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探究

国家督学罗崇敏提出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在审视社会现状、反思现代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道德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学会生活,使他们安全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三生教育”理念倡导儿童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与“三生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挖掘课程内容,整合“三生教育”资源

没有教育素材,“三生教育”活动将难以开展,“三生教育”理念也将难以落实。“三生教育”涵盖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三生教育”素材。教师只要善于挖掘与整合,就可以开发出“三生教育”资源。笔者全面梳理了一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三生教育”的内容较多,如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我和大自然”“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安全护我成长”等,和生存教育相关的内容有“当冲突发生”“家中的安全与健康”“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等,与“生活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班级生活有规则”“我们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靠大家”等。“三生教育”的内容要素不是分散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有时一个教学材料具有三种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安全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可以进行生存教育,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可以进行生活教育,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学会安全地生活。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三生教育”实效

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理解感悟,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情境能激发情感,促进认知,笔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笔者还采取实践体验的策略,给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让他们与同伴合作交流,掌握安全知识、生存技能等。例如,在教学《生命最宝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笔者组织学生参加“负重体验”活动,让学生将沉重的书包挂在胸前,体验孕期妈妈的感受。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会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再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中》一课时,笔者不仅给学生讲了防溺水、防火灾的知识和方法,而且模拟了情境,让他们亲手使用灭火器灭火,帮助他们掌握灭火等生存技能。

三、拓展课堂时空,拓宽“三生教育”渠道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三生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三生教育”应当是一种养成教育、行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将其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就要求“三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中,接受洗礼,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例如,保护和珍惜生态环境是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还要将所学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要拓展课堂教学时空,拓宽“三生教育”渠道。在教学《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并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站参观塑料制品的处理过程。学生认识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后,提出了“减塑”妙招,设计了环保方案。于是,生活、社会成了生存教育的第二课堂,能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从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

作者:陈敏敏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