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专业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整合课程内容、多方位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对新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实践探索提出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背景下,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绿色生活这一新形势下对食品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我院积极对培养创新人才模式进行探索、改革,进一步挖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手段和发展潜能,多方面、全方位打造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专业发展思维超前的立体化人才,提高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性人才培养得力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那些具备创新性思维的教师。通过人才引进和招聘,加之与校内现有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优化师资结构,老中青结合,专业知识互补,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思维超前的师资队伍。同时定期举办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使教学与科研共长,建设较高水平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科研和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搭建合理知识体系
2.1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载体,是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也必将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一直在调整教学大纲,使课程更加合理化,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
2.2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这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多年来力求课程整合,与分子生物学紧密相连,通过检测核酸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将食品安全做到极致。
2.3搭建合理知识体系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简单定位决定的。这是因为你身后的社会秩序帮你解决了大部分“不确定性”。当我们去探索陌生领域,需要你自己解决,这就是复杂定位,这时你就需要一个体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核心有三个:第一个步骤收集启发性知识,其实是你在收集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块;第二个步骤建立知识框架,则是用积木块搭建一个一个小的结构,比如小房子、一座桥等。第三个步骤形成知识体系,则是在各种结构和知识点基础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乐高城市。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各种积累而形成的特色专业体系。
3多方位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构建立体化培养模式
3.1因地制宜引入导师制,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是总结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的人才培养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以前,只能在研究生期间享受到这种专门的指导。导师制,不仅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够紧跟老师的脚步,同时导师的言传身教,能使学生在思维、人格、智慧等方面获得有益的影响。师生之间平等地探讨交流,多种思维的碰撞,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激活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前瞻能力,假想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的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成为拔尖人才的概率。
3.2开放实验、科研、实训平台,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验课、实训课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较多,实训平台较全,因此,开放实验室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共享研发平台。根据企业需求以及教师科研为方向,与大型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石珊珊.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基于应用型高校[J].纳税,2017(32).
[2]张泽一,王树兰.构建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
[3]王明芳,史金成.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实践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02).
作者:陈宇飞 王京文 王磊 杨柳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