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区管理公民德育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的现状
1.1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总体上是良好的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都加强了重视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公民道德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对社会公德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公民道德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具有较强的公民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当代大学生积极组织并投入到“关爱环境”、“学雷锋”、“三下乡”、“敬老爱幼”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又对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在主流上是积极向上的。
1.2大学生在公民道德的细节上还存在着不良现象
1.2.1当前大学生中拜金利己主义盛行,许多大学生的责任感较弱。一些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损人利己,甚至无视国家法律,铤而走险。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不关心集体,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逃避责任。
1.2.2部分大学生对于公民道德的认识不全面。当今大学生崇尚个性发展,追求个人自由,对于社会公德的准则没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生社区内,违章用电、买饭插队、乘车抢座、浪费粮食等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公民道德规范。
1.2.3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共财产意识淡化。几乎在每一所大学里,我们都能看到“课桌文化”和“涂鸦文化”,有些学生一时兴起或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甚至故意破坏学校财产。
1.2.4部分大学生法纪法规观念淡化。在大学中,部分学生自由散漫,无视校纪校规。对老师不尊重,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随意接听电话、玩游戏、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助学贷款迟迟不还;网络自律意识差,甚至在网上大放厥词,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虽然我国大学生社区管理已形成初步的社区管理规模,在社区的物质建设上,高校都在不断加大力度,使社区内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但是,许多高校重“硬件”轻“软件”。对学生社区公民道德建设不够重视,往往要求重视物资环境的改善,却忽视了学生社区公民道德的育人功能,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社区公民道德建设,使学生社区的建设偏离了为了更好的教育服务学生的目标。
2.1大学生社区管理对于道德价值的多元化缺乏正确引导
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同时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潮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乐于助人、集体主义等)产生怀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唯利是图、溜须拍马、投机取巧等一些不良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而大学生社区管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保障,忽视了在整个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
2.2大学生社区管理对于道德教育环境的不良化缺乏有效遏制
当前道德教育环境不良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每个父母都抱着“子成龙,女成凤”的观念,因此“分数至上”、“考上好大学,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这些思想影响着一代青少年,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受到扭曲,道德观念淡化。二是学校环境的影响。目前学校“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无暇顾及道德教育,虽然高校重视公民道德教育,但大部分还是集中于课堂的灌输,没有切实地贯彻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另外,教师对于公民道德的理解不同,也对学生有着一定影响。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有一部分人极力追求并大肆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想,使得正确的公民道德失去了作用,而一些大学生又缺乏对这些不良思想的辨别力,因此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也就没有了道德准则。
2.3大学生社区管理对于社会道德舆论缺乏有效的监督
自从南京“彭宇案”之后,社会公德就一下子跌入谷底,层出不穷的案例使得大学生对于公民道德的准则产生了动摇,“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思想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各扫门前雪”、“莫谈国事”等思想,并且这些思想正在成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常态。在这方面,大学生社区管理缺乏对社会道德舆论有效的监督,使得道德行为调控机制弱化,个性自由、冷漠对人成为大学生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漠然。
3如何使公民道德教育有效地嵌入大学生社区管理
3.1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社区环境
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首先需要良好的社区环境作为保障,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提供正确的社会道德舆论,才能使社区内的学生对公民道德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在社区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杂志、报纸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良好的道德示例,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公民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的谴责违背公民道德的错误言论和丑恶现象,使大学生感受到公民道德教育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3.2高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大学生社区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今后的思想观念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加大学校规模建设的同时,高校领导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在课堂之外的教育。高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学生社区,与学生探讨当下社会道德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学校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此外,应当重视加强社区管理人员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假如社区管理人员都不遵守公民道德,那么学生怎能会自觉的去履行公民道德准则呢?
3.3把大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化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除了课堂上的灌输,也应当在社区中制定明确的道德规章制度,使他们在课堂上了解道德准则,在实际生活中也要知道如何去做。只有在社区内把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化、可操作化,这样公民道德教育才不会变成空洞的说谈,才能使大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地去履行公民道德,将道德认知变成自觉的社会公德行为。
3.4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区资源,开展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的主题活动
在学生社区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活动非常多,这就为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大学生是社会公德的实践主体,要想把课堂上学习的公民道德理论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进而自觉的去遵守和履行社会公德行为,就必须在实践中去磨练。学生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公民道德讲座、社会道德事件辩论会等一系列活动来使大学生亲自参与到公民道德教育中。此外,社区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教育他们社会公德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增强公民道德意识,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3.5组织大学生进行自我公民道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自治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大方向。大学生社区管理可以启用优秀学生干部,以他们的良好道德素质来影响社区内的学生。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中,在社区内与学生朝夕相处,了解的情况比较客观真实,因此会有一人登高,众望所归的效果。此外,制定学生自治章程,与社区的道德规章制度互补,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长。
3.6认真做好大学生社区内的心理辅导工作
大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就业的压力,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会出现悲观消极的情绪,这导致了很多心理问题。他们会把破坏公物、污蔑他人、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作为自己的发泄方式。因此,大学生社区管理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建立长效的心理咨询机制,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去接受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民性道德建设的热潮。然而近几年发生的诸如“天津许云鹤案”、“佛山小悦悦事件”等反应出公民道德建设的不足。国人也发出了对年轻一代的公民道德责任感的拷问。因此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变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例子,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各种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公民道德素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