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对策思考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对策思考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对策思考浅析

【内容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对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知识和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规划。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愈发严酷的职业压力和竞争,如何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基于商品经济视角,从职业者“雇佣、交易、共生”的三种自由交付的状态入手,探究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以求为处于择业期和就业困惑期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的经验和技巧。

【关键词】商品经济;自由交付;职业能力;就业指导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竞争与就业状况分析

据教育部调查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874万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因毕业生无法正常参与就业实习、返校办理毕业手续及参加线下招聘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了职位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一岗一职”已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位层级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扩大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知识、法务知识、沟通能力等都已逐渐纳入单位绩效考核量化标准;另一方面,供给与需求矛盾依然是毕业生群体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不如考公”的观念依旧牢不可破。截止到12月18日,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超150万人,连续12年破百万大关,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比为3334∶1,平均职位竞争比为54∶1。广大毕业生及家长依然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坚守暂缓就业或待业理念;二是“用考研逃避就业”的情况依然存在,随着教育部2020年硕士扩招政策的颁布,近20万的计划增量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择业与就业倾向;三是“外企职员优于中小企业骨干”,不少毕业生认为外企职员工资、福利制度和职业培训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据《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数据显示,百人以下中小企业的应届生需求相比2019年收缩了52%。综上所述,2020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供给与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经济形势变化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1]。如何转变“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倡导大学生活用职业知识、素养和技能,厘清职业发展在不同阶段需要把握的人与职业关系,是毕业生必须正视的核心问题。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职业的三种关系模式

在商品经济交换价值理论中,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职业是交换的价值链,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就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所以毕业生要想获得职业的自由,个人能力是进行交换的关键,当职业能力达到了自由交付的程度就可以从容应对职业挑战与竞争。人和职业之间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雇佣关系。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换取物质回报,在此阶段,毕业生更多地考虑的是衣、食、住、行基本保障,如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的底层需求[2];第二种是交易关系。交易关系的核心是职业者与用人单位。即毕业生有职业决策的选择权,拥有职业的自由度。在这种关系里,钱可能不是职业者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更多是每个毕业生个人的中长期发展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感受。自由交付的第三阶段为共生关系。一般来说,共生关系关注的是职业双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有没有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实现双赢,可以理解为“谁也离不开谁”的一种状态。职业能力伴随着大学毕业生从所谓的“职场菜鸟”到各个领域的专门型骨干人才的全过程,需要经历“沉淀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3]。明确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才能使毕业生认清形势与职业工作表现,完成从劳动价值交付到自由择业、自主就业的转变,让自己的职业决策免受或者少受他人的干预,实现职业自由。

三、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方面

市场经济活动强调商品的交易价值是获得价值的基础。在职业中,职业能力同样是实现职业目标和获得职业发展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涉及“产品能力”、“品牌效应”、“营销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四个方面。

(一)“产品能力”下的个人能力增值。所谓职业者的产品能力,是指一个职业者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资源的能力,通俗的来讲,就是自我学历、技能、资质以及语言沟通、知识储备、社会交际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职业者进行交换价值的基础。大学生初入社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最基本的产品能力,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能以自己良好的职业表现,使职业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因为这是职业者获得社会价值的基础,也是大学毕业生掌握职业命运的核心因素。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术科技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荣誉积累,增加自我职业能力的产品附加值。

(二)“品牌效应”下的个人职业认同。所谓品牌效应是指某一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回报,主要包含商品定位明确、经营模式成熟、消费族群扩大和利润丰厚四个方面。它反映到职业能力中就需要当代大学毕业生明确四点:第一,落实自我工作岗位职责,切记越俎代庖,清楚自己在职场中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第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正视职业初期的落差,重视不同的职业者在职业不同阶段中所处的人与职业关系的差异性;第三,社会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人际关系资源的储备,即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四,出众的职业能力与个人价值等同,职位的升迁、工资福利的上涨一般都与杰出贡献者相关。使企业或组织扩大影响力与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员工实现价值的主要目标,即榜样力量和品牌效应。

(三)“营销能力”下个人职业认知与思考。营销,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通俗地讲,也就是让自己的优点被上司和同事发现,让客户信任你的一个过程。在职业初期的“雇佣”阶段,往往因为专业知识与职业沟通能力欠缺,导致很多“职场小白”都得不到顾客以及主管、上司的认可。但那又怎样呢?营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当面对职业压力和挫折的时候,毕业生是否能够从0~1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能否将自己的职业经历得以提炼、分析、总结并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否在后续的工作中少犯类似的错误?这才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另外,信任的来源是尊重、平等对话与良好的沟通。在职业中掌握“换位思考”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人文化差异性,礼貌待人,培养同上下级的沟通与同事间的平行协作能力是增强“营销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实现人生价值。大学毕业生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管理时间、个人习惯、管理认知、管理压力以及管理学习的能力。从“学生”到“打工人”身份的转变,除了要管理好时间、计划外,重要的是毕业生能不能一直保持在学习的状态上的一种能力。例如经营一家公司,踩了法律的红线;应懂财务知识,不给自己惹上审计上的麻烦;应懂管理知识,知道怎么样带好一个团队,怎么去和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另外,在面对同行竞争者压力和诱惑的时候,能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能力。从“雇佣”到“交易”,再到“共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毕业生坚信“学而无知境,持之以恒”。

四、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技巧与经验

(一)从点滴入手,对个体进行时间和目标管理。俗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入手需要毕业生细化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明确把宏大的目标变成现实靠的是不懈的努力,做好工作,快速积累工作经验。综合运用SMART原则的具体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现实性和限时性来制定阶段性事业目标:工资在2~3年要达到多少标准?职业阶梯发展要达到什么层次?对每天、每月、每季度的工作做好时间管理,摒弃“拖延症”和“差不多-做事只做8分满”的理念,学会定期总结与复盘检查。

(二)学会工作心理调适与职业抗压。大学生求职时期需要克服迷茫、自卑、自负与依赖性。每一个人都是从职业的底层一路走过来的,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正面负面的情绪不断冲击着我们。当专业知识与工作不匹配时,职业期望与实际工资待遇不符时,往往需要认清“人与职业的关系”,这属于“雇佣关系”的正常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工薪标准和转换工作目标来获得当前就业阶段的效能。另外,学会用科学性决策和SWOT战略分析法克服工作的依赖性。依赖性决策体现为顺从型和宿命型[4]。毕业生职业发展中需要摆脱父母长辈干预、一切唯老板、主管是从的职业态度,每一阶段的职业决策都需要通过评价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竞争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进行科学化决策,学会趋利避害,增强职业独立性和抗压性。

(三)注重人际关系网的搭建和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生涯彩虹图把人的职业分为五个阶段,在探索阶段和建立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因为职业角色多为持家者和工作者,如何建立有益社交圈是职业的重要内容。工作、生活中要懂得做有心人,留心接触到的关键人,适时做出相关性的联系网是必不可少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有值得结交的人和必须遵守的规则。此外,还应当重视个人修养与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告诫人们:不得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懈怠,学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另外,每个人的职业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工作中要不带偏见、歧视,生活中不带诋毁与非议,待人有礼、宽厚是职业生存之道。

作者:汤雪光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