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

摘要:赏识教育对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教育者不仅要赏识儿童,还应教育儿童学会自我赏识。通过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等途径使儿童认可自己,学会激励自己,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自我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教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人性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可以应用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儿童,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更需要教育者的赏识和自我赏识,从而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但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不再一味地追求“严师出高徒”,明白儿童是需要鼓励的,但却片面理解赏识教育,仅把儿童作为赏识的对象,认为赏识孩子就是要夸孩子、奖励孩子,却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不仅是被赏识的对象,也是自我赏识的主体,他们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赏识。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深刻了解赏识教育,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赏识。即使没有别人的鼓励、夸奖,儿童也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自我赏识的涵义

(一)赏识与自我赏识

赏识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其中“赏”有欣赏、认可的意思,“识”意为认识、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赏识”解释为:认识他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所谓赏识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认识并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性,正确地认识儿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对于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手段。自我赏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闪光点并能够及时地肯定或鼓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自我赏识就是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爱,儿童就要先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1]詹姆斯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的在能力方面会有所提高,克服种种困难,增强自信心。儿童不仅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激励,也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就是使儿童学会激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学前阶段,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水平低,经验不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依赖成人的指挥,很多事情自己不敢主动去做,怕做不好被别人笑话或被成人批评。通过儿童自我赏识教育,使儿童能够接纳自己、鼓励自己,从而自信地去探索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未知的事物,主动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有利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儿童教育是针对儿童整体,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希望儿童能够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无法接受儿童的失败,特别是经常将儿童进行比较,这也会使儿童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跟别人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做好。众所周知,儿童之间是由差异性的,我们应该让儿童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利于儿童的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儿童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智力发展认可并鼓励自己,那么便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

善于模仿是儿童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儿童获得很多的知识经验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中成人特别是父母和幼儿教师是他们喜欢而且经常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并体现在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之中。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要有正确的儿童观。“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认识到只要教育的手段得法,人的潜能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掘的。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身上都预设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儿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赏识儿童,并用通过语言或行为进行鼓励。如对儿童的优点加以表扬,拍拍儿童的肩膀或抱抱儿童等。幼儿教师也要学会赏识自己,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但要让儿童知道,老师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并能够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二)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

儿童出生之后便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对儿童自我的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有的父母在家庭中却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过于紧张或过于放纵的氛围,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自我赏识。有的父母抱着“骄兵必败”的心态,吝啬对孩子肯定和表扬,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甚至有时对孩子会冷言冷语。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有一定的依从性,经常根据成人的评价而评价自己。在这种氛围下,儿童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感到压抑和失落,对自己不认可,不能赏识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反抗情绪。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评价要一致,儿童做同样一件事情,如果父母肯定,而爷爷奶奶否定,容易使儿童判断不清。另外,可以借鉴国外赏识教育的经验,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摆在家中做装饰品,客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等。

(三)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做到赏识有度

儿童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自我赏识的理解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无法正确把握自我赏识的“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度的自我赏识即使内容是正确的,效果往往也会不理想,可能会导致儿童任性、骄傲、自负,遇到挫折无法接受。相反,儿童如果对自己赏识不够,容易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如有的儿童觉得自己很强壮,于是在玩游戏时抢夺他人的玩具,还给自己打气说:“看我多厉害,一下就抢到了!”。岂不知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行为,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儿童澄清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甚至可以与适当的批评相结合,让他知道有些行为不对的,对别人会有伤害,不要盲目赏识自己。对于缺乏自信、对自己评价过低的孩子,要多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并能够以此来激励自己得到更多的发展。

(四)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

儿童之间的差异性使每个儿童身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有些儿童赏识的是自己的外貌、智力等特质,如觉得自己很漂亮,很聪明,并到处炫耀。其实这些都是先天优势,是不可改变的,对儿童来说仅仅赏识这些是极为不利的。成人要指导儿童赏识自己的个性、进步和努力。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凡事不用统一的标准来与其他人作比较,可以将自己现在的表现与以前比较,评价自己时关注自己取得的进步。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归因,总是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聪明,会使儿童过于看重结果,受挫能力降低。我们要引导儿童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优势,让他们明白即使先天没有优势,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威廉•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5.75.

[2]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6.

作者:周绍梅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