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给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挑战。大学是青年完善自我心理和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大学生休学退学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新媒体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本文旨在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大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智慧财富的积累。在新媒体时代,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身心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成为当下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升。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结合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咨询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探讨当下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实特点。立足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特点,提出在新媒体平台视域下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以新理念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现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会处于积极的状态,而且个体会具有较为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身心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育上,学校教育应当有助于他们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性格的培养,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创建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水平接近成熟。如今,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教育、情绪控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在不强迫的原则下,大学应当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和引导。现在大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通过新媒体开展在线咨询和教育、通过推荐书籍排查自身心理疾病、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等。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过于重视教育程序,忽视学生个体心理差异教育。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家庭背景、性格习惯、社会阅历、所学专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心理健康状况也各有不同。现如今,高校虽然对学生提供心理测试、咨询服务,但大多数内容只具有普遍性,没有个体针对性。当学生感觉所接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时,会认为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足以帮助自己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治标不治本的形式化心理教育课程被学生认为是鸡肋般的存在,所以他们会趋向于怀疑、排斥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教育存在盲点,部分学生被边缘化。现如今,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还停留在“普查筛选+重点关注+咨询服务+特殊转介”的程序层面,心理教育活动仍然重视形式而忽略对学生个体心理差异的教育。例如在入学之初,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相关的互联网平台的心理测评活动,并筛选出可能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今后心理辅导的重点考察对象。但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在这样的心理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学校的心理辅导教育所忽视,形成一个“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了难言之隐,很少会主动向学校相关单位寻求帮助,最终让心理问题趋于严重。(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依赖学校。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大学中展开,多数学生家长对此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而大学生也很少在社区、医院等机构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机构,另外,其他机构也没有能力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被学校忽视之后,更无法在其他地方寻求到帮助,故而心理问题易积累成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除此,由于缺乏学校、社区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学生在不同场所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时,信息需要重复提交给第三方,造成时间浪费和人力消耗,心理教育效率较低,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信息爆炸时代引起的大学生群体性焦虑信息爆炸是对近几年来信息量快速发展的一种描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每天充斥着大量信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接受严重“超载”。通过调查得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设备来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在众多繁杂的信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与信息中提到的人、事、物进行对比。当他们认为自己与信息中的情况差距较大时,会产生自信心被严重打击的感觉。例如,大学一年级的D表示:“当我看到网络上一些女孩子年纪轻轻便年薪百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和对方差距太大,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挫败感,进而会产生对生活与学业的焦虑。这种焦虑感萦绕在心头,使我寝食难安。”另有大学三年级的H分享了自己目前的焦虑原因:“大三期间看到一些名校的同学参加了很多国际、国内高质量的比赛,同时又有网络媒体频频报道一些天才少年的事迹,外加一些微信公众号渲染的创业达人的风光履历,让我这种普通的大学生在爆炸式的新闻信息中感到无地自容,不知道自己这种平平凡凡的大学生以后还有什么出路……”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访问可看出,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让大学生不得不被铺天盖地的新闻所挤压,他们在与同龄人的对比中、在对社会名流精英的仰望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一部分大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彼此之间的差距,依然脚踏实地保持良好心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则在这种信息的挤压下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2.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自我迷失感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使每个人都成为话语中心,不同的人可以向整个社会传送不同的价值观,因此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在繁杂的价值观取向当中,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渐渐迷失自己的初心,不知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当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例如,大学二年级的M在访问中说:“老师让我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并做出自己的学术成果;但社会上充斥着很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不断地告诉我‘最无一用是书生’,不如做些可以赚钱的事情,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一些。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不断撕扯着我,让我不知何去何从。”与M相似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一方面被传统价值观所影响,认为父辈们所秉持的稳定、踏实的生活、学习方式是万全之策,但是一方面又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认为自己还可以去追求更多原本世界所没有的新奇事物。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本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但是思想意识较为青涩、稚嫩的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接触到如此繁杂的选择,势必会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选择,久而久之,大学生在多重价值观中会渐渐迷失自我。

3.虚拟世界交往造成的人际关系隔阂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日常交往变得愈发虚拟化。社交虚拟化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从积极的角度来审视新媒体时代,可以发现大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交平台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并且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咨询心理专家、学者的途径。但是,如果大学生对新媒体利用不当,便容易对其社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调查,有将近83%的大学生表示日常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友活动;有31%的大学生表示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游戏来结识恋爱对象,并在彼此确立关系后依然通过网络来维持恋爱关系。日常交往虚拟成分的增强让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参与度大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和疏离,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虽然找到了片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但回到日常现实生活中时,会因为怯于面对面交往而感到不安与恐慌,有一些大学生甚至会选择将自己禁锢在个人空间里,拒绝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合作。久而久之,这部分大学生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并与社会脱节、与学校生活格格不入,继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途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新媒体,让互联网技术能够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将会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利用新媒体平台改进传统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传统线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更好地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大学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改进传统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其更丰富。除了线下传统课堂和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外,还应利用新媒体来帮助学生进行线上的心理教育、心理问题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们搭建一条便捷的绿色通道,在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私密性的同时,为他们构建与心理专家、教师的交流途径,让他们可以接受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也可以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以匿名的方式共同分享彼此的心理问题,并由同龄人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开解心理问题,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利用具有视频、语音等功能的APP为学生构建网络课堂,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可以让大学的心理健康课程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使教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寻求外界帮助以保证心理健康的意识。

2.利用新媒体构建“家校医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当是孤立地集中在大学校园中,而应当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在一起,构建完备的“家校医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多方位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利用新媒体搭建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个角度的关怀和帮助,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大学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起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资料库,并同步到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基层教育单位,当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时,学生在一个地方得到帮助后,其相关信息便会同步到其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当中,这样便于学生寻求更多机构、组织的帮助。心理健康数据档案的建立也便于学生的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3.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之间形成心理健康互助关系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性可以在大学生之间形成同辈心理健康互助关系,可以更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所谓的“同辈”主要是指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相互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组建心理互助QQ群、微信群,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来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关系。利用新媒体构建出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影响力”为基本核心,主要突出强调在大学生之间形成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引导的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组建心理互助QQ群、微信群,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来形成同学之间互助的关系。每一小组委派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成为组长,对组内成员做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通过社交APP上报给上级负责人,并在争取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为他疏导,提供帮助,这样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涵盖力也会更强,能够保证每一名大学生都不被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外。

总结

大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国家智慧财富的建设。在新媒体时代,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是当下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带来了较大影响。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信息和社会意识的冲击,往往心理波动极大,也容易积累成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对于大学教育而言,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其走向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为了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利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改进传统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利用新媒体构建“家校医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之间形成心理健康互助关系等。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持续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庆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9(03).

[2]赵子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思考[J].智库时代,2019(26).

[3]刘芳,于婷,郭靖.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13).

[4]于杰,王云龙,魏洪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9(09).

[5]李晓侠.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6]王雅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农家参谋,2017(23).

[7]张苗玲,程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

[8]张舒.探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王诗彧 孙仪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