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食品加工实训状况与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李和平、安森亚、王斌、贾端红、魏建春、李琰 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多数食品加工企业对实训生采取与普通员工完全一样的管理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实训生由学生到工作职员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系列心理变化的影响,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循序渐进的耐心,导致实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食品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接受实训学生是政治任务,企业都有为行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合理安排甚至重用实训学生成为传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与工人师傅同吃、同劳动,很自然地打成一片,比较容易沟通,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90年代中后期,我国食品行业崛起迅速,但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行业竞争陡然加剧,合资、兼并、重组、破产,潮流汹涌。食品行业竞争残酷、经营不确定因素多,以及生产季节性强,迫使很多企业从设备到技术、从定岗到管理,都实行岗位责任制,任务到组、目标到人,工作中不允许有任何失误。为确保万无一失,车间不敢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无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共同探讨了。学生只能站在一旁充当看客,往往是实训前兴趣很浓,第1天感到新鲜,接着就开始发怵,往后则出现厌烦情绪,其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而且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的设备严重老化、管理模式较陈旧、企业不景气,许多工人面临下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训,很少见到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难以达到生产实训预期的效果;一些企业虽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设备,但由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岗位技能需专岗的训练培养和长期知识、经验的积累,管理者担心学生影响安全生产,甚至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不乐意让学生去操作、学习,而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担心技术泄密,先进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的关键岗位更是不允许学生进行实训,只按排学生从事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的工作。即使个别学生有幸获得关键岗位的锻炼,也是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压力很大。食品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上述问题都与一线生产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任务重、高校付给企业的实训费用过低、无法激发企业接待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而国家在这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关。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学生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训岗位大部分是固定的,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车间某个岗位工作。实际上,实训学生一般在1~2个月内就能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操作技能。但食品加工企业从生产和管理的角度考虑,大多不愿意给实训学生提供交叉培训的机会,甚至拒绝或严禁学生了解和熟悉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这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严重挫伤了学生实训的积极性。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哪些部门缺人,就将实训生分到哪里去,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难以全面锻炼和培养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训是在校学习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其角色是学生身份兼员工身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应接受企业的监督管理。走上实训岗位后,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操作规程使很多学生在长时间里不能适应角色转化,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对他们在学校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使得他们较长时间难以适应“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从而产生强大的心理冲突。有的学生认为到食品企业实训就是参加社会工作,不愿继续接受学校的约束和管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到食品企业后不以正式职员的角色要求自己;有的学生抱怨工作枯燥乏味、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看不到顶岗实训的锻炼价值和自身的发展前景;有的学生存在借助实训机会赚取收入的想法,不愿意到支付工资较少的单位;极少部分学生当了“逃兵”。这些表现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实践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生到食品企业顶岗实训期间,一般都是从班组一线的操作工做起,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报酬低。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天之骄子。他们过高估计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常常认为给自己安排的实训岗位层次过低,具体、简单、枯燥乏味的劳动不符合大学生身份,有“大材小用”之感,觉得应该在实训单位做领导和管理工作;有的学生在实训中常常以大学生自居,看不起工厂的一般员工,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学了很多专业知识,与没有学过专业的普通工人干一样的活,觉得没有体现出个人价值;还有的学生觉得企业为自己提供的实训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训毫无意义。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对自己期望值比较高,对顶岗实训工作的艰苦性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心理落差大。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训是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学会独自处理很多事情。但由于长时间受学校环境、生活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比较低。有的学生在实训期间遇到诸如岗位轮换、待遇不公等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与领导沟通、协调,而是将不满、失望的情绪埋藏在心里,难以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实训时缺少娱乐活动,使有些学生结交朋友的机会少,情感得不到有效的交流和释放,经常表现出孤独、寂寞。还有的学生与同事发生冲突时,不能积极地自我调节,而是心生怨恨或离开实训单位;受到自己的上司和管理人员批评时,不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而是自我封闭,对人冷漠、敌视,甚至难以完成实训目标。食品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对实训生工作心态有直接的影响。在实训初期,实训生心态和行为最容易受到周围同事的影响。如果所在部门职员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热情服务,实训生就会勇敢面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如果所在部门员工纪律散漫、同事间勾心斗角、工作态度消极等,将会严重影响实训生的心态,甚至对未来职业失去信心,不能继续坚持实训工作。
高职院校要与实训单位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在学生实训前,邀请实训单位的管理人员来校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关于企业文化、学生角色转换、实训生心理调适等;学校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实训单位的信息,如实训岗位安排、实训待遇、饮食情况、实训住宿情况等,要向学生讲清楚有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在实训中,学校和企业可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缓解学生的工作压力。从实训现状来看,一些档次高、传统久、底蕴深、口碑好的食品加工企业,体制科学而完整,人文氛围和谐,在此类企业实训的学生很少出现问题,实训计划执行顺畅,实训效果良好;不良实训一般出现在一些新的食品企业或者质量档次不高的食品企业,实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可以依据学生实训的各类信息反馈,挑选合适的实训食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宁缺勿滥。要加强与优秀食品企业之间的协作,建立稳定、高质量、高效率的校企合作联盟。
加大集体顶岗实训力度,一个企业可安排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个专业群顶岗实训。同时学校应建立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可在每个实训企业派驻几位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来担任实训领导,负责学生内部事务的管理和与企业的协调,校、系领导定期到各实训食品企业检查实训情况;要求实训生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带队老师、学校和实训单位报告实训情况,依据具体实训岗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系部、带队教师、实训单位等多向互动的有效管理机制。实训过程及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训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收获与心得。教师可从正、反案例和得、失经验中提炼出普遍原理和个性特色,并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以便指导以后的实训工作。还可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事业发展的跟踪调查,比较研究实训利弊,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专业实训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
“情商”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看他能否很好地控制情绪,能否与同事、企业互相适应,能否接纳企业的文化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出身于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在进入食品企业实训之前也很少体验过艰苦的体力劳动,因而一时无法适应劳动强度较大的顶岗实训,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消极怠工、寻找借口中断实训,不断申请调换实训部门,甚至提出调换实训单位等。针对此类问题,可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情商”,如聘请本行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讲学,利用师兄、师姐畅谈实训心得等形式,加强在校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劳动意识、团队合作、诚信正直等良好品质。不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食品企业工作的挑战与难度,更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兴趣、热情和信心,这样他们才能在困难面前及时调整心态,敢于克服困难,迅速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在食品企业实训,该企业的入职培训对于实训生的思想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入职培训应该注重企业发展背景、光荣历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通过培训,增强实训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转变自己的心态和对实训的认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目前,实训生被分配到实训食品加工企业各部门后,一般不再更换实训岗位,直到实训结束。实训生长期在车间的单一岗位进行重复工作,除了熟练本实训岗位的工作外,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各项相关专业技能的精通和掌握,这势必造成学生实践知识面狭窄、综合技能不全面、毕业后适应能力差、就业范围窄的局面。如果要求食品企业对实训生采取轮岗培训的综合培养模式,又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如何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实现双赢的局面,是整个实训计划和整体教学目标能否完成的关键环节。打破由实训单位免费提供吃、住、行及实训机会的传统,建立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收费制模式,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新型顶岗实训方式。国家在这方面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把学生实训纳入企业的业绩中,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法律化。可以根据企业按排的实训学生数量、时间及效果,国家财政给予其一定的补贴,税收可以适当减免或缓征,以增强实训企业的责任能力。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被世界职业教育实践证明的根本道路。校外顶岗实训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革除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依据时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计划。只有加强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充分实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各类食品企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