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杭州设施农业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杭州设施农业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杭州设施农业发展途径

1杭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设施农业作为改造传统农业、推动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已成为杭州市发展都市型农业不可缺少的一种产业形态[2]。

1.1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杭州市设施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市区近郊就开始发展棚栽蔬菜。然而早期的设施栽培以竹架大棚为主要类型,以挡雨保温为主要目标,结构简陋,功能单一。随着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的设施农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面积不断增加、步伐不断加快、档次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不仅生产内容已拓展到花卉苗木、草莓菌菇、茶叶水果种植及水产、畜牧养殖等各个领域,并且相应的技术设备也已朝着越冬栽培、避雨栽培、微蓄微灌、实时监控、限位笼、防虫网等高效生产及综合配套方向发展,初步实现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经营集约化、生态良性化的转变,基本保证农产品的周年生产、均衡上市。同时,各区、县(市)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及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逐渐发展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类型,如江干区的大棚蔬菜、建德市的优质草莓、萧山区的生猪养殖、余杭区的温室甲鱼等。据调研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大棚设施栽培面积已达到7867hm2,其中大棚蔬菜4927hm2,大棚水果1907hm2,大棚花卉553hm2,大棚苗木367hm2,其他大棚作物113hm2;畜牧设施规模养殖比例达83.3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部饲养环节使用设施的比重达到86.73%;水产设施养殖面积达到833hm2;全市设施农业年总产值达60.60亿元。

1.2杭州市设施农业主要类型

设施农业分类方法多样,采用生产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标准[3-5],以其使用性能作为主要分类原则,以建造(或覆盖)材料作为辅助区分依据,杭州市的设施农业可分为2种基本模式(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及5种主要棚室类型。

1.2.1简易塑料(黑纱)单棚。其为杭州市生产应用多年的简易棚体,包括小拱棚、遮阳棚等类型。小拱棚通常以竹片、竹竿为棚体弓形骨架,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畦面拱棚,适合春季低温季节种植辣椒、大豆、西瓜等蔬菜瓜果。遮阳棚通常以木条、钢筋为棚体支架,以遮阳黑纱为常用覆盖物,类型多样,尺寸不限,适合夏秋强光、高温季节栽培花卉苗木、饲养家禽家畜。

1.2.2单体塑料大棚。单体塑料大棚为杭州市农区广泛应用的主要大棚类型,包括简易竹架大棚、标准钢架大棚及钢竹混合大棚等类型。简易竹架大棚均以竹竿为支撑,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使用寿命较短,抗风、抗雪灾性能较差,适宜于蔬菜、瓜果生产。标准钢架大棚主要有2种类型,即622装配式钢架大棚和825提高型钢架大棚。其中,825型钢棚由于增加了棚体高度和棚侧通风窗的宽度,不仅增大了棚内空间,改善了作业环境,更提高了冬季保温性和土地利用率。因此,自2001年以来,825型钢棚已成为杭州市标准钢架大棚的主推类型,常用于种植高杆蔬菜花卉及开展温室水产养殖。钢竹混合大棚结构与简易竹架大棚相同,间隔用钢管和竹竿做拱杆,具有节约钢材、降低造价等特点,适用性、抗灾性及建造成本介于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之间。

1.2.3连栋塑料大棚。其为杭州市各类农业企业(或园区)近期应用较多的大棚类型。主要以上海农机所设计建造的7430型为代表,棚体空间大、抗灾能力强、遮光率小、土地利用率高,但造价较为昂贵,适合种植产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档蔬菜、瓜果和花卉。

1.2.4玻璃/PC板连栋温室。其为杭州市部分农业企业(或科研单位)新近引进应用的设施类型,主要是“文洛式”一跨三尖顶类型,使用寿命长久,透光效果良好,便于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但由于建造所需价格和运行管理费用均较为高昂,所以常用于种苗繁育及高档蔬菜花卉的无土栽培;或用于科研实验的展览展示及生态观光的观赏旅游。

1.2.5现代化养殖箱室。其为杭州市水产、畜禽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主要设施类型,包括水产养殖网箱和畜禽养殖室舍等类型。水产养殖网箱一般为框架浮动式,具有节省土地、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机动灵活、效益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养殖鱼、虾、黄鳝等水产品。畜禽养殖室舍是在简易围栏、塑料棚舍等饲养设施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集约化、现代化饲养方式。目前,杭州市畜禽养殖室舍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类型丰富多样、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以封闭型(或开窗型)养殖室舍最为先进,但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均相对较高,适于养殖优质蛋(肉)鸡、高产肉(种)猪等家禽家畜。

2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杭州市的设施农业规模日渐加大、布局趋于合理、效益大幅提升,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然而无论是与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先进的省市、地区相比,还是从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杭州市的设施农业总体上还处于完善提升阶段,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土地流转难度颇大

设施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但是由于近期粮价提高、菜价上涨,土地的收益不断增加,不少农民惜地意识也逐渐增强,或不愿将承包土地流转出去,或对土地流转期望价格过高。调研发现,近几年杭州市土地流转的平均年租金约为11250元/hm2,导致土地流转成本加大、难度提高。

2.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设施农业效益可观,但是前期资金投入极大。尽管各级政府对投资设施农业均有一定额度的补贴补助,但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同时,由于设施农业的棚舍及内部设施、设备等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所以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受阻,使农民不能顺利发展设施农业。

2.3农业保险缺乏支持

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特征。因此,广大投资者和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现阶段杭州市的农业保险本身存在保险种类不广、保费收入不高等问题,再加上在开展农业保险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风险、道德风险等原因,阻碍了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致使保险公司没有能力、更不愿意开展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业务。

2.4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设施农业的兴起给农业技术研究、成果推广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杭州市的设施农业及配套技术发展较快,尤其在大棚栽培、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进展,部分科研成果已逐步应用于生产实践。但总体而言,杭州市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不仅设施种类繁杂,而且种养技术粗放,难以实现设施农业整体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4.1科技含量低。杭州市的设施农业大多采用低投入、低消耗的技术体系,致使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如设施农业种养品种大多是从常规生产中筛选,通常不能很好地适应设施化生产的特殊环境条件,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2.4.2设施水平低。目前,杭州市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较为低下。据调研统计,80%以上的设施、设备仍以简易型为主,且存在着规范性差、可控性差等问题。首先,各地区搭建的各类棚室,大多为企业(或农民)自建,不管是建筑材料、设计参数,还是结构形式、施工安装,均不尽相同;其次,杭州市大部分的棚室设施是引进国外或仿照国内其他省市的式样构造进行搭建,极少根据杭州市的区域特征而进行广泛筛选或专门设计,因而缺乏必要的适应性支撑,操控性差、利用率低。

2.4.3机械化程度低。杭州市设施农业的配套装备数量较少,在大部分的设施种植示范园区中,播种、育苗、收获等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尤其是应急加温、应急补光设备基本空白,导致杭州市设施农业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由于进口配套设备虽然性能良好但价格昂贵、维修不便,所以大部分设施农业园区购置的

是国内产品。但是国产装备一般存在功能不齐全、质差不耐用等诸多缺点,影响其应有效能的发挥,制约了其推广应用的速度。

2.4.4管理水平低。杭州市大部分的设施农业园区生产管理仍然以经验化、粗放型方式为主,存在能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如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尽管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与露天栽培有很大的差异,并存在冬春高湿寡照、土壤连作障碍、病虫高发易发等诸多因素制约,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还是沿用大田作业的栽培经验和生产技术,产量低、质量差、效益少。

2.4.5相关政策有待配套。设施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杭州市的设施农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扶持性配套政策制订相对滞后,致使设施农业发展中面临用地指标、融资渠道、技术支撑、购置补贴等各方面的制约,影响工商和社会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积极性。

3加快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推进杭州市设施农业再上新台阶,需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综合发展,在加强规划区域布局、建设示范园区;优化种养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出台扶持政策、搞好配套服务;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创新等系列工作力度,营造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必须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的,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先导,以推广应用为手段,切实解决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努力推进杭州市设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棚室设施的标准化

棚室工程是设施农业的基础。标准钢架大棚、智能玻璃温室、现代养殖畜舍等已成为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的趋势和潮流。因此,应充分依据杭州市的气候状况、环境条件、产业特点、生产习惯,对不同类型的棚室工程进行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生态性的研究和论证,并逐步制订各类棚室设施的建造和安装标准。同时,应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扩大推广使用面积,推动杭州市设施农业工程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2种养品种的专用化

种养生物是设施农业的核心。故选育高产优质的种养品种是杭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推广“稀、奇、特”等优良品种,才能体现设施农业高附加值的优越性,满足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高标准的需求,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根据杭州市各类设施农业的生产特性,加大种子种苗投入资金,扩大引种规模,尽早选育出专用型、系列化的设施农业种养新品种。

3.3配套装备的区域化

设备装备是设施农业的保证。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机具产品应用十分广泛,如在设施栽培中,机械化作业的项目涵盖从耕整到收获的全过程。因此,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加强对设施农业进口配套装备进行本地化改造、研发的基础上,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购置的补贴力度,提高杭州市设施农业配套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比例。

3.4生产技术的科学化

生产技术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据相关报道,在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已形成完整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并向机械化生产管理、计算机监测调控等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6-8]。因此,应该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杭州市设施农业科研中心,设计课题、安排资金、联合攻关,研究总结适用于杭州市的种养技术体系及规程。

3.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管理人员是设施农业的灵魂。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员来生产操作、运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和技术措施的先进性、效益性。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切实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素质,如通过制订相关制度,鼓励科研单位的专家、大专院校的老师定期进行技术指导;还可以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工商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并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融资渠道引入到设施农业。

4小结

设施农业既是一种优质高效的生产新技术,又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农业新产业,更是一项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尽管杭州市的设施农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随着发展机制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工程装备和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推动杭州市的设施农业向着高科技、高层次、高效益及规范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迈进,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设施设备条件及生产管理模式,成为寓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