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郊农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郊农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郊农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各地城市郊区依托中心城区的发展带动,已从单一的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农副产品向兼有提供休闲娱乐观光、社会文化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笔者通过对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的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五一、三坪、头屯河三个农场特色设施农业现状与效益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西郊三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1.1基本情况

十二师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设施栽培面积已达9100亩,其中西郊三场3120亩(三坪农场1680亩,五一农场940亩,头屯河农场500亩)。西郊三场设施农业发展有两大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初步发展阶段)。按照1988年国务院提出的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三坪农场自1992年开始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作物几乎全部为番茄。1997年,五一农场修建土夯式日光温室180亩,后经过几次扩建达到300亩,共有93栋。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以来,按照十二师党委提出的在农业上积极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的总体思路,三坪农场依托地缘优势,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新建高效节能温室大棚214座,拱棚285座,使全场的温室大棚达到980多座1680亩。2010年,五一农场在现代化示范园修建1栋智能玻璃连栋温室,温室面积92800m2,投资1000万元,占地18亩;2012年在二连投资2800万元,修建彩钢结构日光温室73栋;2013年又投资4900万元,修建彩钢结构日光温室162栋。头屯河农场设施起步较晚,有116座日光温室,2座智能温室。日光温室2012年投入使用,智能温室2014年投入使用。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西郊三场基本形成了“春提早、夏排开、秋延晚、冬生产”周年高效生产模式。

1.2设施种植情况

设施类型主要包括干打垒日光温室、砖混结构温室、彩钢板温室、钢结构大棚及智能温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团场生产中主要以日光温室类型为主,占总设施类型的74.3%,已发展1065栋;其次为363栋大棚和3栋连栋智能温室。

1.3种植类别与生产经营情况

五一、三坪农场种植作物类型都是以蔬菜和苗木花卉为主,头屯河农场以蔬菜和水果为主。不同作物按照每亩产值效益来看,设施花卉苗木、食用菌效益最高,其次是设施蔬菜。设施果树于2015年定植,2016年只有部分结果。花卉苗木平均产值为10.37万元/亩,食用菌平均产值达14.08万元/亩。通过调研得知,虽然种植花卉苗木、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要明显高于设施蔬菜,但因为其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且投入成本较高,资金占用量大,所以发展较慢。从当前发展情况看,主要还是以投入成本低、职工认可的设施蔬菜栽培为主。

1.4设施农业产品组合、产量与效益分析

蔬菜种植高效益作物主要以番茄为主。设施种植番茄亩产量都在16t左右,年纯收入可达3万~4万元/亩。露地种植亩产量只能达到8t左右,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设施番茄与露地番茄对比,产量提高了1倍,而产值提高了10多倍甚至20倍。同时,利用设施的特殊环境调控,可实现食用菌生产,亩纯利润达到8万元,并且设施草莓通过设施的调控,有效与露地产期错开,显著提高种植效益。可见,通过设施栽培能有效实现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大幅提高。

2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设施结构不合理,装备落后

三坪农场、五一农场大部分温室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设期较早,骨架和温室墙体老化严重,在设施性能和土地利用率方面,相比新建设施差距也较大。同时,温室抗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新建温室没有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所以设施建成后出现诸多问题,如彩钢板温室夏季降温难,春秋夜间升温困难。并且,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限于资金制约,职工多选择最简单的配置(普通的暖风炉加温、简易的补光设备等),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却增加了劳动强度,加大了病虫害发生概率。

2.2高效益产品较单一,农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目前西郊三场设施种植以蔬菜、花卉、林果为主,而蔬菜又以番茄、黄瓜、辣椒为主,设施花卉、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比例较少。同时,缺乏设施专用优良品种,目前所栽培的品种多为露地品种直接搬到设施中栽培。同时,由于温室一年四季的长期耕种,再加上设施农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产品品质。并且,温室大棚多年连作,造成土传病害严重和土壤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另外,设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冲洗,经常发生板结,导致死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

2.3先进技术有待普及,销售、经营方式落后

在生产管理方面,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还不普遍,设施园艺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装备水平普遍滞后。在销售方面,以商贩收购和自行销售为主。虽然三坪农场、五一农场等都已成为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农场,但总体上发展规模小,生产经营处于分散状态。近年来,西郊三场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但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合作社发挥作用不够、带动性不强,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社少之又少,效果不明显。这些都会影响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发展意见与建议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作为大城市的郊区农场,十二师西郊三场应进一步做好以下两点。一是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依托政府职能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老旧棚室的改造,并根据采光、保温等技术依据制定各个气候区的设施建设标准,保证温室、大棚等主体硬件的质量,提高设施利用率。二要做好配套建设,制定道路、水电、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农业产前育苗设施、产后初加工及保鲜设施建设,并统一配备卷帘机、旋耕机等农机具,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3.2加强标准化生产推行力度,保证产品质量

安全十二师应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大力推广安全施肥、安全用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措施。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设施农业产品产销和质量安全体系。鼓励和引导农场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开展绿色、有机等认证,保证农场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并实施品牌战略,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企业等在国内外注册商标(如三坪牌番茄),提高市场认知度。

3.3合理定位,开发设施农业旅游资源

西郊三场地处乌昌一体化腹地中心,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应积极抢抓机遇,依托设施农业的布局,各团场在种植区内,对所种植的作物实行专业生产,在各区域内统一育苗、种植、管理和采收,按照不同果、菜的收获期,对外开放,开设种植、观光、科技教育、采摘和休闲农业园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充分体现设施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兵团精神、人文要素、民族文化等各种资源,切实推动设施农业向体验式消费型三产融合农业发展,提高设施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十二五”末,十二师提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鼓励传统农业从生产型向生活型、生态型、文化型、休闲观光型和旅游度假型转变。例如头屯河农场在花田林海旅游公司现有旅游产品桃花节、薰衣草节、开心农场自助采摘的基础上,与四川晋宏农业公司合作,在现有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对闲置的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实施“国色天乡”生态人文社区项目,将设施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景点。

3.4发挥科技优势,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兵团、乌鲁木齐、昌吉在种业、信息产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的科技力量,重视与国内外相关高校(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江苏农科院等)开展长期协作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发和培育适合本地设施栽培、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就地孵化和转化比重。另外,由于设施农业生产需要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因此,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对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技能,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5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职工收益

积极培育设施农业生产中各个技术环节的社会性服务组织,为职工更好地提供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一是要加快设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指导设施农业种植,平衡市场上设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避免集中上市造成“菜贱伤农”。开辟“农超对接”“订单农业”、农贸市场平价柜台、社区蔬菜“直销店”及“互联网+”等多种销售渠道。二是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建立技术支撑机制,如发展专业性的植保公司等,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规范带动区域设施农业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三是全面提升设施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担保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推动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衔接,降低设施农业生产风险。

作者:汪小燕 陈梅 杨俊孝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五一农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