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STEMI患者社区急救培训应用价值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STEMI患者社区急救培训应用价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STEMI患者社区急救培训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社区急救培训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中对stem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本区镇级医院首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转至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50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考虑时间、FMC2B、D2B、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左心衰的信息,按社区急救培训的时间划分为3个时间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考虑时间、FMC2B、D2B时间、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住院天数与开展社区急救培训的3个时间段具有相关性,其中患者考虑时间的相关系数最强(P<0.05)。结论急救知识在社区的普及推广,可促进胸痛中心的不断成熟,促使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不断完善,同时使更多的STEMI患者得到更多的获益。

关键词:社区急救培训;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胸痛中心;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长期占据全球死亡率前3位,为了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各国政府与医疗工作者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1]。我国自2016年提出胸痛中心[2]的理念,本院也在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胸痛中心,并带动周边基层医院成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使胸痛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的诊治流程更加流畅。同时,本院在2016年也同时成立了海星急救培训队,致力于在社区推广急救知识,加强群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从源头进一步缩短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诊治时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基层医院确诊,并经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转至本院行急诊心脏造影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7例,对诊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社区培训对STEMI患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本区镇级医院首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转至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507例。其中男438例(86.4%),女69例(13.6%),平均年龄(56.17±13.45)岁。按每年的10月1日为节点分为3组。具体为2016年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2017年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2018年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排除标准:发病超过24h,无心肌缺血、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不宜行PPCI;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PPCI者;关键时间节点无法获取者。

1.2方法

根据胸痛中心里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里的流程,胸痛患者在基层医院分诊接诊后,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与病史可疑STEMI,即通过心痛中心微信群进行网络会诊,如去确定STEMI,立即启动区域协同救治流程,同时与患方交涉,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转运至上级医院进行再灌注治疗。本研究中分别记录患者从确诊为心肌梗死到确定转院时间(患者考虑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本院导丝进入时间(FMC2B),本院入门到导丝进入时间(D2B),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左心衰。同时按2016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3年间各组数据的变化和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单项指标采用统计学描述,组间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间各指标差异分析

患者考虑时间、D2B时间、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住院天数在社区急救培训开展期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3组间各指标相关性

患者考虑时间、FMC2B、D2B时间、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住院天数与开展社区急救培训的3个时间段有相关性,其中患者考虑时间的相关系数最强(P<0.05),见表2。

3讨论

胸痛中心是院内外多单位、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协作参与救治的综合平台。其目标是通过规范急性胸痛患者管理制度来优化救治流程,进一步降低此类患者漏诊和误诊率,从而节省救治时间、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其建设的核心[3]。临床实践证明,胸痛中心的建立明显提高了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缩短了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远期预后[4]。本院于2016年在区卫生局带领下成立海星急救培训队,并在2018年纳入红十字会系统,成立后积极在区内进行急救培训,该培训队为一非营利性组织。2016年受培训社区人员810名,2017年培训4080名,2018年培训2575名。本研究中,FMC2B、患者考虑时间、D2B在2016年组、2017年组和2018年组间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持续的社区培训、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不断完善下,社区人群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不断提高,区域内各基层医院不断的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得到持续性优化,医疗服务系统时间延误在不断减少。同时,本研究中患者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总住院天数在3年间逐步下降,说明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及社区急救培训的普及下,STEMI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好,住院时间越来越短。患者对心肌梗死的了解越多,其对诊治流程、治疗方案的疑虑越少,越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与时间关系密切,缩短总缺血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5-6]。对于STEMI患者,起病12h内行再灌注治疗,尤其是PPCI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7]。因此,D2B是评估胸痛中心救治效率的指标之一[8]。同时,考虑时间、FMC2B、D2B亦是反映胸痛中心联盟中基层医院对STEMI的诊治效率的指标。胸痛中心的建设,除了多科合作、规范救治流程,更多的是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构建,社区急救培训的推广,使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医院无介入治疗的条件,患方医疗知识的缺乏,使STEMI患者就诊后可能出现流程、诊治、转运方面的障碍,最终结果是患者总缺血时间的延长,甚至超过再灌注的时间窗,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本研究中可见,在胸痛中心成立后,持续社区急救培训的3年里,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到基层医院就诊的时间越来越短,基层医院从心梗患者接诊到患者决定转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其对应的D2B时间也越来越短。可见社区急救培训的推广,可促使区域内救治系统完善,使STEMI患者的救治越来越及时。但社区急救知识的普及是一场持久战,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而且与南海区人口总人数相比,受培训的人群占比仍很低,因此目前3组间的时间相关性没有达到强相关的水平。但近3年的数据已经初步显现成绩,相信在未来,随着急救知识在社区的普及,胸痛中心的不断成熟,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心梗患者将得到更多的获益。

参考文献

[2]鄢涛,谢雯雯,刘小琴,等.胸痛中心认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效率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2):122-124.

[3]向定成,秦伟毅,周伟民.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19.

[4]陈国钦,李健豪,张稳柱,等.区域性协同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10):579-583.

[6]谭艳武.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22):76-78.

[8]薛迎生,江建军,章晨.等.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对sT段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3):137-140.

作者:何家成 麦丽逢 余杨 关紫云 吴智鑫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