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循环经济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循环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当前,其在生态农业建设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该经济发展形态还有助于降低污染物废弃物排放,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此,文章主要对循环经济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建设应用有效建议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其中,传统经济属于一种物质单行道流动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它经常会对地球资源和物质进行高强度开采,并在消费以及加工的过程中,将大量废弃物以及污染排放至环境,对资源进行一次性或粗放利用。而循环经济则重点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并要求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严格依照自然生态模式来进行,属于一种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经济。在整个消费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较少,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传统经济模式主要是通过将资源变成废积物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该发展模式的缺陷在于,会产生资源枯竭或短缺问题,最终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循环经济则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思维,在各生产环节中均倡导行为准则和经济规范。在循环经济中,生态工业属于重要形态,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工业体系包括:消费产品之后的资源再回收、企业共生产生的生态工业园以及企业单独的清洁生产等,由此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循环,终极目标是为了降低废弃物排放,并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投入其他工厂或作为原材料,实现废弃物循环应用,最终实现工业生产的零污染排放目标。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建设途径
在生态工业发展模式的作用之下,在建设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可对相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充分借鉴,从而逐步建立起多功能、多层次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终极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回报。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实现农业经济系统投入产出链与生态工程食物链的有效结合,更加有助于获得高收益,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商品价值。此外,在产出链和加工链环节中,可提升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合理性,实现多种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并将生产出的产品投入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有限的土壤数量,创造出更多高品质产品,从而逐步形成高效化、多元化的农业生态链,以达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最佳境界,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种生物共生互利
结合生态经济学发展原理,可将多种不同的生物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共同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产、增收的目的。以生物物种为例,可衍生出多种生物组合类型,具体如芦苇-鱼-禽、鱼-水稻-萍等等。目前,在我国的南方以及北方地区,稻田养鱼模式已十分普遍,待水稻插秧返青之后,向稻田中注水,并放养鱼苗,在经过病虫害防治以及晒田施肥等一系列管理工序之后,鱼苗会随着水流进入水沟,在收稻时节,将鱼苗捞出转入其他鱼塘。在这种生物养殖模式中,水稻可为鱼苗提供阴凉、饵料以及适宜水温等,而鱼苗则起到了施肥、除草、灭虫等作用,将大量的光合细菌、浮游生物转化为鱼产品,实现了鱼苗、水稻的互利共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渔业以及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土壤肥力。据相关调查研究统计,在稻田养鱼模式下,每2500hm2水稻产量可达8/hm2,相比于普通的水稻种植模式,可增产15.5%,鱼苗养殖期15天可收鱼1.4万/hm2。
(二)多层次资源循环应用
发展再循环利用和立体开发式的生态农业工程,可实现加大工业、渔业、林木业、农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还具有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例如,可利用瓜果、落叶、沼渣等养殖蚯蚓,并将蚯蚓作为鸡、鸭、鱼饲料,其粪便可作为肥料,以此实现粮食生产、渔业以及畜牧业的平均增产。另外,通过秸秆转化,可对生物循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将各种牲畜粪便、生活污水等,经过沼气池的处理之后,使其形成多用化无害化资源,并逐步形成高层次的生物产品,实现高收益,并将其用于无废料农业生产中,降低对土壤以及水体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山东省某股份开发研究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家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在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用于双孢菇生产,并创建了双孢菇加工生产基地,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该公司利用玉米和小麦秸秆2万吨,可加工生产出高品质双孢菇1.5万吨左右,生产废料可用于高效菌肥、多糖系列产品加工,以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年产值高达2亿元,成为了当地的先锋模范企业。
(三)基于加工养殖业的庭院农业生态
所谓“立体化养殖”,主要就是借助食物链形成农作物、家禽、沼气、鱼的循环生态网,并形成一条龙式的自然经济发展体系。杭州市某养殖场便对农业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充分利用,由此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过程中,该养殖场主要是借助氧气池,对于糖、茶庄、水稻田以及畜牧养殖场等进行连接,将发酵之后的家禽粪便用于生猪饲料,沼气用于生活燃料以及茶叶烘制、鸡舍增温的主要能源。此外,以家禽粪便为原料的沼液还可作为农业生产用肥,经深层次加工制作之后还可生产出有机肥,该农业生态发展模式更加有助于保护农村环境。
三、循环经济理念下建设生态农业的有效建议
(一)完善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保障体系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发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相关保障体系是前提也是关键。在此情况下,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完善农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增加农业财政投入,积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循环式农业组织,强化对农业环境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从而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
在发展循环生态经济的过程中,重点强调清洁化农业生产以及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并倡导在信息化模式上组织农业生产。因此,还要强化对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高、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新技术的研究,通过这些技术的实践应用,可最大限度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色能源开发技术、数字化农业技术、废弃物资源转化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等。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根本取向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而这也是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经之路。若想实现上述目标,首要工作便是进行资金的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结合地区资源发展优势,对当地的优势产业以及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最大限度凸显废弃物资源转换技术、清洁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可为相关产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平台。与此同时,还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当中,具有很关键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按照生态学原理,实现各种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更加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李存霞 单位: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