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用盐行业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用盐行业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食用盐行业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思考

近年来,食品行业“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为了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尤其针对消费量大、原料来源广、品种多样的产品,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卫生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必要手段。食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与其它食品相比,不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而且还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特别是食盐加碘承担着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责任,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食用盐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盐产品的生产大国,主要包括工业用盐和食用盐。2014年,我国的盐总产能已突破1亿t,产量超过8000万t,其中食用盐产品产量约为800多万t。我国食用盐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氯化钠占绝对主导的普通食盐产品;另一类是多品种食用盐,即食用盐里添加一定量的代用盐或食品配料、调味料,作为食用盐的补充产品,包括低钠盐、调味盐等。食盐作为大宗、稳定消耗的生活必需品,其生产、销售须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要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2食用盐产品存在或潜在污染来源

食用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按加工方法划分可分为精制盐、日晒盐、粉碎洗涤盐,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普通食盐、多品种食盐。不同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导致了食用盐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有受到来自水体、土壤、工艺、包装物污染物影响的可能性。首先,是来自食盐原料的污染。食盐产品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海盐、井矿盐和湖盐,产地分别来自海洋、地下盐矿和内陆盐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也给我国水生资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海盐而言,近海的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沿岸海域氮、磷污染,石油泄漏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其他有机物的污染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国内近海总体污染形势较为严峻。这给海盐的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井矿盐而言,目前广泛采用的工艺为“水溶开采工艺”,即将地面淡水注入地下盐腔(一般的深度为几百米,深的在1000m以下)溶解固体岩盐矿藏获得饱和卤水,将该饱和卤水抽上地面,进行真空蒸发制备井矿盐。因此,注入地下的溶采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井矿盐产品的质量。对湖盐而言,近年来内陆地区的湖盐以再生盐为主,盐湖补水水质的污染直接影响湖盐产品的质量,同时露天开采作业过程对湖盐产品原料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最为常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一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1]。其次,是来自食用盐产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目前食用盐的种类繁多,各种功能性食盐层出不穷,例如加碘盐、低钠盐、健康盐、味精盐、营养盐等。这些食用盐通常是在普通食用盐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配料、调味料等多种物质,这种生产方式增加了各种危害物带入的可能性。再者,在食用盐产品的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也存在着危害物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如包装物中的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将可能通过迁移的方式进入食盐产品中。

3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食用盐的质量监测主要是以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轻工业井矿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盐务局的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为重点,以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化验室为基础的三级质量检验网络。另外,《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行业系统外的检测机构,如天津科技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各省市的质监系统检测站也开始成为食用盐产品质量检测的补充。从国内目前盐行业的检测机构情况看,绝大部分机构仅限于GB5461、GB2721、QB2020等标准中规定的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和重金属的检测,几乎没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资质,更深层次的食品安全指标更未涉及。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检测设备简陋、检测项目单一、不能根据盐品种进行分类检测、不同产地的盐检测数据库没有建立、多品种食用盐的检测标准尚属空白。另外,针对多品种食用盐所添加的食品原料(包括提取物、浓缩液等)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能力也较低。

4建议

1)要下力气搞研究,要对食用盐质量安全中危害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是食用盐安全控制的首要前提,也是重要限制因素。

2)鉴于现有的食用盐的标准明显滞后于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国家或者食盐行业的权威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食用盐中危险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食用盐相关标准,提高食用盐的食品安全门槛。

3)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构建食盐质量监控体系,提升食用盐监管水平。同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解决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局限的问题。而且校企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作者:张心禄 张科平 单位: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