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国家和社会正常发展的程度。在这种影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质量也逐渐下降。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水平依然存在差距,吉林省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产业化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等弊端。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完备的市场信息以及技术创新支持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
吉林省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粮食的总产量和质量都非常高,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但是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远不及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政府机构也未能制定吉林省农业的长远规划,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生态化发展。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相比较,有着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所以在现阶段,大力发展吉林省的生态农业,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生态观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而且能够促进全国其他省份生态农业的发展,拓展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粮食安全。
1吉林省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
1.1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吉林省拥有肥沃的黑色土壤,这对于农业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粮产量的提高,过渡开垦并不适合耕种的山区或者林地,导致吉林省多处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1]。这种粗放式的农业种植模式,不仅对吉林省的植被覆盖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也严重降低了土壤质量。据调查显示,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吉林省的黑土厚度减少了大约有0.3米,而且正在以每年超过一亿吨的数量减少。由于黑土的流失,导致吉林省高质量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由于土壤质量的降低,土壤肥力的不足,一系列的化肥、农药被大量使用到农业种植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破坏力更为持久的危害,即破坏大气—土壤—水整个系统的的平衡,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例如,吉林省西部地区由于粗放式的、不科学的放牧方式,导致牧区的大片草场被风沙覆盖,草场逐渐退化。土地盐碱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很多原有的草地都已经裸露出地表,根本没有放牧的能力,不仅损害了农户的利益,更给我省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
1.2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规划和生产应该根据市场供求不断调整,吉林省发展好生态农业,必须尊重当地农业发展的季节性规律,充分利用吉林省的自然资源,本着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来进行农业生产,逐步探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由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我国根深蒂固,所以使吉林省的农业生产也带有鲜明的小农色彩[2]。农业以分散种植为主,精细化管理程度低、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产品的种类少、附加值低,农业生产率停滞不前,农产品与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衔接不密,农产品产业链较短,发展不到产业的规模。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的加工不足,出售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产品的转换率低。广大农民与农产品加工工厂,各工厂之间的沟通不顺畅,联系不密切,使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导致广大农民对市场需求信息不了解,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1.3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
农业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的投入,但是吉林省农业生产领域的科研机构却在不断减少,从事农业科研活动的专家学者也在逐年减少,人才和技术的匮乏,成为吉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3]。吉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占全省农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4.1%,全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仅有2419人[4]。除此之外,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很落后,大多数农民认为从事农业种植非常简单,只需要单纯付出体力就可以,完全不需要专业的系统培训,也不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持,同时,农业信息的滞后也降低了农民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自身利益。
1.4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规划
吉林省的农业规划程度低,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土地制度也存在弊端。只有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符合农村和农民生产实际的土地制度能够大大激发生产者的热情,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吉林省目前实施的是土地制度才是家庭承包经营制,这种制度虽然使农民变成土地的支配者,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但一家一户的小农模式的耕种方式,难以进行集约式的机械化生产,阻碍了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进程。除此之外,吉林省政府对生态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生态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在长期发展之后才能显现,所以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缓慢。同时,政府在对农业市场的监管和制定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方面也存在不足。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也投入市场中,造成农产品市场毫无秩序可言。
2发展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建议
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要以修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吉林省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掘这些资源的派生价值,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以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挥出生态农业最大的优势,真正做到既满足人民群众的其实需要,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政府部门相关的决策单位和管理单位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和农业制度,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来确保生态农业的长期有效运行。
2.1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既会受到来自气象灾害、病虫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市场波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生态农业的发展有高效的制度保障。政府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广大农民进行创新发展,加快农业的转型发展。例如,把对农业资源的开发限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严格执行,颁布农业资源保障制度。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建设新型农业市场,政府给予财政上的补贴,并且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农副产品检验合格标准,严禁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奖惩机制,鼓励绿色生产,对生产绿色产品的农户采取税收上的优惠制度,对农药化及肥超标使用的农户进行处罚。要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人员的扶植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发展生态农业保险,增强广大农户应对农业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增强农户投身到生态农业的热情,免去农民的后顾之忧。
2.2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及时完备的市场信息
在社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是导致竞争成功或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农业,使我国的生态农业在世界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要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6]。政府部门要增强自身对农业信息的敏感度,建立专门用于农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信息部门,同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等相关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便更好、更便捷地解决生态农业生产时面临的状况。政府要加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设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和学习机构。同时,要培养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和实践人员,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操作、对网络和信息的应用,以及培养他们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的能力。大力引进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以及实施设备,也可以引进发达国家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最终实践者,所有前沿的农业信息只有真正被农民所掌握和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生态农业的发展[7]。因此政府部门要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给农民提供获得信息和学习的平台,增强农民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并建立农用信息网站,实时更新数据和信息,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
2.3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总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生态农业从根本上说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而且与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统计科学以及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8]。所以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其他多门科学的支持,政府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可以通过和省内专业高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把科研成果与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依托市场需要,研发高产产品,目前,吉林省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借助了吉林省自东南到西北倾斜的有利地势,以及显著的温度、湿度以及日照的差别,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又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把植物进行最优的组合,建立起立体种植模式。这不仅能够为山区的药材资源提供生长的空间,提高山地的利用价值,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开拓了途径。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还应该着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与服务[9]。由吉林省政府集资开设生态农业职业院校,聘用高级技术和科技专家任教,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提供专业的知识技术培训。转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态度,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提高吉林省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现状下,我们必须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发展生态农业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吉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产粮基地之一,同时又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吉林省的生态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对国家整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0]。为了确保吉林省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吉林省重点开发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8):18-19.
[2]吉林省农委计划处,吉林省发展“六型农业”落实十一项任务[J].吉林农业,2014(13):2.
[3]衣洪岩,王敏.吉林省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1):62.
[4]肖立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农业,2014,22(6):19.
[5]赵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J].红旗文摘,2017(16):74-75.
[6]何佳莲,颜俊儒.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多维审视[J].人民论坛,2017(14):13-14.
[7]杨瑞珍,陈印军.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7(5):11.
[8]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J].吉林政报,2013(15):1-40.
[9]于冷,孙立城,马成林.吉林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地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14-116.
作者:李天丽 沈万根 单位: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