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社联动机制在保障房社区管理的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保障房社区进行“三社联动”管理模式探索是推进我国社区治理方式改革、解决保障房社区管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根据保障房社区存在的问题和“三社联动”机制的要求,对保障房社区“三社联动”机制进行设计: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和基础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保障房社区管理组织。二是搭建市场化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管理和运转。三是积极发展社会组织,为保障房社区提供所需的社会服务项目;四是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品牌创建,丰富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关键词:三社联动;保障房;社区管理
2015年,民政部在重庆召开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1],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三社联动”的社区管理模式实践探索是国家提出的社区治理方式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要求。建设保障房是国家重要的安居工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保障房社区管理的成效事关国家这项民心工程的成败。“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4013万套,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缓解。目前,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阶段已经完成,随着保障对象的相继入住,保障性住房社区管理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工作。在保障房社区进行“三社联动”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对保障房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保障房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保障性住房小区社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区住户人员结构复杂,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残疾人和患重大疾病人多,社区内住户需求多样化,养老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就业安置问题、医疗问题等多种需求难以满足。二是社区住户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文明生活意识淡薄,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三是社区住户人员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渠道,使之无法融入社区管理。四是社区的行政化管理、救济式服务无法满足社区住户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性的服务需求。如何适应由“管理到服务”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2],满足保障性住房社区住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地反映社会诉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是政府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二、“三社联动”机制在社区管理中的实践
“三社联动”就是把分散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系起来,统筹合作,形成合力。[3]它是我国社区工作者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实施“三社联动”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安定、满足居民需求,达到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有效管理”的目的。目前,我国已形成南京、广州、上海、北京、浙江嘉兴和江苏姑苏区等典型的经验模式。一是南京的做法是以强化街道的服务平台、为居委会减负、建立市场化社会组织、设计公益项目等为内容的街居体制改革。二是广州的做法是政府投入资金,建立“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三是上海的做法是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社工认定办法,引入专业社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四是北京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三社联动”联席会议打通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渠道。五是浙江嘉兴的经验是通过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提高各级政府对“三社联动”工作的重视,便于相关工作开展。六是江苏姑苏的做法相对完善,明确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角色分工,加强平台建设,疏解居委会工作事项,聘请社工开展需求分析,引入社会组织,据此开展试点,由居民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三社联动”作为全国民政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也成了基层政府的重要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实践证明“三社联动”开展好的地方,通过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专业服务,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要,缓解了社会矛盾,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三、保障房社区“三社联动”管理模式的设计
1.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三社联动”的社区管理模式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根据政府参与社区管理的形式可以将“三社联动”的运行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社区自治型和项目指导型。从国内外国家和地区保障房社区管理经验和我国保障房发展进程看,保障房的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保障房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要求管理达到“良好的治理”或“善治”。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承担公共服务性质的保障房社区管理服务的可行性较低。保障房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要处理好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关系。(1)政府部门要发挥政策指导、财政支持和监督管理职责。政府作为保障房的产权主体,需要发挥“掌舵”作用,充分认识保障房后期社区管理的重要性,避免“重建轻管”。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住保障民生2018年第1期总第478期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所以,政府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应该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自上而下地对保障房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政策指导。保障房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均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任何额外支出都将加剧其经济负担,而资金保障对社区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为保证住户的正常生活质量,政府财政应发挥调控作用,通过财政补贴购买物业管理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和社工专业化发展等,从而提高保障房社区管理和服务质量。在保障房建设和社区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管理部门除了是政策的制定者外,还需发挥监管的主体作用。地方政府的监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制定保障房社区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约束保障房社区管理的行政人员,实现内部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对社会组织和社工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保障房社区的社会服务不能注重形式和过程,要真正实现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效果,体现保障性和福利性。因此,应加强对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保障房社区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2)赋予社区居委会自治权。“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要求提高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首先,要转变传统社区居委会和基层政府关系,摆正各自在社区治理中的位置。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政府应制定政策,明确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界限,明晰政府与社区权责的边界。明确后的社区居委会将在政策规范引导、社区资源挖掘、居民需求整合和社区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保障房是党和国家重要社会保障事业之一,体现了党领导的先进性和国家责任的担当。作为党员应该积极参与保障房社区管理事业。保障房社区管理处应该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创建保障房社区基层党组织,并纳入所在居委会和街道办的党组织管理,按照基层党组织条例开展党建活动。保障房社区基层党组织要根据社区管理的特殊性开展“为民服务”为主题的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和宣传保障房社区建设管理方面的政策,积极参与社区各项管理和社区文化活动,反映基层保障群体的合理诉求,为社区管理服务发挥党员应有的贡献。2.市场化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三社联动”的社区管理模式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方面有效配合,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河南已经探索“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手段在保障房社区管理方面的应用。河南省应该建立一个集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施工等相关方为主体,以互联网、手机APP等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社区服务项目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承接基层政府部门和社区居委会下沉到社区的各项行政管理事务,落实政府面向保障对象的各项利民惠民举措,还能整合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工的优势资源,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该平台可实现政策信息、租金缴纳、报修服务等,开设社区政务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服务系统,相关政府部门就业培训和岗位招聘信息、健康知识和公益医疗服务、家政养老等服务信息。未来实现个人业务办理的信息化,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个人保障房申请、审核、入住手续办理、医疗救助、社区文体活动发起组织等功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要由政府主导下建立,该平台关键要起到“联合”的作用。通过该平台发起社会服务项目采购,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会组织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引导并积极培育、创建优质社会服务品牌项目,积极支持优秀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提升地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能力。积极引导和培育优秀社工人才,通过劳动部门开展的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或者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培养社区优秀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积极引导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自治和管理服务,提升社区文化生活水平。3.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培养发展在“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和社工是社区服务的主体,社会组织和社工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三社联动”模式下保障房社区管理的成效。目前,河南省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健全,社会组织的社会职能没有开发出来,没有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优先促成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或者类似的行业组织形成自治,组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根据保障房社区居民需求开发项目,积极承接政府部门和其下设到社区的各项行政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的项目,促使其健康发展。加快发展适合保障房社区管理和服务需要的多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例如,公益慈善类、文化体育类、保健服务类、生活服务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保障房社区管理的重点社会组织服务体系。社会组织社工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需求,主动开发设计一些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例如“三关爱”“科普知识”“健康”等主题的项目,充分发挥专业社会组织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优秀社工的专业知识,打造优秀的社区服务项目品牌。社会组织、社工和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加快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4.住户参与的社区文化品牌建设保障房社区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社区,在“三社联动”管理模式的创建和运行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性。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管理最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安定团结。保障房社区的文化建设更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一是要探索社区内的互帮义工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保障房社区居民每年完成一定的社区义工服务工作。政府社区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项目,规定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标准,供参与社区义工人员选择。对参与社区义工人员在减免租金、参与社区管理和推荐工作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二是创建小区文化品牌项目。政府组织开展保障房小区间文化活动展演,每个保障房小区每年组织自由品牌的文化活动,例如广场舞比赛、小区趣味运动会等,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三是积极创建和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例如,义务理发小分队、义务家电维修小分队等,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活动。“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能否管理好保障房社区不仅关系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幸福生活,更关系到党中央这项民心工程的成败。由此可见,“三社联动”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实践对我国社区治理及保障房管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我国保障房社区管理中存在住户人员结构复杂、文化层次不高和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工进驻、住户主体”保障房社区管理新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各自角色和职责,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有效地满足保障房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军.深入推进“三社联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政部召开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J].中国民政,2015(20):30-31.
[2]丁丁.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以街道办事处存废为分析视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29(2):89-95.
[3]徐富海.“三社联动”如何“联”如何“动”?[J].中国民政,2015(12):16-28.
[4]徐选国,徐永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社联动”:内涵、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探索[J].社会科学,2016(7):87-96.
[5]王松.“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实现策略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4):21-23.
作者:申燕飞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