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是社区重要成员,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基础上,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常州刘高职)为例,实践探索具体参与路径与面临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在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发挥其服务社会职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教育;学习型社区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近年来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党的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开放共享学校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高职院校是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才能不断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这里的地方指以社区为代表的某一区域。由此可见,鼓励和支持各类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和服务水平,是未来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1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通过社区合作,调整革新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大优势实现其社会功能。2014年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高职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内涵是促进高职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理论基础[3]。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是一种功能型的新型机构或职能,需要双方在组织管理上充分融合互通、协作统一,是我国未来高职院校依靠社区、融入社区、发展社区,并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自我发展的新趋势。

2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

2.1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避免被淘汰。我国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强调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学习型社区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高职院校作为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助力社区教育发展是其职能。社区成员数量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习需求不同,社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学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开发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面向社区提供公民素养、人文艺术、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为核心的服务性活动。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课程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一些教学设备与培训活动场所,甚至是专业化的师资支持,有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社区教育专业化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必将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进程。

2.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其目标是人人享有职业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的使命是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为社区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让其参与社区教育必将紧密联系社会、服务社会,更加完善其服务社区发展的职能。社区涵盖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学校、培训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内容要素,是一个微型社会[5-6]。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融合,为社区提供服务,能够拓宽高职教育的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增强办学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也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面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需与社会需求匹配,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师资力量的提升也必将促进院校的发展。

2.3有利于不同阶层人员的学习发展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社区内不同阶层的人员。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认知,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为实现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既是社区教育的服务者又是实施者与指导者,在合作融通过程中,必将走出校门深入社区,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应用型技能。社区居民、任何形式社会团体和组织,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更专业更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

3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

3.1政府牵头,政策制度支撑

高职参与社区教育不仅仅是在理念和实践中执行,更离不开政策制度的支撑,需要合法化[7]。政府应当牵头,积极作为,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支持,设置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引导规范居民的行为。江苏省常州市基于其运河地域文化,作为开展全国教育现代化试点建设七座城市之一,还是全球学习型网络城市会员,全市建设学习型社区飞速发展,市民热度高涨,学习氛围良好。自2001年常州市委颁布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以来,又后续制定出台了《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社区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

3.2双方协作,建立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众多,教学活动偏重知识的学理性,而社区教育主要来源于生活日常活动,如何建立合作联系,实现服务功能,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一般设有专门的二级组织机构如继续教育学院或借助原有的对外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双方协商明确合作范畴与标准,共同制定组织管理与运行制度[8]。以制度的方式约定双方的职责义务与分工,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有效的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规范地参与社区教育,有章可循。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与当地社区教育具体运行机制如下:依据当地政府领导,与社区合作明确目标,根据目标设立任务,通过组织开展活动使社区教育落到实处,提升居民素质,最后进行评价反馈,促使社区教育工作长远发展。

3.3增强意识,助力项目活动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让居民意识到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交流[9]。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策划一些实质性项目活动。如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一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培训课程,对家庭主妇开展一些育儿护理、家政服务的课程,开展一些“社区治理,垃圾分类”等活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政策宣传,送爱心送温暖等表面实践活动层面,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参与社区教育的主体性。例如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与社区教育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1+X”技能培训、“学子十八成人礼,搬进企业”“刘国钧神力电机杯钢琴邀请赛”“让读书成为习惯”、联合社区法院开展“防艾宣传活动月”,参与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等项目活动,都得到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的良好反响。

4面临的问题

学习型社区教育自提出以来,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0]。全国各地在实践过程探索如何中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结合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品牌项目,让居民意识到参与社区教育与学习就是自己的事务,积极性才会提高;经费保障要到位,政府、学校、社区等要确保在社区教育投入上有专项的经费预算,才得以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政策制度配套,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发展学习型社区的前提保障。

5总结

综上所述,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场所和精神家园,如何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学习型社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抓手。地方院校能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进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其服务社会职能,对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共同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创造有效途径。目前,社区教育的问题各地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制度。本文以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与路径,以及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困境,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容.学习型社区文化教育体系建构与拓展:评《社区教育内涵发展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31.

[2]梁才.郑州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研究:以管城区和二七区社区教育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59-63.

[3]陈新文,周志艳.大职教观下高职教育社区化发展的目标、挑战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92-96.

[4]郑飞,王勇军,周晶,等.基于学习型城市的街道社区教育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6):302-304+314.

[5]张春华,吴亚婕.社区教育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践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7):69-75+77.

[6]魏大清.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17-22.

[7]何玉玲.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实现探研[J].成才之路,2020(27):26-27.

[8]张博,蔡连国.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大思路[J].成人教育,2020,40(9):38-42.

[9]赵小花.居民参与式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对策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6):63-67.

[10]赵东洋.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机,2020(6):110-111.

作者:刘曼 卢青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