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手术室护理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手术室护理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手术室护理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应用

手术室是实施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技术性强、强度高、风险高,参与的医护人员多,配合要求高。在手术室护理中,任何细微的护理差错都可能造成手术失败,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需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手术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目的、手术风险等缺乏了解,对术后伤口疼痛、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等担忧,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负性心理,降低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影响手术效果。无缝隙护理理念最早于1989年提出,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提供连续、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消除护理过程中的缝隙、纰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1]。我院手术室护理引入全流程缝隙护理理念后,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12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患者;②凝血功能正常;③无手术禁忌证;④无语言、听力障碍;⑤年龄18~69岁;⑥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③合并呼吸系统疾病;④精神疾病史;⑤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⑥合并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8~68岁,平均(42.9±1.2)岁;体质量指数(BMI)20~27kg/m2,平均(23.8±2.9)kg/m2;手术类型:一类手术52例,二类手术8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1~69岁,平均(42.3±1.9)岁;BMI19~27kg/m2,平均(23.2±2.7)kg/m2;手术类型:一类手术51例,二类手术9例。2组性别、年龄、BMI、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常规访视患者,指导其进行术前准备,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与麻醉医师配合进行麻醉,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做好与病区护士的交接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①建立全流程无缝隙护理小组:指定一名有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丰富经验的护士作为小组责任组长。②术前护理:小组成员一起访视患者,由巡回护士向患者介绍不同护士的负责护理内容、阶段,所有护士与患者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维持良好心理状态;负责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信息后接患者入手术室。③术中护理:在患者麻醉诱导成功后,严密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各项体质指标,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术后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其符合苏醒条件后,再由巡回护士或/和麻醉师一起送回病房,认真做好信息交接,病房护士准确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需关注的指征。术后1d手术护士准时回访患者,核对患者术后指征、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主动与患者进行适当沟通,促进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手术情况。

1.3评价标准:

①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②比较2组术前、术后24h的机体反应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③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2个量表均包含20个评分项,SAS≥50分表示存在焦虑,SDS得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指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手术前后心率、血压、血糖比较:术后24h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全程机体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血流动力学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机体恢复,机体反应可降低患者的痛阈,并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影响术后恢复。而影响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机体反应的因素较多,包括负性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熟悉程度等[2]。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重视对护理管理流程及人员安排的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患者术前、进入手术室、手术过程、术后苏醒、术后回病房、术后回访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提高护理质量。韩钰[3]报道显示,全流程无缝隙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杨晓莹等[4]研究显示,全流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减轻患者的机体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h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结果类似。表明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反应,减少焦虑、抑郁发生。其原因可能为:①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通过组间小组,指定责任组长,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利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全程监测及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融入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减少护理差错、纰漏,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为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提供保障[5]。②手术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通过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减小机体反应指标的变化幅度,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6]。同时心理疏导也利于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③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通过组间小组,护士长、责任组长共同监督,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防止患者及患者信息交接时出现差错、纰漏,确保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质量,利于促进患者恢复。综上所述,全流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青青.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贵州医药,2019,43(2):331-333.

[2]杜丽萍.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200-202.

[3]韩钰.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舒适度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S1):134-135.

[4]杨晓莹,胡蓉,杨小香.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10):1643-1644.

[5]张倩,迟铭惠,郭小庆,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5):113-116.

[6]李秀浓,黎彩云.全程无缝隙护理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28-129.

作者:寇丽华 单位:山西省静乐县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