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开展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形式也逐渐被运用到具体的小学教育当中。赏识教育虽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但随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却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此种教育方式可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意义;小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赏识教育是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过去教育方法而探索出的新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改善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学教育,还需要教师做出许多努力。
一、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
1.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对于新奇事物往往会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学习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予每一位同学充分的尊重,并且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给予学生平等与尊重就会使学生爱上学习,而是在平等与尊重的前提下,很容易就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想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赏识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让学生有被赏识的感觉。赏识不仅仅是在学生做出出色表现时才能给予,哪怕学生犯了一些错误,做了一些错事,教师也应用引导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教师也不能忘记给予犯错误的学生一定的鼓励,这也是赏识,教育后的鼓励与赏识更能推动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有关课堂的规律意识、对于学习的认识都不够成熟,因此小学生会在课堂上做出许多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动力较差,甚至会打断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现实问题面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抛出一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在学生解答完毕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赞赏与鼓励。如此一来,小孩子想要被关注、被表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会大大激起小学生想要参与提问环节的兴趣,间接地也就提高了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受到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们大多都对教师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学生敬畏教师本身就是应该的,但在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敬畏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是从敬畏转变成了畏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强,许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少与教师进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的交流接触。大多数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时,往往呈现出紧张的状态,甚至会产生恐惧的情绪,连普通的交流都到如此地步了,更别提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疑问与困惑或是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如果赏识教育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践,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且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恐惧逐渐消解,剩下的只有对教师应有的敬畏,并且教师会成为学生学习上最好的伙伴。如此一来,学生便愿意与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与不解,甚至会与教师进行学习问题的争辩。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也会启发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的,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与恐惧感消解后,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踊跃发言,带动课堂的学习与讨论的气氛,如此一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便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3建立学生的自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这不仅会对小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不是生来就有自信的,需要在后天的生活中一点点的建立。自信的建立就像砌墙,墙的砌成需要一块砖一块砖地堆叠,而自信的建立则需要点点滴滴的赞扬、认同与赏识。每一位小学生都需要得到一定的赏识,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赏识。但是,当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时,并不能不分黑白、盲目地给予学生相应的赏识,而是要让学生清楚地知晓自己得到赏识的原因,也要让学生明白得到赏识并不意味着完美,不能骄傲自大,没有得到赏识也不能妄自菲薄。针对学生的优点,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但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也要让学生知晓,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改进。建立学生的自信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赏识,而是有度的,恰到好处的赏识。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认为小学生因为年龄太小而没有一定的能力进行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很少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互动,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也正是因为以往的传统语文课堂多是教师一个人进行知识的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大多对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提不起半点兴趣。这也正是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严重缺乏,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赏识教育形式下,教师要尽量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营造一个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且要不断抛出一些易于回答的问题将小学生已经分散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语文教学上来。比如在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故意使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语气与音调,并在朗读过后邀请学生分析教师阅读时的语气与音调是否合理,然后再让学生们思考怎样阅读才更好。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邀请学生为大家展示一下他研究的阅读方法。诸如此类的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调动课堂气氛并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
2.2更新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比较差。也正因为如此,小学阶段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便凸显了出来,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赏识教育的实践要求,因此就需要小学教师适度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探索一些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对语文的教学方法这个庞大的体系进行更新。首先,需要在一些具体课文的讲解时为学生们创设课文中的场景,这样的沉浸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学习该课文的兴趣,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也有较深的印象。就比如在学习《草原的早晨》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文的讲解前,播放一段有关草原景观的视频或是搜集一些能够贴合课文描述的草原景观图。在为学生初步建立了有关草原的印象后,在进行课文讲述时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并且在正式的课文讲解过程中,也对各种细节描述搭配一些图片。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开展课文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的学生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3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也非常少,但是社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对小学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只能不断改变自身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提高小学生自身能力的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小学教师的身上。赏识教育就是小学教师提高小学生能力所运用的重要工具。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会有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最初只是天马行空但并不是天方夜谭,那些新奇而又天马行空的想法就是创新的雏形。而教师对学生的新奇想法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这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的,这就会成为学生不断进行新奇想法思考的动力。也许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年龄与知识水平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却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肯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小结
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赏识教育模式很成功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在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中,小学生也不断增强了自身的自信,人格也不断健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只是一个开始,赏识教育的实践也不会有终点。也许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但相信赏识教育经历问题后会发展地更好。
参考文献:
[1]李瑞,金海波,李树宏.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2020,(8):94.
[2]孙红梅.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9):33-34.
[3]刘娇娇.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6):25.
作者:车景阳 单位:山东省曹县桃源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