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振兴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振兴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文章论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策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引言

乡村振兴是国家农村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高等学校农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1-2],农科人才培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国家农村发展战略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增养大批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3-6]。

1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报告中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乡村振兴问题,把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细化,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的政策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1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7-9]。只有大量勇于创新创业的农业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繁荣,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的乡村振兴。

2.2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科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型人才求要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科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农不爱农,不愿去农村,不了解农业产业,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敢从事农业创业[10-11]。其结果造成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术,勇于创新,敢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是学校无法提供。另一方面,有许多学农的毕业生逗留在城市由于专业限制、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原因,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甚至被迫改行。

2.3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国内高校农科高等教育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农业人才的教育事业。国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大局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农科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农科人才培养必须脚踏实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实在在为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12-13]。

3适应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3.1产教融合,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14-16]。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大量勇于创新创业的农业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繁荣,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的乡村振兴。国内高校农科高等教育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农业人才的教育事业。国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大局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农科高校是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栏,肩负为乡村振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重任[17-19]。因此,高校农科人才培养必须脚踏实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实在在为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2校企联合,创建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是农业产业的龙头。许多农业产业的发展靠企业来拉动,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20-22]。乡村振兴需要大批企业进住农村,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产业开发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往往是有资金缺师资,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难度,而高校则是有师资缺资金。开展创新创业型专业技术人才力不从心。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创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企业根据农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企业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利用企业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学生一方面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另一方面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3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配合,建立适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而且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3]。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型的课程体系不,要建立适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要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尤其是产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培养,强化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增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勇于创新创业,而且善于创新创业[24]。

3.4知识能力结合,建立新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乡村振兴,产业开发,需要的是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25]。这种创新创业人才的考核、评价,单用传统的试卷考试、教室考核的考核、评价方法明显不够科学,也不合理[26]。因此,必须改革人才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与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结合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4讨论

4.1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是乡村振兴之本

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而进行的创业活动的农业人才。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发展滞后,其根本的原因是人才匮乏,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受教育水平较低,一些有机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家子弟也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才匮乏,尤其是从事农业产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人才匮乏更为明显。由于人才匮乏,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使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缓慢、落后状态。因此,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首要。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是乡村振兴之本。只有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20]。

4.2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而且涉及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既需要学校参与,也需要企业参与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培养创业创新型农业人才,首先,农科高校必须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据新时代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与创业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其次,创业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农科高校必须打破传统封闭办学的框框,走出去,主动出击,与企业联合创建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必须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只有农业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繁荣,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而农业产业要发展必须依靠企业来带动,企业农业产发展的龙头。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有效途径[21]。此外,基于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还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肩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重任的农科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主管部联系和沟通,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支持。

4.3脚踏实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新时代农村发展特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诸多新的要求[21-22],如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研发经营人才培养、现代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农科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代农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脚踏实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针对新时代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要,培养懂产业、有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才能真正发挥农科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4.4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是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联动,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设备,增强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的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根据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学生直接参与农业产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农业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农业产业研发和生产经营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农业产业研发和生产经营的能力[22],为毕业后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打下基础。

作者:罗兴录 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