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课程组在提升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和能力的基础上,从食品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在确立课程目标、深入发掘和凝练思政教育素材、采用案例教学、融入前沿科研成果、联系社会热点、翻转课堂、开展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修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课程育人;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贯穿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课程思政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1],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的育人格局[2]。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具有时代使命和担当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正确的价值遵循和办学方向,引领良好社会风气,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圆中国梦[3]。课程思政既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环节中[4],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其它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5,6]。我们课程组从食品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素材,遵循和把握教育规律,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随之增加。我校食品类专业主要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培养目标分别是: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熟悉食品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体系,具有较丰富的食品原辅料生产、流通和质量管理知识,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食品领域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食品科学研究、食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的学术型与复合应用型并重的高级专业人才;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食品化学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的科学,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和储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7]。我校的食品化学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课程之一,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自然、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发生“化学反应”[8],点燃梦想和追求真理的火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创新创造精神,培养报效祖国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

2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实践

我们课程组在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和能力的基础上,从食品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挖掘、梳理、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素材,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并付诸实践。

2.1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我们课程组的老师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在学生阶段没有接受过教育学的系统化学习,工作后虽然也经过一些培训,但与师范专业科班出身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和能力,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9]。我们课程组的任课教师通过培训、观摩、学习、探讨、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提升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

2.2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我们课程组重新修订了食品化学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找到融入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整合了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分配,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前期实施的教学改革基础上,深入发掘、梳理和凝练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在案例教学、融入前沿科研成果、联系社会热点、翻转课堂、开展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开放实验室等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中融入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食品化学课程育人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10]。

2.2.1案例教学针对食品化学这门课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11]。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比如,在讲“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之一的“胶凝作用”时,就不能不提豆腐,豆腐就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的作用下发生胶凝作用而形成的凝胶。豆腐起源于我国,存在的历史悠久,并且传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讲述豆腐的起源、分类、制作方法,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讲“食品风味物质”一章中“食品风味的形成”时,在介绍香精香料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到“香精香料依据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合成的两大类。合成的香精香料应用很广泛,比如肉味的香精香料,中国工程院的孙宝国院士就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通过讲述孙宝国院士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研究方面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引导学生提高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兴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报国的情怀。又如,讲到“食品添加剂”这章时,肯定要讲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都有规定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要无毒无害。通过列举曾经发生的涉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讲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使学生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以及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认识“德才兼备”的深刻含义,从而自觉践行食品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做到诚信自律。

2.2.2融入前沿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前沿的科学研究课题和成果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讲“单宁”时,结合河北省太行山区柿子产量大但深加工不足、效益低下等制约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引入老师的两项科研成果“磨盘柿中果胶提取和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柿子单宁提取新工艺及深加工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单宁有很强的涩味,与柿子果汁返涩现象有关,去除单宁才能加工出具有柿子香味而无涩味的柿子果汁。从柿子加工废弃物中提取单宁,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葡萄籽原花色素还高,有降脂和护肝作用;单宁对甲醛、氨气、异戊酸、三甲胺等臭味气体具有高效吸附效果,可制备植物型室内空气除臭剂。介绍这些科研成果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将来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再如,讲授“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这一章时,引入老师的科研课题“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的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研究”以及基于研究成果发表的SCI论文,自然而然地就提到探索和创新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然就因此受到启迪和鼓舞而树立自己的努力目标,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3联系社会热点近期,防控肺炎疫情成为社会热点,营养在促进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做到食物多样化,注意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鱼、禽、肉、蛋、奶等)摄入,适当多摄入深颜色水果蔬菜。在实施多种外部防控措施的同时,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十分重要。食品中有很多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包括多糖、氨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类、黄酮和异黄酮类、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12]。食品化学课程其实都涵盖了这些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职业归属感和使命感。

2.2.4翻转课堂食品化学的部分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学习内容,小组同学针对这个学习内容开始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和深入探究,总结、归纳、整理以后以PPT展示出来。翻转课堂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3]。同时,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于一体的团队精神。

2.2.5实验课教学食品化学实验课在既有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开展创新性实验,并开放了实验室。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配制试剂、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和材料,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验证性实验中,有时学生做出的实验结果并不是应该得到的理想结果,这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并要求他们在实验报告中将实验结果如实报告出来,并加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较大,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课是将学生分组进行的,学生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具体动手操作等方面必须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及展望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课程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和能力、确立课程目标、发掘思政教育素材、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今后,我们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编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材、建设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库、开展课程专题报告、结合智慧教学等途径,不断完善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育人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4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专业课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我们在确定课程目标、发掘、梳理和凝练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的基础上,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构建课程育人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切实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奚迪.高校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57-59.

[3]祝士苓,夏建海,张淑玲.“农村社会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式教学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27(1):98-102.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祝贺,常桂芳,邢艳霞,等.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究——以《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8):182-183.

[6]石慧.试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教学实现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26-29.

[7]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8]万福贤,王振涛,高吉刚,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X):1-7.

[9]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10]刘卫华,王向红,张庆松,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4):51-54.

[11]马晓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97.

[12]王斌.食品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因子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1):70-73.

[13]唐萍,王再强,陶丽红,等.“翻转课堂”在“农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5):129-133.

作者:刘卫华 王向红 米思 于文龙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