发展和演变规律,将有利于对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隋初唐时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同时,研究铜镜形式的审美特征,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作者:张涵矞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