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赏识教育应用论文(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赏识教育应用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赏识教育应用论文(5篇)

第一篇:赏识教育探讨

所谓“赏识教育”,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孩子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用“欣赏”和“爱”的眼光去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赏识和赞扬的教育,其本质是“爱”,其实质是“尊重差异”。其表现形式就是认可,表扬或夸奖,其途径是赏识孩子、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其基本方法是尊重、激励、理解与包容。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和管理孩子的手段运用于教学和平时的日常管理过程之中,它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好孩子的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孩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信学习的参与度和效率,转化后进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融洽、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善于学会赏识孩子的成绩与优点。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家长与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与尊严,使其更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成为孩子学习、进步、做人、做事、成功、成才的内驱力,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对孩子的成绩与优点视而不见,漠然置之,或者是轻描淡写,孩子就会很失落,很扫兴,很尴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绩,孩子都会非常在意,甚至非常计较,其实也是,孩子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见证着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表扬与鼓励,才开启了孩子心智的大门,从而扬起了他们成功与成才的风帆。相反,愈是经常得不得鼓励,经常受到批评和训斥的孩子,其行为习惯和成才轨迹愈是反复无常,波动较大。导致心理逆反的有之,孤独无助的有之,自暴自弃的有之,破罐子破摔的也有之。

其次,要学会赏识孩子的缺点。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欣赏优秀的孩子并不难,难的是去如何欣赏顽劣的孩子,这对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家长与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求全责备,要求苛刻,要有仁爱之心与包容之心,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厚此薄彼,一刀切。俗话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都是优点,也不可能都是缺点,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不能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不放,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劈头盖脸,声色厉俱的指责和训斥会让孩子更加没面子。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会丧失学好的动力,迷失自我,产生逆反,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相反,如果对孩子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很委婉的指出其还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人,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甚至会在内心深处感激你,感谢你。这样,他就会很理解,很配合你的良苦用心,那你也就达到了你的真正目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好心干了坏事。多年的实践与经历证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原来,我们班级就有这么一个学生,生性顽劣,成绩较差,不但自己不学习,还经常影响和骚扰别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不但家长,老师不喜欢,学生肯定也不会喜欢,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后来,通过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比较义气,爱劳动等优点,在以后的管理中,我就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再像以前那样,抓着小毛病,小辫子不放,而是经常给他提供一些展示和“显摆”自己的机会,发挥其长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对其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不失时机的在班里大肆表扬,积极引导,果然奏效。后来,他的行为习惯有了颠覆性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惊人的提高。

再次,赏识教育还要讲究恰当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缩小差异,不能总是拿着自家孩子的缺点与人家孩子的优点比,相反亦然。要学会赏识,学会包容,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公正客观,讲究艺术。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而激发其求知、进取的欲望和潜能。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包容和承认孩子的缺点或不足,让学生时刻真切地感受到我还行,我能行,我一定行。而不是让孩子在自暴自弃中消沉。当然,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门技巧与艺术。能否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还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成才与成功。

作者:李雅琼 单位:丰县顺河初级中学

第二篇:学生赏识教育进行思考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学会赏识学生是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所有的学生是现代教学的理念。当今社会,学生个性越来越凸显,他们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渠道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他们难以区分知识对自己会产生怎样的人生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可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一生。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笔者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表达到他年龄所达到的作业成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才能和潜在力量,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他个人的兴趣和所追求的目的。教师应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发现、扑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在学生身上形成光环,引导学生向理想方向发展。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总有其优点,有的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十分优秀;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有的学生音乐有天赋、有的学生体育突出......。但是很多缺点在学生身上也普遍存在,我们现在不谈缺点,让它在学生中间淡化,失去存在的土壤。我们只谈怎样发现学生那些优点,让它在学生之间,校园之中凸显出来,形成一种学风、校风,吹遍校园的各个角落。实践证明:在现行的教育中,当学生在某方面有闪光点并在这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时,他就会从中获得做人的尊严感、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只有承认其“闪光点”并大加赞赏,才能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志向和价值充分表现出来。因书本知识学习方面成绩不好的所谓“差生”“双差生”常受批评、常遭歧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若被他人所忽略,因此他们感到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有些学生的闪光点可能比较隐蔽,一旦被教师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可能就成为其转化的动力。因为教师对他们闪光点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自信。

二、要引导学生在他们擅长的方面发展

学校不是翻晒旧知识的打谷场,也不是制作同一型号产品的生产流水线。学校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片绿地,不同潜能、不同个性的学生如同绿地上不同的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的滋养下,生机盎然地生长着,以自己的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个性,展现着各自的风姿。在这里,学生得到的是人性的、科学的关爱和帮助,身体如同根茎,知识如同绿叶,道德如同鲜花,成功如同果实,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既是为了奠定明天的基础,也是为了享受和感悟今天的生命和幸福。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过程。教师在于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使学生在他们自己最感兴趣和能力最强的领域及方面达到自我实现,获得成功。这样他们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因此,我们应当突破书本知识教学这种单一的途径,而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机会,把控他们在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健康成长,不要让学生畸形成长。这是事关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他们是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作为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最有教育意义之处在于,做到了承认学生的闪光点,努力让他们去发展“自我”,表现“自我”。

三、对学生的夸奖要实事求是

初中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弱,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高低,这使他们自我评价的主要渠道来自成年人,他们需要在成年人给与的肯定评价中寻找和确立自信。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对自己的未来与能力充满自信,从而学有所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非常敏感,教师过于夸张、态度不诚恳,学生就不会接受,甚至认为教师有意讥笑他,产生反感情绪。若教师的态度实事求是,表情诚恳、语气富有情感,学生则会深受感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功效,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红遍世界的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祖母把他常抱在膝上对他说:“你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父亲说他唱歌很有潜力。帕瓦罗蒂说:“如果我不听父亲的话,我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只有我的祖母的那句话激励了我。”在赏识的环境中成就了一个世界歌坛巨星。对待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不能毫无根据地表扬或信过其实地称赞,如果学生每做一件事就廉价的称赞。那么,赞扬也就变得一文不值了。有这样一段对话:小沃森:“爸爸,你明知道我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学习成绩那么糟糕,你为什么还一直都不让我离开学校呢?”老沃森:“知子莫若父,我怎么能不知道你在学校里的一切呢?但是,我决不能让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心灵还没有完全经过学校环境的熏陶和洗礼,就放任自流地把你放飞到毫无约束力可言的社会上去闯荡。我要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那颗充满活力、激情和进取精神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一个有价值、能经得住各种挑战的人!”他们对孩子的欣赏和评价都是切合实际的鼓励性的语言,因此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对待学生要公平,不要放弃“后进生”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都有长处,有短处。正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世上绝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过“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含泪欣赏、拥抱、赞赏他。”学生在校的表现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有的成绩好、有的品德好、有的有上进心、有的抵触心理强等许多种,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这一方面是优等生,在哪一方面是后进生。很少有在那一方面都不好的或在那一方面都不强的。因此,教师千万不要为了自身利益认为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不好一切都不好。我们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秀面带动他的阴暗面,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的发展。对待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要积极挖掘他们各个方面表现。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找到他的好的方面、好的点给以恰当的欣赏,特别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能够得到欣赏的机会。总之,欣赏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欣赏,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欣赏,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欣赏,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使自己充满爱心,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一份特别的欣赏,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何艳东 单位: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初级中学

第三篇:语文后进生转化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赏识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肯定,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信、积极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超越自己的同时,树立自信、向上的心态。赏识教育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学生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心态的回归。语文后进生由于受语文成绩上暂时的落后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致使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活动甚至是自己原本善长的方面而变得自卑,沉溺于当前落后状态,这给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带来了消极影响。语文是各个科目中的基础学科,更是学生情感体验、塑造精神世界的桥梁,语文后进生的转化显得尤其重要。格拉泽说:“人都有爱与被爱的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映”,赏识教育以“爱”和“满足”后进生的方式来转化他们在学习上的落后性。

一、新视角下的赏识教育

由于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以及人们对自身完善的追求,使大家不仅注重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果,更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感受。因此,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探索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在快乐的条件下不断成长,并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作为“人学”的教育,忽视人的情感就失去了生命,赏识教育强调在受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绪和内心的关注,以调节学生心情、满足学生内心需求的方式,使学生在尽情享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宗旨,要注重对学生品德、思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各个方面的优点,真正地从综合的角度鼓励、欣赏学生的长处,与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赏识后进生的策略

后进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一部分,需要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注意。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所谓人文性,从感性层次上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赏识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落后性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像追蝴蝶一样,轻松、快乐地成长。后进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后进生体验语文学科对差异性的包容和尊重,并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赏识永远是教育者应该保持的态度,教师心中要有后进生,但绝不能把他们当成后进生,特别是永久后进生,要用真诚的爱、经常性的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展示对后进生的爱。“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加强师生感情,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更是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的倾诉者、引领者,打破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形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凸显了所有学生在教 师眼中都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中,由于后进生成绩差,在班级里往往得不到重视,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后进生”拉低班级平均分,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对待所谓的“好学生”是满满的爱,对待“坏学生”冷嘲热讽。这样的区别对待只会让后进生觉得自己得不到关心和温暖,刻意疏远教师、同学,对于学习更加没热情。热爱学生,是真热爱,还是假热爱,对后进生的态度、情感是检验的试金石,教师需要更多地展示自己对后进生的爱心与关注,让后进生在与教师沟通交流中转化对学习的态度。学生由于自身处于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格外渴望得到教师的偏爱与关注,尤其后进生,常常在同学、家长面前受到耻笑和打击,教师的夸奖和关心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对后进生作出及时的肯定,在生活、学习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等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语文教师在每天的作业批语中加入评价语,例如:“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教师期待你的表现”等肯定性批语,也可以通过日记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情感的变化,后进生希望与教师真诚的沟通,并得到关爱,后进生由于成绩的落后往往不敢亲近教师,教师生活、学习中真实而质朴的爱能拉近与后进生的距离,他们会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喜爱。

2.丰富教学形式,体验语文。很多教师在面对后进生这一难题时,总是埋怨后进生不上进、能力差,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很多后进生在成绩上的落后性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能力不如别的同学,有的学生只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排斥教师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语文的趣味性,培养学习兴趣。语文学科生动、有趣,有着丰富的思想性,很多教师总是用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用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得原本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课堂变得沉重、压抑。学生往往对于新鲜事物比较着迷,并希望带来新的趣味,语文教师需要丰富、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文本题材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期待语文课堂中的新惊喜和精彩。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后进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教小说时,可以让学生编排成话剧;在教说明文时,可以借助教具展示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后进生逐渐自信,也更能突出语文的独特性。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忽略了后进生的参与性,长期下去,后进生往往更不愿意在语文课上表现自己。叶圣陶提倡“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知、体验精神世界。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语文课堂不能仅局限在教室,还可以在公园、野外等地方,在这些地方,学生在可以综合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去感受语文的独特之处和生活气息。学生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座位,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适当打乱固定顺序,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样轻松、欢乐的氛围可以消除后进生心中对于新知识的厌恶、排斥心理。

3.差异化教学,合理批评。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有差异,后进生基础薄弱,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恐惧心理,使得他们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放低对后进生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可以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作业要求。这样,所有的学生不但能积极参与到课堂问题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不断学习、进步。研究表明,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学生创设机会,体验成功,后进生对于在课堂活动和课下作业中取得的成就,会让他们内心愉悦,勇于克服学习上困难。例如,在学习诗歌时,可以让后进生学会朗诵,中等生学会理解,优等生可以尝试仿写,后进生对于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并渴望别人肯定自己。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赏识教育也要伴随在教学的始终,才能取得成效,在基础知识上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和表现,不但可以减少学习的阻力,还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赏识后进生不是对后进生只表扬不批评,赏识要与合理要求相结合,才能助其健康发展、成长。后进生由于学习上的长期落后造成心理自卑、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需要教师、家长等外界的引导与监督帮助他们转化。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抱着一副无所谓、与自己无关的态度,教师可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批评方式——“提醒式”来端正他们的态度。例如,“你在我印象里不是这样啊、老师对你期望很大、你让我失望了”这些批评语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又可以维护到他们的自尊心。

4.取消分数制。当前的评价制度——分数制是造成后进生存在的关键因素。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以分数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的结果,当前有很多教师、学校只热衷于按成绩排名,认为这样是对优等生的鼓励,对后进生的鞭策,可是却忽略了后进生的心理感受。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尊严的独立个体,内心中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要求人们尊重他们。素质教育也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综合评价学生。很多学生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后,处处受到教师、父母、同学的嘲笑和批评,影响学生健康心理、性格的形成。教师可以取消分数制和排名,这样分数上的“后进生”就不会存在,减轻了后进生的心理负担。针对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和表现的评价,也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受到了关注与认可。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用评价语或者五角星、鲜花等标志性符号来代替分数制,这种评价结果会让学生有压力也有希望。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独特之处。以“分数”取人不但给后进生带来心理包袱,也使不少学生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误认为分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主旨。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科,有些后进生只是语文综合能力不高,但在其他方面却很有潜力,教师要善于开发后进生的能力,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王杰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第四篇:赏识教育下的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语言传授,综合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一句话,美术教育应强调素质的培养,灵智的启蒙。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近来对于它的重要性被提起。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是美术教学活力的源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赏识学生。

一、赏识学生要打破教材

按照传统,教材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不容置疑。教材安排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从内容设置到教学进度都周密计划,具有普遍性、划一性。一般来说,教师不敢轻易质疑教材,也不允许学生脱离教材的学习,然而,往往存在一些学生,他们对课本视而不见,另有所好,大胆创新。并且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我总是尊重他们的行为,并给予鼓励。事后,其中的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真没有想到,我还等着挨批评呢!”经过类似的几件事之后,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解放,他们在课堂上、作业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创新意识、挑战意识和超前意识,出人意料的作品不断涌现。

二、赏识学生的问题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取讲授式,“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加上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偏爱某些学生,使得课堂出现了“一边倒”——回答问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善问。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我放下“教师”的架子,甘当“学生”,常常采用“问得好,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真聪明”、“你真棒,可以上台当小老师吗?”等赏识性语言,使学生活跃起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赏识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虽然喜欢受表扬,渴望被赏识,但他们不需要“不切实际”的表扬和赏识。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问题或作业只是一般,而老师和家长不是从鼓励进步的角度去评价,而是敷衍式地、不合实际地去表扬“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被看成是讽刺,会疏远双方的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扬应有实在的内容才能体现出赏识者的真诚。

四、赏识学生的创意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条式的接受知识,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个性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尤其赏识学生的创意。对于学生的创意,我的理解是,只要突破了一般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称为“创意”,而无须要求合乎实际,更不能把学生的“创意”与成人世界的“创新”相提并论。正如有经验的教师说过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

五、尊重差异,赏识后进生

不光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存在后进生,美术学科中也同样存在后进生。这些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相对较低。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者只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赏识教育,不仅要赏识优秀学生,也要赏识后进生。有关研究表明,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的知识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地想表现自我,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的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时教师和家长们过分地去求全责备,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视,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大才的料子。反过来,如果我们都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则可使他们看到自六、要把“赏识”与“批评”结合起来。“只要表扬不要批评”,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这孩子要哄、要捧”。如果认为这就是赏识教育,那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赏识教育也包含批评。少年儿童由于知识的不足,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这些,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违心地表扬,这样下去,学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失去努力的方向。因而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要以帮助提高认识的语气和态度,诚恳地提出批评,要在被批评者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基础上提出批评,要把批评与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批评中有赏识,赏识中有。总而言之,赏识学生是美术教学活力的源泉,灵活运用“赏识”艺术可以使美术课堂焕发青春活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作者:尹申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第五篇:赏识教育下舞台式教学研究

大学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加之英语教学一直没能得到重视,结果使得教学效果低下。赏识教育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建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挥其潜能,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如何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艺术类学生的性格特点、情感倾向、针对艺术类学生专业上的优势,打破常规教学,寻求一种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一项课题。西北民族大学自2012年开始,对艺术类英语本科学生实施了英语“舞台式”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在近三年的对比研究中,笔者发现,在“舞台式”教学模式下,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都有明显提高,英语成绩普遍高于常规模式下的学生。英语“舞台式”教学正是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其教育理念的六大原则: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激励、提醒。英语“舞台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通过英语情景剧和英语戏剧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空间作为语言输出的平台和媒介,最终以舞台表演形式评估英语的应用能力。将赏识教育与“舞台式”英语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一、尊重理解,融洽师生关系

赏识就是要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长处,并且加以表扬和欣赏。“舞台式”教学的理念是将学生的专业特长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改变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以及被动学习英语的现状。首先,是外在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在“舞台式”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教师、导师、导演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学生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教师几乎都要参与其中并给予学生忠恳的意见和适时的肯定。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就差,因此,在理解英语剧本和对角色的领悟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为其解释和说明。其次,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说英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赢得相应的威望。另一方面,内在的尊重和赏识来自学生自己。当其在舞台上顺利的完成一场舞台剧,获得观众的掌声和教师的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并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以此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赞赏。

二、机会平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身心发展

赏识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体会教师的关心和鼓励。而作为教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比较自觉、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不够上进的学生也要尽量委婉的批评和指正,要掌握分寸。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情绪安稳自在的上好每一堂课。“舞台式”教学以舞台剧为主,这必然会产生剧本选择上的差异,分组分工的不同及角色划分时的矛盾。因此,教师需与班级成员对话交流,以摸清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为舞台剧的角色分配和剧本选择及分组做好准备。每个学生都应有平等的机会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剧本和角色,教师要尽量平衡学生在选择上的冲突,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悉心劝导、帮助他们,对于学生不能完成的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教师要持之以恒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和身心发展,“舞台式”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英语教学,它更像是一种情感体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一个剧本所涵盖的社会、人文、历史知识,对于这样一群情感丰富却也敏感的艺术生,教师要更加用心地去教导和帮助他们。

三、挖掘潜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赏识就是要懂得欣赏,懂得教育。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潜能可挖掘的,我们在教育中不能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种特长都要加以肯定,并帮助其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舞台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首先,在剧本创作上,“舞台式”教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有经典的电影对白、舞台剧目等,也鼓励学生以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创作剧本。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剧本和角色,教师也是鼓励学生去尝试,比如《威尼斯商人》中有大段台词,除了要记忆背诵晦涩难懂的台词外,还要对剧本和人物有深刻的理解,要把握语言中丰富的情感色彩,并要在言语动作的配合下去体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而事实是近三年的舞台剧表演中,每年都有学生将《威尼斯商人》作为自己的考试剧目,并且都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成绩。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才能,我们还设立了最佳台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语音奖、最佳组合奖、最佳剧组奖等等。在“舞台式”教学中,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演员,每个学生都能说出标准流利的英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四、团队协作,互助互爱提升集体荣誉感

赏识教育的表扬和赏识不仅仅是对成功的肯定,也是对勇气的赞赏,是不怕失败的教育。只有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磨练和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艺术类学生大多具有艺术天分,他们自我意识浓厚,往往不轻易能听从他人意见,因此,遇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会情绪波动很大,对教师的批评也难以接受,感情极为脆弱。“舞台式”教学以中小班教学为主,并将班级成员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考核对象,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剧本任务。在多次排练过程中,小组成员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包容和让步,并对剧本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此而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这要求大家坦诚相待、互助互爱、取长补短,遇到矛盾时以集体利益为上,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潜能,在团队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舞台式”教学的最大感触就是,很差的学生在团队中得到了提升,学习比较懒散的学生变得积极了,个性较强的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收敛和让步了,有领导力的学生开始发展自己的潜能了。总而言之“舞台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了团队的成绩和荣誉,大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共同的目标。

五、激励提醒,及时反馈有效评估

表扬是一种激励和肯定,通过适当的表扬和赞赏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更加自信和积极的生活学习。同样,适时的反馈和提醒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舞台式”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课堂上教师会随时让学生做即兴演讲,有时是简单的自我介绍,有时是简短的人物描述,还有一些话题类的讨论,对于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学生,教师同样给予鼓励。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集中时间、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变化,并给出及时中肯的意见和反馈。教师可利用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为了体现对“舞台式”教学的重视,可将每一次舞台剧的考核作为一次汇报演出,张贴海报及广播宣传,邀请学校领导、教师及同学们来观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认真积极地参与排练及演出。在舞台剧的考核中,教师根据每个剧组的现场语言表达、舞台表现和舞台设计几个方面进行客观评分和点评,并及时公布成绩,这一评估英语成绩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舞台式”教学中的学习进度和取得的成绩,又能够使其在与其他组的对比中取长补短,了解在今后舞台剧学习时的努力方向,避免再范同样的错误;同时,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歌曲比赛及英语俱乐部等,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都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和督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六、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理念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多采用情感教育,通过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尊重和欣赏被教育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积极状态,从而打开心扉,真诚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最优状态。面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严峻形势,高校教学团队一直在寻找和摸索真正适合大学生专业特点的、更直观更实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舞台式”教学正是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专业特点,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的大胆创新和改革。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舞台式”教学的教学团队一直秉持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和信任,做到尊重理解、通过悉心的教导来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对待英语学习。我们发现,“舞台式”教学改变了艺术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精神不强、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的个性缺点,改变了他们人文素养较低的问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改变了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舞台式”教学的轻松氛围消除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培养了一种创新精神,并在不断的进步中找到自信、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途径。总之,“舞台式”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基于爱的原则的“舞台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到了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在实践和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而言,无疑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作者:梁玉娟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