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规划社区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规划社区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规划社区管理论文

1.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基础

1.1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创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全面普及,使得中国社区建设初步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在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下,城市网格化建设以街道、社区、网格为范围对象,通过对社区地图、房屋、楼栋、人口、党建、安全、纠纷等民政和治安信息的数字化,实现即时、联动的社区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对社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社会治安等事件实现了即时监察、调整与治理,并通过构建不同角色模块和打造互动平台,为社区居民与各级管理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不同等级社会管理部门与同一等级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处置,及时听取社区居民意见与建议,反馈社情民意。社区网格化管理,运用技术化手段将被动、分散式管理转化为主动监测、系统式管理,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在公众参与、多方互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也是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社区网格化管理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包括:通过社区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社区基础信息的电子化,为社区智慧化管理和社区聚合服务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细化了社区管理单元,虽然单元划分未必完全合理,但管理网格的细分仍为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借鉴和支撑。社区管理人员得到一定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包括上级职能部门、居委会、物业委员会、网格管理人员等均进行了信息化技能实践,积累了相关经验。

1.2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社区基层管理的手段创新,虽然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智慧社区建设打下一定基础,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也是下一阶段社区管理与服务提升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

1.2.1重管理轻服务,智慧化程度有限

社区网格化建设核心是面对社区管理者建立的,实质是针对民政信息、安全信息、矛盾纠纷解决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居委会作为行政基层组织的代表,行政化偏向仍然较重;社区网格化建设重管理而轻服务,社区的服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社区居民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但随着政府组织机构作为社区建设单一主体地位被逐渐打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开始增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的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亟需实现从面向管理者向面向多元主体,尤其是居民的转变。但社区信息化服务多以天气、停车、限行等简单化、静态信息为主,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为此要从居民实际需求着眼,从居民时空间行为分析入手,提供满足社区居民切实需求的服务,实现从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向智慧社区服务模式的转化。

1.2.2重空间划分,人本社区建设不足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际是以空间为核心的人、地、事、物、组织的静态管理,社区网格往往由社区管理者根据空间面积、人口数量等标准进行划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简单化弊端,且以静态管理为主,缺乏合理科学的网格划分手段和技术,导致社区网格化管理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缺乏对与人相关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且空间划分往往依照社区物理空间内的楼栋分布,未考虑社区内部空间与社区周边设施存在紧密的关联,很少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进行目标定位,未能实现以空间为基础到以人为基础的转变,社区人本化建设不足。

1.2.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社区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建设内容与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社区网格化建设有指导性文件,但具体执行方法差异较大,且缺乏建设标准的约束与支撑及统一的建设规范引导,使得中国社区网格化建设较为混乱,难以在更高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快速集成管理,不利于社区服务业务的推广和第三方服务接入,最终阻碍了社区信息化进程。目前,社区网格化建设多侧重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信息系统滞后、数据库建设缺乏,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和升级。虽然重视社区信息化硬件建设,但单一化静态电子展牌对社区居民信息服务很有限,其他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缺乏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其他终端设备的配套与衔接,各网格之间的信息缺乏联动。

2.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框架

2.1从网格化管理走向智慧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居民对社区管理与服务存在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社区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建设奠定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网格化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进一步提升;而智慧社区建设则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新一轮改革和提升提供了契机。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有力地推进了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组成细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北京西城区、上海陆家嘴、广州天河区等地区相继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示范试点,并先后颁发了一批不同层次的建设指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奠定信息化基础但尚未全面深入铺开时,智慧社区建设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热潮,但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缺乏衔接;虽然社区网格化管理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中国目前开展的智慧社区建设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基础,且缺乏统一的建设模式。因此,今后智慧社区建设亟需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克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弊端,建立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智能监测终端、信息推送终端等智能终端,变社区静态管理为社区动态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建立了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等多角色主体服务网络端口,社区居民通过百姓互动平台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社区网格化管理建有公告管理模块、个人通知管理模块、短信管理模块等模块构成的信息平台,以及网格以内发生民众矛盾纠纷与社会治安等事件主动上报与调处整治的社情民意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应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已有成果,建立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主体由社区管理部门向社区居民的转变,形成以社区居民为核心的多主体互动模式;通过社区范围内及社区周边摄像头、家居、环境监测设备、管线监测设备、一体化服务设备和社区居民的移动通信、位置感知设备等实现社区各层面数据的动态感知;依托社区网格划分实现各个网格或微空间不同感知设备的建设和管理,强调社区网格的微观监测与管理和网格之间的动态关联。将社区划分为网格进行管理和服务,有利于社区基础设施和感知设备的建设与布局、感知设备反馈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有利于社区服务的合理配套和实施针对性的服务。

2.2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倡导人本理念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最小建设示范单元,其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建设逐渐成为建设的核心方向,而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重视,社区环境、社区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重点。智慧社区建设推动了现阶段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的深入发展。智慧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核心,依托社区管理网格化建设,以社区动态规划为指导,通过移动互联设备感知、多网融合和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利用智慧社区聚合服务技术、智慧社区居民自主与互助服务技术、智慧社区本地化第三方服务集成技术和智慧社区设施与环境监测技术,实现智慧社区精细化服务,并通过国家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标与评价体系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的不断提升。

2.2.1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实现

(1)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建设成果

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应充分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已有基础,打破传统基于空间的治理思路,从居民行为分析出发,实现社区管理网格的科学划分,向以人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居民社群日常行为早已冲破了社区的物理“围墙”,往往依托社区周边各类设施供给,不同居民个体或居民社群的日常空间会经常出现空间重叠和共享,即社区生活圈。高时空精度的居民行为数据是测度社区生活圈合理范围和进行社区生活圈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区居民时空间行为和社区周边设施利用状况能得到迅速有效的获取和整合。基于居民时空行为特征,用海量数据挖掘、地理计算、智能分析、地理叙述等方法科学测度社区生活圈,将社区周边合理范围纳入社区规划的边界,将社区规划聚焦社区生活圈规划,动态科学地划分社区网格,了解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制度基于不同网格、不同人群、不同行为的社区治理方案。

(2)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到社区智慧化管理

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和网格化框架,在网格的智慧化再识别与确定边界的基础上,通过各个网格内移动互联的感知设备进行设施、人口、环境、行为、健康等等社区相关的监测信息数据,借助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网融合技术实现社区数据的传递与汇聚,运用多网格综合服务统一接入技术、面向主题的服务聚合及服务管理技术、多网格综合服务多渠道统一受理技术等社区管理网格化技术、社区居民自主和互助服务技术等社区服务精细化技术,并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基础上搭建基于网格的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人口、设施、环境、物业、停车、能源、管线等核心内容的网格化管理,和智慧家居、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出行、智慧缴费、智慧家政、信息等智慧社区精细化服务。在建立社区规划动态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和社区服务精细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下,实现智慧社区规划、管理与服务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耦合互通和无缝对接,解决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促进社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首先,社区网格的划分不应单独依据人口、建筑或空间面积等静态信息进行划分,而应充分结合“人”本身的群体特征与行为特征。具体而言,社区设施、社区管线等静态社区管理网格的划分可以依据设施空间布局、空间面积等进行划分,但与人相关的商业服务、养老服务、文体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交通信息服务等动态社区服务网格具有动态性、复杂性,且往往超出社区的物理边界,因此动态社区服务网格划分应充分考虑人的群体特征和行为特征。其次,基于社区静态网格和动态网格划分的智慧化,在不同网格内通过标准互通共融的时空数据监测与采集技术、多网格数据无线采集技术和智慧社区设施与环境集成监测技术等进行精细化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多网格时空数据集成和挖掘,并结合多网格综合服务统一接入技术和智慧社区本地化第三方服务集成技术,实现数据转化、集成和挖掘;进而利用智慧社区聚合服务技术、智慧社区居民自主与互助服务技术,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立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通过决策支持与个性化信息技术实现社区服务的动态化、精细化和智慧化。

2.2.2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实现

(1)以日常生活的地理学为知识基础

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应从人本理念出发,基于对居民时空间行为模式挖掘和需求分析,整合社区生活圈与城市尺度范围内设施供给的时空信息,对社区生活圈范围内的设施进行时间规划,为居民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社区居民行为的高效、低碳、健康引导。日常生活的地理学提供了一套实现社区服务智慧化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时间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强调行为的时空间制约,而行为地理学则强调行为的主观偏好与选择,两者的相互补充,不断充实了日常生活的地理学研究框架。随着与移动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一方面,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规划编制与社区设计方案,和对社区管理服务反馈建议,提高了社区自治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基于定位技术使得社区居民时空行为动态数据监测与捕捉成为可能,通过行为数据生成的自动化、共享化与智慧化,以及时空行为模式分析与需求挖掘,实现社区服务的智慧化,这也是社区服务待开发的重点领域。

(2)社区服务智慧化与行为引导

传统的社区规划以社区物理空间为内容,以物质规划为核心,仅仅侧重社区内部设施布局与功能优化,社区静态规划没有充分考虑社区居民主体性特征,而社区动态化规划是社区服务智慧化发展的基础。社区动态规划以人为核心,是基于居民行为的日常生活地理学研究与规划的结合,将社区生活圈作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空间范围,通过社区生活圈内设施时间规划与有效调控,并结合行为与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解剖和居民需求挖掘,提供面向居民的服务引导,实现社区服务的智慧化。一方面,通过服务设施的时空供给与调控实现行为与设施时空关系耦合。社区居民生活的时间维度表现为以人为主体的个人时间利用和以物为主体的设施(商业服务、医疗、养老、公共交通、停车等)时间利用,设施时间规划以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空间作为规划对象,将设施时间利用状况与居民的移动—活动行为和设施时空间利用状况相匹配,从时间维度实现社区内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设施时间规划的范围不应局限于社区物质空间内部,还应包括社区生活圈整个空间范围,如社区周边购物设施时间配置、工作地—社区错时停车等都是通过社区设施时间规划与调控实现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引导社区居民行为。研究社区居民长期时间尺度和短期尺度下时空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响应机制,剖析时空行为背后隐含的丰富内涵。在社区居民行为时空规律和需求偏好分析的基础上,遴选有针对性的信息及次序选择集,利用社区公告管理模块、个人通知管理模块、短信管理模块和其他智慧化移动信息终端等手段,并充分结合无技术壁垒的第三方服务,通过短期行为引导和干预,形成长期惯常行为的改变,促进智慧、健康、低碳的行为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与讨论

在人本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加关怀社区、关怀社区中的人,营造更宜居的社区环境、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因此,亟需促进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3.1社区网格化建设奠定了社区信息化基础

但仍存在智慧社区建设硬件设施、感知设备不足,数据采集、整合与共享及平台建设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当前中国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应以智慧社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有成果,完善社区静态网格与动态网格划分及多网格间的有机耦合,通过社区管理网格化技术体系、社区服务精细化技术体系与社区规划动态化技术体系的对接互融,促进智慧社区的规划建设。

3.2社区管理与服务

中应更强调对人的服务,而日常生活地理学研究从居民时空间行为出发,通过居民行为与空间的作用关系以及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挖掘行为—空间互动机理,最终面向社区居民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调控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塑造智慧的社区生活方式,提升社区生活质量。

3.3社区规划应突破社区物理空间

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分析,对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实现社会空间意义上的再社区化,重新构筑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水平。结合城市管理学、城市地理学、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移动通信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国内外前沿交叉领域,通过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感知,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并及时作出行为引导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精细化、智慧化的响应,应用于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接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以居民为核心,通过社区居委会、物业委员会和市场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互动,促进社区管理科学化决策、提高中国社区服务效率、推进社区居民服务的个性化与精细化。

作者:柴彦威 郭文伯 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