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互联网思维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互联网思维职业教育课程重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互联网思维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1“互联网+职业教育”现状

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在博览会上于扬首次提出后,在社会各界迅速流行开来,并于201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国家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在2017年10月党的会议上,着重指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因为时代的飞速进步,教学机构的实践教育无法及时应用社会的新兴技术。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习理念、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方面,都过于古板、单调、闭塞,与新兴的网络技术人性化、公开化、现代化的特点不相符。“互联网+职业教育”计划丰富了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内涵,提升了培养人才的质量,顺应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抓住的机遇,也是必须要面对挑战,而想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必须从最基础的课堂改革着手[1]。

2网络化思维

用户思维。企业要做到重视供产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用户作为产业的核心,并以此来确定用户化的营销观念。企业要收集用户的需求,以用户的需求投入生产,让用户找到他们自己需要的产品,做出让用户满意的成果。社会化思维。客户用网络的形式与公司进行交互,这已经改变了企业的供产销产业链整体的模式。企业通过公众化的媒体进行宣传,利用企业外部影响,形成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科技与社会人文充分融合,活用社会化思维进行跨界创新,才能对传统企业的供产销产业链模式进行改革。

3立足于互联网思维的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职业教育产品,用户指的是在网络上学习的人们,也包括用人单位。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把书本理论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实验实训为手段进行技能实践,实践以贴近现实为目标。而以教师为主体、讲授为主要方式、仿真训练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堂三主体模式,必定会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认可较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借鉴互联网思维重构的职业教育课堂是市场化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2]。

4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4.1课程理念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人们需要面对就业危机,人们认为职业教育中活用实践技能要比纯理论知识更为重要,学科体系教学也更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学习,实践课程比重高,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受到了限制。教产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念既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应用,更要把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生产力的持续性发展作为重点,创造出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产教融合的本质要求和制度设计需要将“技能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观变革成“全人本位”。“全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在职业教育课程领域中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借鉴互联网用户思维,将课程回归到人性需求,这样就能维持人类技术的稳步发展。“全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理念主要指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这就使得所有计划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成功实施职业培训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职业培训课程改革的主体中充分重视主观科学。

4.2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将产教融合的思想表现出来,如课程应改变原本传授式的单调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产教结合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是开放的、多样的。基于互联网的跨界思维,表达主流课程的多样化手段不仅是文化,也是其他文化的表现形式。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思考其意义,然后活学活用,让学到的知识具有新的意义。应根据多方需求制定规范并进行管理,让规范管理更具操作价值和实践意义。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要有硬件设施的基础。职业教育课程的硬件设施有三个要素:课程教育的场地;课程辅助硬件,如教材、仪器、器材、桌椅等;教育文化物质形式,如校刊、文件等。职业教育课程在仪器设备、耗材等方面,相比普通教育课程资金投入要更大一些。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教产融合的环境中,由于物质设施与企业联系密切,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降低了非必需的耗费,学校和企业把人才培养做为最终目标,把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学校课程环境的各种硬件设施也能彰显出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的硬件设施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一样的教学环境[3]。

4.3课程结构

课程开发一直是一个复杂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程开发最重要的是做到多样化。一是主体开发的多样化,课程主体开发包括课程专家、社会、企业、一线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代表,这也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化思维。二是多元化的开发课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成熟技术吸收并实现本土化发展。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课程开发技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但可以对成熟的课程开发技术进行吸收,譬如借鉴德国生产导向的课程开发,从而开发出适合自身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三是课程资源多样化,体现在课程资源渠道多样,课程资源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尤为丰富,不仅是生产技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人们的社会阅历、网络资源等都是课程资源。想要实践职业教育计划,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要求,由教师来对职业教育计划进行试验调整[4]。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工作更加人性化、课堂教学更具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教师可以更为充分的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及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产教融合的稳步发展,职业课程教育实践已具备了制度基础,基于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发展,会更加符合教师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就业需求及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评价是经过多种指标评估课程是否达到目的和质量,是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方式。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样化,如作为评价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多样化评价的理念和课程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多元化考核对象。必须充分利用课程评价的作用,做到培养人才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必须坚定以多元化理念作为评价的基础,通过先进技术方法保证评价内容的平等性、独立性,得出合理化的课程评价。

5结语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进行职业教育课堂的理念、内容和结构的重构,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标,只有培养的人才具有高技术、高素质,才能够支撑产业革新,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96-99.

[2]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3]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3):228-232.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作者:陈秀秀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