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胃肿瘤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康复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胃肿瘤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康复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胃肿瘤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康复影响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胃肠道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常用方法,如果手术操作不科学,术后极易发生其他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鉴于此,临床上为胃肠道手术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认为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缝隙护理被认为是一种全面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方法,将之应用于手术室中,效果明显,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收治7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2±3)岁;手术类型:结肠癌根治术12例,胃癌根治术11例,直肠癌根治术12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9~76岁,平均(52±4)岁;手术类型:结肠癌根治术11例,胃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根治术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告知患者注意术前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感。与此同时,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操作者的工作;术后细致处理伤口清理工作,留置导尿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做出反应。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手术室护理:①术前:主要开展术前访视工作,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方法、流程、麻醉方式以及术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条件允许还可以给患者播放术前教育短片,让患者对手术知识有更深一步了解,共同面对手术治疗,减轻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确保患者术前心理的稳定性。②术中:主要做好切口护理,手术时对术区皮肤实施消毒,消毒面积比切口多出15cm,避免出现消毒盲区。选用3M皮肤保护膜保护术区及周围皮肤的保护工作,切开腹腔使用清洁袋、全层保护器保护切口,避免切口受到感染。切开胃肠道前,使用保护垫保护切口。完成腹膜缝合后,使用聚维酮碘液2500mg/L冲洗切口皮肤、肌层以及皮下组织,若是可给予皮肤浸泡1~2min,待液体被吸收干净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使用纱布擦拭干净。另外,手术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采取保暖措施,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③术后手术室管理:每台手术间隔时间不得低于30min,期间需对病房空气以及环境进行消毒;严格限制手术室出入人员,避免交叉感染。④确保无菌操作: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按照手术室要求做好消毒工作,穿戴好手术服后,只能接触无菌物品。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切口情况、手术情况、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①切口情况:主要对切口愈合程度展开分级,其中切口愈合良好提示为甲级;切口愈合,但存在部分炎症提示为乙级;切口存在化脓的情况,需继续换药提示为丙级。②手术情况:主要分析2组手术用时、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③生理应激反应:生理应激主要检测患者心率、血压水平变化。④并发症: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术后切口情况:

观察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2组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用时、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比较2组生理应激反应:

术前,2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生理应激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发生较大的变化,威胁到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尤其是中青壮年人群中尤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3]。手术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手段,但针对病情较为严重,且免疫力较差的患者,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极易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因此临床一般采取护理干预手段辅助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护理虽能改善患者部分症状,但容易忽视患者心理上的需求,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护理的要求。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的是无缝隙手术室护理,该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完整连续的护理模式,避免发生护理差错,促使患者术后康复,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研究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为突出。尤其是切口愈合方面,这可能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重视术前访视工作相关,贯彻并执行无缝隙理念,积极做好术中配合、术后管理等工作,从患者接受手术前直至出院后,均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切口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切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4]。另外,观察组手术用时、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强调护理的连贯性,实施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需按照手术室规格完成相关消毒工作,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不断地提升手术效率,缩短手术用时,同时强化健康宣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了解手术流程,减少心理上的惊慌、紧张感,稳定情绪,减少生理应激,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术前,2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生理应激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正常功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临床实践可知,严格规格消毒杀菌是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主要措施,经过无缝隙手术室护理管理,规范护士操作,杜绝感染的出现。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少。这可能是无缝隙护理能降低感染发生率,给予患者连贯的护理,得到全面的生理、心理上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提升自身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5]。综上所述,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可有效促进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术中生理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涛.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22.

[2]方芳.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8(3):113-114.

[3]李菊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19,33(4):277-301.

[4]何林岩,张兴菊.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7):164-166.

[5]许峰.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上海医药,2018,39(22):26-37.

作者:李梅 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