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教育贯彻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贯彻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政教育贯彻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于高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实现全面、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新局面。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是人生发展方向确定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全面贯彻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无”,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健康的基础,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与保障。但我国食品领域频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人才培养的反思,对新时代食品安全相关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认为必须在高校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正确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图1是一张“食品安重于泰山”的宣传画,提醒着社会各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一定层面指明了高校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将思政政治教育贯彻食品安全专业教学全过程,既可以减轻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压力,又能够有效地扭转部分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而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食品安全相关专业开设有食品法律、食品添加剂、食品工艺学等众多专业课程,培养出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才能保证在工作中坚持公共利益第一,对社会公众的健康负责。在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专业教学后,有利于发挥相关专业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有益性,培养食品安全专业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人格美德。第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一位优秀的食品相关专业人才既要掌握食品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严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食品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落实好思政教学的优化改进,促使食品专业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对祖国发展稳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景。第三,促进大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高校教育有两重作用,一方面是教会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顺利实现就业,为社会建设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心智成长、学会做人,帮助他们培养全面人格,顺利融入社会生活之中。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专业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优秀人格,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图2是一张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的漫画。近来年,各高校食品相关专业都在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食品安全专业教学重技术轻思政以及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学与自己无关,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联系度不够;专业思政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照本宣科、内容枯燥陈旧,未能意识到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很少引进社会热点事件,缺乏符合食品相关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使他们产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以专业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忽视学生思政教育,更不要说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实践充分融合;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碎片化学习冲击了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更习惯于从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学习知识,这其中不乏大量消极、负面甚至反动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大。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贯彻于食品专业教学之中,是摆在高校思政教师及专业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结合食品安全专业教学特点入手。

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是良心的行业、道德的行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滴滴畏海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促动着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食品相关专业是发现并解决食品行业相关问题、研究新型食品或食品作用机制的应用型专业,这些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如果缺乏应有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将有可能造成更多更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要系统安排和规划思政教育,充分将之与食品安全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食品专业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的食品热点事件挖掘出相关专业课程里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播放“315”晚会曝光食品安全事件的片断,从“滴滴畏海参”“甲醛啤酒”等入手,在讲解食品添加剂相关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使用添加剂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业道德体系,发挥专业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第二,创新专业教学方法。食品专业教师要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方式,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比如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专业教师无需直接做出结论,可以安排学生们组织辩论会,自行查找资料、数据参与辩论,以更主动自觉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转基因食品,而不是简单地凭借一些信息碎片就做出好或不好、对或不对的结论。同时,食品专业教育还可以灵活使用启发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小区、超市、食品企业等,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切身处地地了解食品消费者与食品从业人员的想法的基础上,明白食品安全对社会、对公众以及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树立责任意识,为未来从事食品行业相关工作夯实思想根基。食品专业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创业竞赛等,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创业水平。第三,创新高校思政专业教师工作方式。

高校思政专业教师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全新的思政教育手段与方法,真正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有效性。比如,思政教师可以参与到专业教师团队中,提前针对授课专业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分析,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围绕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分析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第四,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认知教育融合发展。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成功的食品企业家、食品专业学者等到校开办讲座,结合全球食品行业发展趋势、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地方食品行业特点等进行介绍交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品行业。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在认知教育中引进食品安全理念及食品行业发展历程,引导学生针对食品专业的重要性及承担的职责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让他们明确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个人的理想应当与国家的愿景紧密融合,从而激发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另外,还要加强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建设、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解读,帮助他们夯实食品安全防线,切实树立“食以安为先”的理念,在未来的工作中绝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第五,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发展。食品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极强,优质的专业实践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邀请相关专业的校友到校开展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业史、成长史,让学生们感受、领略学长们在食品行业奋斗的历程,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自主性,树立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理念,不畏困难不怕挑战。另外,还可以开拓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以“三下乡”“校园美食节”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组织、参与活动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感受到合作的意义。第六提升食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否优秀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专业教学的融合,要努力提升食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优化他们的思政教育的理念,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真正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理念。食品专业教师要主动参与必要的思政教育培训活动,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提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两者的无缝结合,提升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食品专业教师要博览群书,在认真关注食品行业发展的新态势、了解社会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同时,主动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树立为国家培养守法守规、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优秀人才的目标,在强化自身政治意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的“专业+思政”教学。

作者:吴少伟 单位: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