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施农业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基本情况
南阳市的设施农业近几年来有了迅速发展,面积达到10万多亩,它对瓜果蔬菜周年生产,保障供给的作用十分明显。南阳市的设施农业主要包括竹木结构的大棚和钢架大棚,并以竹木结构的大棚为主。南阳市的设施农业主要栽培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利用节能型日光温室,种植黄瓜、辣椒、番茄、草莓等,1月份开始上市,亩产值达万元以上。二是大棚、中小棚春提前栽培。它保证了蔬菜的早春供应。三是大棚、中小棚秋延后栽培,使果瓜延迟到初冬上市,增加了秋菜的花色品种。四是大棚反季节栽培。采用多层覆盖地膜+小棚或双层大棚+地膜+小棚,秋延后栽培辣椒、番茄等蔬菜,比秋延后栽培推迟1~2月,产值可增加1倍左右。五是大棚叶菜超时令栽培。夏季利用遮阳网覆盖,冬春利用大棚+小棚,使得一些蔬菜周年生产。南阳市的设施农业主要生产模式有以下几种:①集体经营。主要特点是集体投入、集体经营、集体劳动、集体核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培管。②法人承包经营。这种模式由集体建立果蔬实体对土地实行反租倒包,将土地承包权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法人承包实体,并从中择优录用原土地承包者为公司员工,实行工厂化管理,其特点是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③租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特点是个人独立承租、独立经营。④个人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特点是农户作为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体,在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上,搞设施农业。农民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决策,实施投入,对市场带来风险负完全责任。
2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有待提高。全市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青壮劳力外出,老人、妇女留守,农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设施蔬菜”的概念模糊,认识和技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蔬菜产业上,农户对设施管理和种菜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管理落后,棚内病虫害时有发生,很少采用连片有效保植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2.2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县、乡、村齐抓共管,尽管已成立了技术服务机构,但由于部门协作差、科技人员老化及知识更新慢导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内在动力,由于缺乏调研和市场分析报告,盲目生产现象严重,造成生产过剩的局面。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积极引进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在名、优、稀、新、特上做文章。这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由于我市是传统粮、棉、油生产区,对传统农作物技术掌握不错,但对蔬菜、瓜果及特色农业知之甚少,农民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2.3设施性能有待提高。就蔬菜大棚而言,虽已更新了骨架材料,但其结构和功能仍然是老式的,多数钢架支撑不牢固,结构不合理,肩高过低等原因导致冬季保温性能十分有限,栽培种类单调,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有限,无法发挥大棚温室的优势,大棚温室的示范效果大打折扣。
2.4设施农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差。全县虽有一定设施农业规模,但种植面积、畜牧水产养殖面积与设施农业大县相比,发展空间还很大,同时在设施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产品销售环节上发展不足,影响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制约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带动作用不强。如专业从事蔬菜加工、销售、运输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增值幅度小、优势不明显、市场适应能力差,加之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菜农市场意识淡薄,致使龙头企业“一体化”格局根基不稳。全县生产农机专业蔬菜协会,流通企业有皖江大市场和济洪配送,但蔬菜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有绿源一家,而畜牧水产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影响力、竞争力不够强等现实问题。
2.5全市设施农业基础薄弱,扶持不到位。农村沟、渠、塘淤塞,机耕路、排灌站等年久失修,农业防汛、抗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一靠科技,二靠市场,三靠天收,在全县农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多方面的扶持,比如贷款等。有些农户有心搞大棚生产,只因缺少资金而不得不放弃。另外搞连片种植、发展大棚生产的用地租金偏高,负担偏重;大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由于缺少一定规模,农资部门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经营,或供应品种不全,需要农户自行采购,又加大了大棚生产成本。
2.6市场意识有待提高,营销不到位。要加快大棚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过来,使农民及时跟着市场转,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再由经纪人把产品销出去,不但减少生产盲目性,而且提高生产效益。而我市虽然也有一些农民经纪人,但数量不足,影响大棚生产迅速发展。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舆论引向,做好示范引路、典型引导、科技引进工作。把宣传大户典型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总结大户成功经验与帮助失误的大户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大户素质与提高全民素质结合起来,加快共同发展步伐;把开发新产品与推广新技术结合起来,靠科技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把积极引导与全程服务结合起来,将有效措施落到实处。
3.2加强扶持力度。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大棚生产,发展高效农业,要予以政策倾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大棚生产在土地租金、信贷、农资供应、水、电等方面予以优惠,帮助搞好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生产;二是加大项目支持,以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带动为有效方式,通过项目建设新上一批大型公用设施;三是加大培创及研发、基地建设等菜农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四是扶持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带动结构调整。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的投入扶持壮大合作组织实力,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推广保鲜、烘干等机械,提升设施农业的发展效果;五是有关部门要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尤其是产地、数量、品种、价格等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民不能只埋头蹲田头,而要抬头找码头,还要昂头上网头,鼓励农民放开膀子,放大胆子,用好脑子,想好法子,拓宽路子。
3.3强化科技支撑。一是组织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走出去,考察、筛选新的品种,力争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精细品种、特色品种有所突破。二是引进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节水灌溉、“三沼”综合利用等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努力提升品质。三是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员的培训力度,来更好地指导设施农业的发展。四是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制订工作。五是加大对新型实用型棚体的研制和新型配套技术引进,特别是有机肥自制、秸秆就近处理以及有关环保新技术,争取给予必要的资金项目扶持。
3.4突破营销“瓶颈”。要制订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经纪人。对龙头企业要予以政策优惠;引导农民经纪人联合起来,将销售的龙头直接伸到大城市、大市场,在大城市中设窗口建市场,打一场销售农副产品的阵地战。搞好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真正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使我市设施农业更上一层楼,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