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区管理下的城市文化养老模式建构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区管理下的城市文化养老模式建构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区管理下的城市文化养老模式建构创新

摘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情况下,城市社区老人对精神层面的文化养老需求日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社会支持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宿迁市宿城区社区文化养老现状及模式入手,调查分析老年人在现行文化养老活动中的获得感、满意度以及期望模式,构建出文化养老新模式及途径。

关键词:社区管理;文化养老;模式创新

作为宿迁市行政、经济、文化功能中心区的宿城区占地677平方千米,2019年城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主要分布于项里、幸福、古城等六个街道办下辖的35个社区中。从年龄结构上看,少儿(0-14岁)8.32万人,占比21.0%;劳动力人口(15-64岁)26.8万人,占比67.0%;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4.88万人,占比12.0%。2019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84元,恩格尔系数为32.9%,已进入富裕社会[1]。城市社区老人在满足物质需求情况下,对精神层面的文化养老需求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文化养老已被提升到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的战略高度。

一、城市社区文化养老基本情况

(一)样本调查。在社区文化养老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内容等调研基础上,设计出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90份,其中:自填写103份,问答式代填87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5.8%。在调查的有效样本人群中,男性占47.8%,女性占52.2%。分年龄组来看,59岁以下占3.3%,60-64 岁占31.9%,65-69岁占28.0%,70-74岁占22.0%,75-79岁占12.1%,80岁以上占2.7%。在初期的调研工作中,根据居民参加文化养老的实际情况,按组织形式分:自娱自乐(无组织)、民间自发组织、社区组织、老年大学组织、专业养老机构组织等模式。具体调查数据统计见表1。其中选择社区养老老年人占比达28.5%,机构养老占比5.3%,老年大学养老占比14.7%,自娱自乐养老占比31.6%,民间自发养老15.2%。在我们得出的数据中,老年人参加的文化形式有广场舞、瑜伽、太极、戏曲、书法、绘画等,主要以广场舞和太极影响为主[2],其中广场舞占比47.62%、太极和影视占42.86%,其中健身占比52.38%,娱乐占66.67%。人们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中最渴望增加聊天项目,其占比近72%。

(二)调查结果分析1.老年人的收入。从调查结果中所显示的老人收入状况表2来看,参与此次调查的社区老人都普遍享有养老保障的经济能力。并且,有一大部分社区的老人的退休收入处于稳定并良好状态。充裕的退休收入能够减轻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也消除了老年人对物质生活水平得不到满足的担心,为老人参加社区“文化养老”给予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其中同样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收入大多在2000~6000元之间,其中2000~3000元也有5%左右的占比,经济决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如果老年人没有充足的经济,那么他就无法享受文化养老给他带来的满足感。2.老年人收入来源。依据表3老年人的收入来源调查结果可知,虽然社区大部分老年人每个月的退休收入达2000元以上,总体看来收入情况较好,但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导致退休收入差距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一是与老年人退休之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政府机关、事业机关、企业单位的老年人的退休收入普遍高于农民、自由职业等其他收入的老年人;二是与老年人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具有高教育层次水平的老年人比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人普遍收入高;三是看老年人子女的经济情况,前者都不满足高水平收入的老人,那么他的退休生活收入是直接来源于其子女的收入。3.性别分布。在我们调查的老年人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本次调查的190人中,男性91位,占47.8%,女性99人,占52.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与老年人的兴趣有关,歌舞、戏剧等更受女性的喜欢;另一方面,男性老年人更热衷于在老年人活动室里打打牌、下下棋,一些经常出现在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男性老年人表示,年级大了,更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懒散一点,空闲一点。心理学上说,男性具有封闭、内向的性格特点,而女性则不同,女性具有开放、热情的性格,她们更喜欢社交,所以他们的兴趣圈子比男性更广。而社区交往平台如老年大学等都是以社交为基础展开的养老模式。4.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理解。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5%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家庭养老,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理解各不相同,有所偏差。他们认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并没有显著差别。5.文化养老主要类型(1)用一种新的养老文化心态去实现并满足自己的晚年精神需求。如新的孝文化思想的接受。(2)活动自己的身心,以健康的文化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快乐并充实。如参加休闲康乐活动,读书看报、琴棋书画、博客聊天、摄影录像、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拳剑球牌等文体活动和旅游观光等休闲活动。(3)开动脑筋,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参加并积极创造各类老年人的社会文化活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等。(4)形式是多样的,但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5)文化养老就是以文化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愉悦为目的,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安享晚年。(6)当前老年人的身心等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活动需求,原有的简单的、集中的、固定的活动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因此要进一步探求“文化养老”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如网络、微信等。

(三)城市社区文化养老优势分析1.地理环境分析。江苏省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的省份,它具备着许许多多大陆内地省份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江苏省的GDP主要依靠于苏南地区,宿迁是个成立不久的地级市,因而它的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不富足,老年人社区文化养老的模式也有所限制,但正是由于宿迁成立不久的缘故,它具有相当大的潜力。2.政策环境分析。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15项重点任务,其中涉及老年人养、乐、医、学、居、娱等各个方面,并给出了落实政策的相关责任单位。针对宿迁地区的养老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托省民政云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养老管理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联网,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指导与监管工作。二是加强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乡镇养老机构改革,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主体,将其改造成乡镇老年公寓、康复护理院等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管办分离,在优先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市场化运营,提供社会化服务。三是加强村(社区、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依托现有规划保留的村庄,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用房、撤并学校房屋或租赁村内闲置的民房,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提供为老服务。四是加强乡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推进乡镇区域性中央厨房和村居(社区)助餐点建设,构建“乡镇中央厨房+村居(社区)助餐点+送餐到老年人”的助餐体系,满足区域内老人供餐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社会主体参与适合洗浴中心建设,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3.教育环境分析。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最大的劣势就在于文教的缺乏。文化养老,顾名思义就是“精神养老”,“教育养老”,“智慧养老”,“生态养老”,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逐渐发展起来的[3]。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从社区本身来说,只有52.38%的老年人明确了解所在社区存在居家养老服务,在主要服务上,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都超过一半比例,但是对于涉及文化养老的知识讲座仅有42.86%的提供率。另一方面,从老年人的自身意愿上来说,在基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障外,由于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层次的差异,很少有老人了解文化养老,尚未对文化需求提出要求和意见。对于其中有文化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在考虑到自身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够想到通过自身和社会德育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文化修养,从而深刻影响周围文化养老形势。

二、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模式建构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老年人的自我建构的问题:一方面,有一些老人至今还不知道“文化养老”,他们的一生都忙在了赚钱,忙在了照顾子女,忙在了孝敬老人,他们老了,还不知道休息,也不愿意休息,他们更加愿意把最后的时间留给帮助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家族上,对于这类老人,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痴迷于非理性养老活动,他们觉得人活一世,最后的时间一定要多享乐。例如,有的老年人三更半夜在住宅处唱起歌,打扰了邻居的休息,从而引发种种矛盾。

(二)群体的问题:在一个社区里,我们时常会看见有一群老人在某一段时间在广场上跳广场舞。他们乐此不疲,有时也会遭到周围小区里面区民的埋怨。因此也会造成扰民的种种现象接踵而至,最终不欢而散。场地难以选择、如何有序的开展自发的民间组织是创建城市文化养老的一大难题。

(三)社区的问题:社区的“文化养老”往往是通过举办某些活动,庆祝某个节日,如国庆节邀请老年人跳个舞,唱个歌。他们都具有短暂性、不固定性。无法长期的给予老年人“文化养老”的场所和方法。

(四)相关管理部门的问题:政府一般给予了经济的帮扶,支持老年人的“文化养老”,但最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现在城市里都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而这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多最后被改为了棋牌室。本来是给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活动室最后变成了一群固定的棋友、牌友的汇聚地。

三、社区文化养老模式建构与创新的途径

(一)老年人的自我建构: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可以挂横幅,组织各种活动来营造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老年人有“文化养老”的意识,让他们接受“文化养老”。同时要给他们灌输法律知识,要让他们了解法律,使用法律,并知晓自身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可以在节假日里,参加社区举办的相关的活动,但由于某些活动都过于老套,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愿意参加,更愿意在家里看看电视,因而社区管理者更要加强活动的趣味性,诉诸老年人参加这些活动的益处,做好宣传引导的思想工作。让老年人找到自己的社团组织,与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多来往,彼此一起参加活动,每天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可以带动一个社区的文化养老程度,身在其中的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文化养老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

(二)群体的建构:不同老年人组成一个社团,他们可以多参与社区各种文化养老活动。文化养老活动是文化养老的载体,通过文化养老活动可以使老年人社团组织在长期动态的过程中更加团结,老年人与老年人的相处会更加开心愉快,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灵感受不到孤单。如组织老年合唱团、文艺创作小组,举行老年人声乐比赛、围棋比赛、棋牌比赛、书法展览会等等。

(三)社区的建构:社区应提升组织开展老年活动的频率和效率。多开展有关文化、声乐、体育、书法的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馆等文化活动组织的作用,为“文化养老”工作的发展与顺利实施搭建与提供有效的平台[4]。社区也应该多吸引养老服务工作者,志愿者,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培训活动,建立养老服务培训中心,改善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咨询等文化养老的精准服务,进而提高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质量与品质。使他们认可社会工作者,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受人尊重程度,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让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物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身心愉快的接受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社区应高效、有计划的组织开展老年人文艺汇报演出,并避免演出比赛中会出现的任何的伤亡事故,让伤亡事故变为零几率,零产生。让一切“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活动工作落到实处。要改善社区文化环境,社区文化环境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文化氛围,要呼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

(四)管理部门的建构:政府要加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提高子女对社区老年“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当今社会,由于劳动力流动跨地域化、“孝”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减弱、年轻人执着追求自身利益与发展等原因,使得他们忽视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他们认为,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质财富,老年人就可以过得很好。事实上,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在节假日的时候一直看着手机,等着子女的一句慰问,“爸妈,你们最近还好吗?”,“我过两天回来看看你们”。其实,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子女的鼓励与关爱[5],是子女与他们的互通有无。人老了,就会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属于他,如果有一个人还惦记他,他的内心就会很开心。因此,要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要让他们知道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满足,是心灵的饱满,是生活需求的那股热情[6]。政府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文化养老不仅仅需要老年个体与其所在家庭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乃至各方力量的扶持。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与财政上的支持,兴建老年大学,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馆,老年人电子阅览室等。倡导全社会都要对老年人友好关爱,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鼓励老年人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在特殊情况下,向社会、亲友、晚辈寻求帮助。政府在加大老年人文化事业资金的投入中,也要制定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的投入,寻求企业的帮助和社会募捐。根据老年人的自身需求,来制定一些文化养老的规范和保障措施。

(五)要构建一个“自群社政”联通的模式。老年人自身、老年人社团群体、社会、政府要两两联系,沟通[7]。互相监督,彼此督促,只有这样,老年人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到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文化养老”模式才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宿迁市统计局.宿迁统计年鉴-2019[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32+81).

[2]韩俊泽.西安碑林区老年人社区文化参与需求研究-以H社区为例[D].西北大学,2015,11.

[3]黄佳豪.文化养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1.

[4]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

[5]牛根波.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张云飞.养老社会化视角下完善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D].郑州大学,2013.

[7]李红英.社会化养老: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1.

作者:皇甫佳莹 杨秀让 单位:宿迁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