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成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成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受到更多人们重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会对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所以分析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成因是非常必要的。该文阐述兽药残留的分类,对于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提出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成因;危害

引言

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对药物的超用和滥用,导致我国动物性食品中一直存在兽药残留的问题,不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相关单位和养殖人员应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利用合理的方式避免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兽药残留。

1兽药残留分类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原药及与兽药有关的代谢物、化合物和杂质等。动物性食品包括乳制品、蛋类和肉类等,因为兽药种类逐渐增加,所以导致乳制品、蛋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中普遍存在兽药残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内容可知,出现在食品报告中的兽药残留种类达到了120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兽药包括激素、抗生素和驱虫药物等。如果按照毒理学对兽药分类,具体包括驱肠虫药类、抗生素类、生长剂类、抗原虫药物类、灭锥虫药物类、镇静剂类及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这几类。其中抗生素类属于微生物药物的范畴,是兽药残留中的主要药物种类,约占据兽药残留总量60%以上[1]。

2兽药残留原因

第一,滥用抗生素。我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和恩拉霉素等,但目前有很多养殖人员在养殖中应用了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因为对这些抗生素的应用,使动物身体内逐渐形成了耐药菌株,进一步提升了治疗动物疾病的难度。此外,一些抗生素有着很大毒性,如果这种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量超标,会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如呋喃唑酮含量超标,会增加人们患癌几率。第二,滥用抗虫药物。我国允许的添加剂主要包括潮霉素-B和越霉素-A。但一些养殖人员却在养殖中滥用抗虫药物,如敌百虫等。这些抗虫药物的毒性是很大的,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会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第三,休药期的问题。一些养殖人员并未按照休药期进行药品添加剂的应用,必然会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出现药物残留。第四,药品超量应用。如果对药品过量应用,动物抗药性会逐渐增强,要治疗动物疾病需要进一步加大药量,进而最终造成动物性食品的药物残留。

3兽药残留危害

3.1耐药菌株

部分动物性食品中虽然并不具备较高含量的兽药残留,但即便如此,一旦人们与其长期接触会出现耐药菌株,进而对人类疾病治疗带来困难。一些养殖人员将抗菌药作为动物生长剂,虽然剂量较低但仍然会造成细菌抗药性,并能从动物性食品中传递到人类耐药基因中,进而出现耐药致病菌,人们在出现细菌感染疾病时很难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2]。

3.2毒性反应

如果对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过量摄入,会造成中毒现象,并且这些残留的兽药会堆积在人体中,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毒性反应。如链霉素的过量摄入会对人类听觉造成影响,磺胺类药物过量摄入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

3.3过敏反应

如果人们在食用动物性食品的过程中,对于低量抗菌药物进行长时间的摄入,会出现过敏现象。因为药物抗原性的影响,会导致人体内出现抗菌素抗体,进而导致过敏现象的出现,甚至会造成休克和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发生。如呋喃类药物会造成肠胃反应,甚至会导致神经炎的出现。磺胺类药物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严重时会导致过敏休克现象的发生。

3.4致癌、突变、畸形

当导致突变、畸形、致癌的药物通过动物性食物进入人体中,随着药物积累会导致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如呋喃类药物和雌激素类药物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致癌性。苯并咪唑类药物能抑制人体细胞活性,进而导致畸形现象的发生。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也同样会造成致癌、突变、畸形等情况的发生。

3.5激素作用

通过动物性食品进行激素或内源性激素的摄入,会对人体内激素平衡造成破坏。人体生殖系统会受到环境激素的影响,如果食用了受到污染的动物性食品,激素会堆积在人体脂肪中,进而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疾病或发育异常情况的发生[3]。

3.6环境污染

在一些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降解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如在高温环境中链霉素不会失去活性。部分抗生素在降解后反而会增加毒性,如四环素类药物,会对人体肝脏造成毒性作用。如果动物性食品加工后未经过处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4对策

4.1完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控制体系

要积极建立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机构,深入贯彻相关部门制定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件等文件内容,对动物性食品相关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严格规范,防止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进入市场。如果出现违规者要严厉对其进行处罚,同时也要对养殖人员的用药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进而有效的控制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现象[4]。

4.2加强应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要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检测标准应符合国家要求,并要积极的研制更加迅速准确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从检测结构角度分析,应严格参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相关的监控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实现对药物残留问题的有效监控。如近年我国相关科研部门研发出的专门针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能实现对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精确迅速的检测。

4.3做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预防工作

对于出现疾病的畜禽,要对处理、消毒、用药和免疫等程序进行科学的贯彻,并对消毒和驱虫环节严格按照要求和规定操作。出现畜禽疾病后,要尽快的将病畜禽淘汰。在出现动物疫情时,应根据具体状况采取隔离和扑杀工作,进而实现对疫情感染的有效控制。此外,应在畜禽养殖中积极的研发和应用无毒药物,并且应采用辅助治疗的方式进行药物的合理应用。要保证养殖人员所使用的兽药必须经过认证,防止在药品应用后出现兽药残留或中毒情况。

5结束语

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种,要更好地实现对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必须对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兽药残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了解其所能造成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对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控制,进而切实提升动物性食品安全性,为人们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永强.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J].兽医导刊,2020(11):101.

[2]胡毅.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9):27.

[3]肖伟,肖向华.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5):71,77.

[4]杨仕东.解读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J].畜牧业环境,2020(7):23.

作者:阿力腾才斯克 萨仁高娃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