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高校社区管理专业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高校社区管理专业的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高校社区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诊断

社区管理专业是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应运而生的,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为国外社区发展的现实所证实,而且就我国政策分析来看也应该是十分乐观的。整个江苏省约有十所高职院校开设过此专业,但随着近两年招生的下滑,目前仅剩5所院校还在坚持此专业的招生,其它高职院校的此专业或停招,或被撤销。社管专业遭遇了前所未有发展瓶颈。

1.社区就业存在进入门槛,专业不再有吸引力

生源是专业的命脉和基础,就业又是生源的前提和基础。部分高职院校刚开始设置社管专业时,考生和家长认为此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社区就业,愿意报考,可是毕业时却发现社区有进入门槛,主要表现为对学历的重视和户籍的限制。例如,南京的街道社区公考招聘社工时,不限户籍的只是针对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必须为南京籍学生,而且在江苏其他城市的社区,更多的还是靠关系过硬才能进去,所以即使有社区管理人才需求的社区,由于现行体制的不完善,专业人才也难以进入,这无疑使该专业毕业生失去很多就业机会。社会上社管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进社区的却寥寥数几,致使考生和家长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持质疑态度,这点在近两年的招生中体现最为明显:2011年社管招生33人,2012年只招了19人,在这之前校社管专业招生规模一直是稳中上升,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两年更是招生形势大好,连续两年都是两个班。

2.专业群构建滞后,孤立的专业难有发展

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的体现。这里的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其范围可以用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专业群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高级形式,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强专业群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和钟山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社管专业仍然招了30-40人的一个班,我们分析了一下,除去其它原因,跟这两个学校设有专业群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钟山学院的老年专业群,它分别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社区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专业之间在生源上可以互相调剂,而且资源可以共享,更重要的是专业群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3.办学模式单一,对口就业率较低

6年来该专业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师生为多个街道社区社工和居民提供了社会服务,但双方的合作并不密切,完全是两张皮。通常是地方有任务需要人手,找到校方要学生过去帮忙,而校方教学中需要学生完成某项实训任务去实践基地调研,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创新,更不用说在就业上基地方会优先考虑校方的学生了。因为这种办学模式的单一,必然导致对口就业率较低,这也是高职院校社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有订单式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等模式。

4.专业缺乏社会服务品牌,社会知名度不高

近三年,社管专业围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依托专业社团———“师生一体化”社工协会开展了多个服务项目,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了社会服务的经验。但由于它不是一个实体组织,无法承接政府的公益创投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很难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和特色,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也非常有限,因此社会知名度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对策

1.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够用、实用、会用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为标准,以学院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育资源,培养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把本专业办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在江苏省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声誉的专业。专业建设要突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以此打造品牌。(2)专业定位。本专业立足南京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辐射整个江苏省,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掌握现代信息、办公技术,具备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和服务意识与管理技能,能够在街道社区、大中型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NGO)等从事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面向主要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NGO)和大中型物业管理公司这三大领域。

2.具体对策

(1)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新方向。市场需求调研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专业调整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活力。尽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缺口很大,可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先后,社区发展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像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社工人才的缺口很大,而且二三线城市却很不乐观。另外,在江苏各城市,专业的社工机构尚不具规模,吸纳人才的能力有限,所以尽管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却仍然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专业,因此,有必要积极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或调整专业名称。该专业通过连续两年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得出,物业行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中层的项目管理人才,而目前江苏高职院校中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偏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很大的缺口。

(2)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道路,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道路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的稳定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对口”就业难的问题。该专业在调研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合适的企业,谋求订单式培养合作。通过与南京慧韬物业公司负责人的几次深入接触和沟通后,双方确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从2012年至2016年5年间,每年为慧韬物业定向培养一期“慧韬物业管理职业经理班”(简称“慧韬班”)。

(3)学校需顶层设计,调整专业,加快专业群的构建。首先专业群建设是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每一个专业群中都有一个重点专业,它在专业群中起到龙头作用。因此,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院级、省级、部级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个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专业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就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学校必须改变以专业、系部为主体的传统管理组织模式,科学地规划专业群布局,以专业群为基础,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

(4)积极筹备社工机构注册,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高专业知名度。2012年5月,南京市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了《南京市公益创投实施实施意见(试行)》,财政首批拿出1000万公益创投资金用于社会服务领域,组建了市社会工作园,主要负责公益创投项目的管理。在这利好的背景下,该专业正积极筹备社工机构的注册,今后依托这个机构,可以实现学生的实习实训、公益创业、社会服务以及教师的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服务社会的宗旨,提高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作者:孙华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