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社区康复治疗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社区康复治疗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社区康复治疗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11.46±2.19)分、ADL评分(75.51±12.37)分高于对照组的(9.82±3.74)分、(68.49±11.07)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70.42±13.51)分高于对照组的(65.37±7.16)分(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国内年均发病率为219/10万,预后约有7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2]。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主要表现为手功能障碍、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偏瘫、行走困难、足下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中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住院期间的早期康复训练仅能够解决患者的部分问题。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希望提高其运动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必要在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继续展开康复治疗[3-4]。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就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符合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的诊断标准[5],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脑外伤;②认知功能障碍;③严重失语,无法配合治疗;④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⑤精神病;⑥合并脑肿瘤。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82岁,平均(68.47±3.6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4~81岁,平均(68.25±3.39)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纠会。对于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练习舌、唇、口、面部体操,通过吹气球、吹蜡烛等活动提高面颊部肌肉力量。结合患者语言障碍特征,选择卡片、写字板、口型、手势引导等形式训练患者表达。对于伴有面瘫的患者注重患侧面部肌肉练习,包括吹气、鼓腮、尝试做各种表情等,鼓励患者在平面镜前完成练习,尽量保持双侧对称。③定期举行康复知识讲座,通过举办脑卒中康复俱乐部病友交流活动、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增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意识到遵医嘱配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fe,ADL)[7]中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内容包含控制排便、洗澡、进食等十条项目,使用四级评分法,按照百分制评价,得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使用简式Fugl-Meyer(FMA)[8]评价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的运动功能,包括患侧展翅反应、无支撑坐位等七项内容,使用三级评分法评价,总分14分,评分越高提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②按照健康调查简表(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9]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计八个维度、36项,按照预设分数赋值,求取总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t检验定量资料(x-±s),以χ2检验定性资料(%、n),P<0.05,提示有差异。

2结果

2.1ADL和FM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仍存在较多问题。当前人们普遍认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预后的功能恢复可能性较低,致使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失去了康复信心,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导致肢体功能停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2]。相关报道显示,应用社区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有助于运动功能良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独立性产生着积极的影响[13-15]。本文中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分析后发现,脑卒中后相应功能的重塑和恢复主要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性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得到家庭的全力支持,具有就近、经济性好、方便的优势。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医师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分阶段介入治疗,对不同时期的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体患者展开针对性功能训练,有效促进患者大脑重塑、功能重组,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增强患者生活独立性。本文中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研究后可知,开展社区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康复治疗方法,打破了传统治疗中时间和空间对患者康复锻炼的限制,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恢复情况、时间和家庭状况,进行康复锻炼,贯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在实际应用中无需价格高昂的治疗仪器、药物,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使患者在充分意识到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预后恢复重要性的基础上,由既往的被动活动向主动锻炼方向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生存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邹密.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J].医师在线,2016,6(2):39-40.

[2]胡庆中,刘文权,徐武华,等.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9):2969.

[3]李艳兰.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33-34.

[4]陈丛侠.多学科合作模式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4):3189.

[5]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6]孙玉珠,苗芬,徐洁,等.针刺治疗脑梗死肌张力异常对Brunnstrom分期影响的优选[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1853-1855.

[7]陈叶萍.应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治疗在康复病区中使用的效果观察[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2(10):94.

[8]毕胜,纪树荣,顾越,等.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4-116.

[9]杨小湜,王阳,李秀君,等.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383-385.

[10]丁晓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6):57-59.

[11]刘霞.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肢体残疾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0):2819-2821.

[12]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龄健康服务与标准化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中国高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3-16.

[13]戴国强.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3):392-393.

[14]李梅,张琴悦.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328.

[15]高白洁,崔施,张雪萍,等.社区养老机构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0):69-71.

作者:兰敏灵 贾璐笛 单位: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