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在正视两者差异性的同时,结合两者的同一性,以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重点分析两者同向同行的必要性及实现同向同行途径探索,通过协同推进两者的同向同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高校的意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思想意识教育,通过思想层面上的引导教育,使他们既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法律观念,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二者具有同一性两者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相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还要能够妥善协调自身与其他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真正的健康独立的人格。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的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摆正教育路线,无法起到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所以如果没有人格健全这个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漂浮在思想的表面而不能去深入其中,而想要将人格教育落到实处,就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充分重视,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协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引领,只有两者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促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二者具有差异性首先理论依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等思想为指导,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将人的心理活动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来改变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其次,两者的教育形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集体公开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学生被要求符合正确的政治取向;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预设场景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映射的状态对应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犹如给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一剂药方。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主动性。最后,两者所研究对象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而人的心理现象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表现形式具体有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倾向性、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其表现形式是个体的思想政治观念即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信仰信念及行为规范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性,从而得出这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教育部曾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并把心理育人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能客观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又要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相适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优化思政教育效果和提升心理育人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曾指出,青少年阶段是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要给孩子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起到了价值引领的外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以内在的方式塑造健全的人格。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一味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出现适应环境难、人际交往差、学业就业压力大、网络成瘾多、恋爱与性处理不当、情绪情感失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无法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因此,协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必然要求,而如何探索两者同向同行的途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协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途径

(一)师资队伍融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逐渐壮大,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专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职学工干部等几部分人员,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般只有专职学工心理咨询教师和少数兼职心理学教师组成。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始终呈现“两张皮”的现象,无法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一方面,可以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另一方面,应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和理论储备。两个师资队伍可定期开展学科研讨论会,分享各自讲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工作经验,努力打磨一支政治素养高和心理素养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效性。

(二)教育教学内容交叉融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中,有选择地增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针对性。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促进心理育人教学的全覆盖,可以增加心理思政课堂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映射点”,深刻挖掘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教育方法取其精华,优势互补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主体都是大学生,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在其中引入心理咨询中个别谈话法,注重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前的信赖关系,形成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充分利用以校园文化、社会实习实践为基础的教育载体,通过心理微电影拍摄比赛、趣味心理运动会、校园心理中心LOGO设计大赛、廉政专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隐性的校园文化对其心理、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使产教研一体,理论和实践拧成“一股绳”,为学生创建出具有实效性且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出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重要性不断攀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教育目标一致理念、问题导向方式、价值引领作用、实践检验结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结合,最终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思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思考[J].才智,2019(15):26.

[2]]陈虹,潘玉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5):86-89.

[3]李佳芮.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4):74-75.

作者:陈露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