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应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应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予以风险意识管理模式,评定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与风险管理知晓情况。结果研究组(95.71%)相较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00%)较高(P<0.05);研究组(2.86%)相较于对照组(18.57%)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较好(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优化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手术室作为开展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由于手术室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器械的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在护理方面具有较多的特点,即为流程较多,时间较长以及不确定因素多等,作为风险事件集中高发的科室之一,稍有松懈会引发各种医患矛盾,进而对患者、医生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导致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从侧面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经济压力[1]。手术室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均可发生,因此,如何识别风险并且针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进行有效提升,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该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就选取70例患者、10名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管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70例患者及1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70例患者及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女例数为26、24,年龄范围26~75岁,平均(49.42±6.28)岁;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0~35岁,平均(26.85±3.13)岁。研究组,患者,男女例数为27、23,年龄范围27~76岁,平均(50.68±7.40)岁,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27.44±3.45)岁。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展开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以下对比,且得到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天记录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情况,出现风险事件及时处理,做好处理风险事故方案的记录,另外在每天的交接班时对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情况作出系统的报告,方便下一班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研究组予以风险意识管理模式[3]:(1)建立全面的护理风险组织体系:组织科室成员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长。(2)识别护理风险:科室成员积极落实安全风险监督工作,巡回护士需要严格执行“四查”;指导患者取合适手术体位;创口感染主要是因为手术采用的器械、敷料灭菌未达标,污染环境;病理标本的保管以及送检期间发生失误;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堕床、摔伤以及碰伤等情况。(3)加强护理标识的管理:将手术室的护理标识统一,主要包括环境标识、患者标识、警示标识以及药物标识等。(4)护士人员的管理:①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培训力度,护士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护理常规、“三基”技能,外科护理以及急救技术等相关护理技能,上岗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必须参加考试,且考试成绩合格方可上岗。②增加护理人员之间的排班、轮班以及交接班管理工作,在交接班前10min开始准备,严格核查各项交接内容,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尽可能在各项工作中规避风险。③及时做好护理文件的方案,跟台护士和临床手术医生需要核实签字,保证记录完整且清楚,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自我防范意识,进而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以该院的满意度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在该院开展手术的患者发放问卷,总计140份,回收率为100%,分级3个等级,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评分分别为≥90分、70~90分及≤70分[4]。②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包括切口感染、压疮、导管脱落以及器械准备不完善等。③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安全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4项,得分与患者的护理质量成正比[5]。④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包括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管理行为意向等,得分与患者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成正比[6]。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

研究组(95.71%)相较于对照组(80.00%)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2.86%)相较于对照组(18.57%)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安全指导以及健康教育)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评定风险管理知晓情况

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临床医疗事业的飞快进步,使得医疗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加,医院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需要严格注重提升自身实力,手术室作为医院救治患者的高危科室之一,人员较为密集,流动人员较多,易发生感染等[8-9]。同时也是证明医院实力及打造医院良好形象的主要科室之一,无论是手术室医生还是护士均需要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同时提升自我素养与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强化手术的风险管理意识。因此,临床手术室需要对手术室整体医疗质量进行及时的加强与提升,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医院打造良好的形象[10-11]。该次研究中,研究组(95.71%)相较于对照组(80.00%)的满意度较高;研究组(2.86%)相较于对照组(18.57%)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较高(P<0.05)。充分验证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具体的原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及时展开健康教育,术中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手术配合与治疗,术后加强监测,但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手术配合相对较差,进而使得手术时间延长[12]。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方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护患安全[13-14]。护理人员详细掌握各项风险意识管理理念知识,将“零缺陷”护理作为护理目标,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风险护理管理过程中,开展护理之前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分析患者的护理重点,护理后分析存在的护理差错,相互检查、监督;护士长定期展开工作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后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提升护理及手术质量[15]。吴晓芮等[16]研究中,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4.81%(P<0.05),且与该次研究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优化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

作者:李松梅 李冬梅 单位: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