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紧迫的、重要的、系统的工程,“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高职院校作为各族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度调查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总结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强化教育引领,在实践中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状况
随着网络技术和城镇化的深度发展,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产生了巨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城了”、“入世了”、“下海了”、“上网了”,这些给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书记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引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性、说服性,在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能”功能。
二、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在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结合高职生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在各族师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一)重视教育主导作用1.建设守正创新的教育引导队伍说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这一论述为教育引导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工作者、宣讲员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素质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教育、职后工作、业绩评价的全过程,提升他们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其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因此,加强教育引导队伍建设,助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又称显性思政,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牢牢把握好思政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政教师教育引导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找准切入点,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为载体,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难题,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传授”与“心里认同”相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3.以“每课三分钟”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又称隐形思政,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从顶层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实现专业课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同步推进,发挥隐性教育相融相通协同育人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教材中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不多,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对此,巴州党委要求教育系统所以学校落实“每课三分钟”制度,要求“月月有主题、课课见实效”。高职院校所有任课教师挖据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以“每课三分钟”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教育,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发挥家庭教育作用2015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要求“家庭应当发挥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父母或其监护人应当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子女,以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子女,培养、传播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思想。”父母是孩子的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每位父母要传递给孩子这样一种社会意识,人必然要接受某种核心价值观,与其接受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还不如接受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中国不论你属于那个民族,你必然属于中华民族,一个中国人,就必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爱自己的祖国,每个公民有责任、义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样做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国家和民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进步。
(二)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路径1.三进两联一交友“抓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新疆高职院校系统按照“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模式。各级领导干部、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活动,通过微信、QQ、电话的联系,以及实地访谈,实现了家长、教师、学校“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机制。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触及其思想深处,为其答疑解惑,做学生的民族团结导师,潜移默化地将“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植入交友学生的内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加强了各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各民族师生大团结,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学生最终会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2.结对认亲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家庭经济困难,各个部门领导干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教师、职工要通过“一帮一”“一帮多”“手拉手”等形式,与所联系班级的困难家庭子女“结对子”、交朋友。困难家庭子女在学业上,大多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帮辅者通过实地走访慰问、面对面聊天谈心的方式,又灵活应用电话、微信、QQ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制定学业规划,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在经济上给予部分资助,在思想上要为他们提供思想、心理疏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他们内心里,他们在接受一次次帮扶中感触民族团结温暖。教育引导困难家庭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的观念,使他们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争做民族团结模范、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氛围。
(三)营造育人环境“人创能造环境,环境也能塑造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网络环境能多维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更润物无声地影响各族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对模范人物的宣传,也会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创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有助于开展教育活动的社会氛围,对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作用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民族大团结为基础实现社会和谐,它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调整社会心态的功能。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各族人民高举团结旗帜还要有“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以“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为抓手,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让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多方联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2.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学校是育人场所,在进行校园规划、校舍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应全面结合各族师生的精神、心理因素,恰当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绿化突出文化底蕴,彰显“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上集居住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于一体,形成以文化景、以景化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景园、民族团结一家亲亭廊柱景,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植入景观之中。校园建设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造校园景观和人文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探索网络、校刊、校内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讯通等融合传播。“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实现二者的“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主旋律加以大力弘扬,正能量在校园中得以广泛传播,身置其中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3.弘扬先进模范育人作用在新疆有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风尚,也用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例如:新疆总队医院的庄仕华,在边疆行医数十载,帮助各族贫困患者,服务各族群众;维吾尔族的阿尼帕•阿力马洪在自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了十几名不同民族的孤儿,并把他们抚育成人,她的事迹拍成了电影《真爱》;阿里木江•哈力克,以买烤羊肉串为生,把攒下的十余万元全部用来资助各族贫困学生;被誉为“最美村官”的刘国忠、“最美新疆90后”的麦热达尼•如孜、“最美乡村医生”的居马泰•俄白克、“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的阿瓦古丽•阿不力孜等新疆模范人物。他们用行动诠释民族团结,他们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把这些生动的案例引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中,把他们的典型事例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之中,更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4.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媒体环境网络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推送信息。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在“微”字上下功夫,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微平台,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利用校报、校刊、广播,并定期推送民族一家亲主题内容,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报道典型民族团结人物和事迹,产生可敬、可亲、可学的示范效应。这种契合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亮靓.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范闻霖.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1.
[3]郭海洋.新时代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J].现在商贸工业,2018,(17):87-88.
作者:郑涛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