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探析

【摘要】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全面理解幼儿审美艺术的表现特点,应宽容地对待幼儿审美艺术的任何一种行为表现,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爱护幼儿,应放飞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审美;独特;探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强调教师应努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在幼儿的世界里,天空是星星的摇篮,河流是鱼儿的摇篮,同样,大树是绿叶的摇篮等等,这便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同时更是幼儿独特审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幼儿是天生的审美艺术家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在幼儿身上有这样的一些独特的审美艺术现象:一只废弃的牛奶盒子,在幼儿的手中会变成一辆动车,变成一栋楼房,变成作战的坦克等。一个圆形,幼儿可以任意想象为车轮、手表、太阳、笑脸等。幼儿独特的审美视角中彰显的是幼儿丰富的想象、浓厚的情感。每一个幼儿内里都有一颗向善向美的种子,幼儿对美的表达有着独特的洞察力与表现力,这就是所谓的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所在。幼儿对美的事物的理解与感知与成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或许会有截然不同之处。成人对某一抽象派画家的某一特定作品也许会有很多深刻的理解,比如,这幅图有怎样的深刻内涵,有什么隐藏的意义等。事实上,不少画家在完成某一作品时,或许只是随性而为,并非有什么过多的“内涵”而已,创作的画面也许仅仅是一些可以供人欣赏的图案。不少成人从抽象的角度对画家创作的画面进行单一的评价,然而,幼儿常常能从同一幅画面中观察、想象到更为丰富的东西,幼儿愿意直观地评价一幅画的好与差,美与丑,幼儿愿意不受约束地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幼儿真是天生的审美艺术家。

二、幼儿审美艺术独特性的表现形式

新纲要倡导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审美艺术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达艺术情感与体验。1.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喜爱及感受到的情感艺术地表现出来。比如,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中到了大家分享蛋糕环节,其中一块蛋糕被挤压出了痕迹,有的幼儿拒绝接受这块特殊的蛋糕,但偏偏有的幼儿唯独钟情这块蛋糕,认为被挤压的痕迹确如一朵美丽的牡丹花,拥有了这块蛋糕,便如同获得了一朵艳丽的花儿。再如,面对有疤痕的苹果,有的幼儿讨厌,有的幼儿却特别喜欢,认为疤痕是一颗小星星。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审美的独特性,幼儿常常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依托于客观物质之上,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2.鼓励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将周围的场景“人格化”,以产生自然和谐的审美愉悦。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会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某一幼儿不小心将教室内的椅子碰倒,如果教师让这位幼儿将椅子扶起来,这位幼儿或许会不大情愿,但如果教师轻轻地走到幼儿身边,去倾听一下幼儿的心声,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并神秘地对幼儿说:“小椅子摔倒了,它在哭呢。”幼儿便会快速地走过去将小椅子轻轻地扶起,生怕伤害了小椅子。幼儿的自我中心促使幼儿总是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体验、理解去看待客观世界上的事物,总习惯于将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识、有感情的客观存在,表现出万物有灵、万物有情的独特性。3.鼓励幼儿通过“模仿”,放飞想象,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能力。艺术教育中有独特性,但也离不开“模仿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模仿并非生搬硬套,并非机械呆板的依葫芦画瓢。幼儿审美艺术独特性对幼儿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效应,具有长远效应。在艺术教育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特别喜欢的方式去模仿、去创作,教师无需作过多的限制。比如,幼儿进行艺术绘画创作时,传统教育中总是习惯性地让幼儿依照范画来画,但如果教师进行大胆创新,鼓励幼儿在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自发性的进行模仿,教师切忌过多地去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表现,幼儿创作的作品或许会令人拍案叫绝。值得一提的是幼儿进行艺术绘画创作时,有的教师会要求幼儿照范画来画。通过范画让幼儿临摹积累的形象素材,永远不可能穷尽幼儿所要表现的形象。事实上,用范画让所有的幼儿进行相同的临摹,是一种被动式的模仿,对幼儿的自我表现意义不大。显然,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不要过多地提供范画,尤其不可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而应鼓励幼儿在感受与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发性的模仿。

三、用艺术的视角去理解与保护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

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儿童。”这正诠释了幼儿审美艺术的独特性。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切忌用成人的审美尺度去衡量,去评判幼儿的艺术作品,而应对这些小小艺术家们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特别是对幼儿的艺术作品应从幼儿的视角去进行评判,切忌简单地武断地用“好不好”“像不像”去评判。幼儿将西瓜画成方形的,或许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分析,幼儿或许会认为方形西瓜更有利于运输,或许幼儿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会发明方形的西瓜。方形西瓜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灵性,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迸发。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以敏锐的视角,独特的感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鼓励幼儿去创造生活中的美。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全面理解幼儿审美艺术的表现特点,应宽容地对待幼儿审美艺术的任何一种行为表现,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爱护幼儿,应放飞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昆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古贲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