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转型,我国乡村正呈现出日益积极的发展态势,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当前乡村地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十三五”计划的深入践行下,我国针对农村地区制定出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铸就了良好的基础保障。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运作过程当中。成为当代农业发展主流方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促进当前农业结构框架的现代化改革,在满足农业地域性特色的实际发展情况下,实现“高经济、高生态、高社会”的“三高效应”,逐渐向着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方向进行延伸。本文将针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与特点进行研讨分析,其目的是探讨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措施。

【关键词】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我国农业当前正朝着现代化趋势发展,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为了“追求农作物的产量、经济利润的上升”,普遍存在滥用农药、过度使用化肥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当地水资源产生严重污染,而且还导致田地板结、土壤肥力流失、农作物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1]。因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没有节制意识,严重影响了自然原生环境质量,难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充分改善因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农业良性发展循环。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生态农业耕作理念的融入,能有效改善乡村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现状。

1.2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即要为农民谋福祉,也要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促进生态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能有效的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农业管理经验融入现有农业生产结构当中,合理统筹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加工业、乡村旅游等项目,构建出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大农业”发展模式[2]。这利于传统零散的农村经营模式得到整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使乡村经济增长。为市场提供绿色农产品、优质产业服务。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2生态农业理念的特点

2.1农业结构具有系统性

生态农业体系是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合理经济统筹、农业资源分配,组合成的生态系统,其中蕴含了生物共生与物质循环理念[3]。在构建生态农业体系时,也是严格按照现代化系统工程管理手段进行的,严格地吸取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治理理念,因地制宜的合理搭配: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各项生产比例,合理融入物质资源与能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的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勾勒出“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发展的生态乡村图景。

2.2农业生产具有生态性

生态农业本身便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不是靠无节制的投入物质与能源而构建的生态系统,而是充分调动起生态可持续发展性能,有效减少原材料的输入量与残渣输出量,运用生态环境自身的循环能力来进行生态能量转换,高效利用自然能源,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持久发展。

2.3农业耕种具有适地适苗性

生态农业类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发展生态农业最为重要的便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按照不同生态环境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有效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科学优化农业生态环境[4]。客观考虑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合理进行农业产业布局,实际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各要素的利用效率,全面实现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各项农业经营效率,并有效优化农产业结构,展现地域农业生态特性。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1科学规划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案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发展“大农业”为基础,科学合理的优化并且调整农业发展方向。以乡县为单位,从整体层面上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全面规划、调整、优化结构,促使农副业、牧业、渔业各类农村产业科学合理发展,促使各项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全面提升综合生产效率。通过相应的政策优惠,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积极引进科学技术手段与先进管理模式,构建出地域性的生态农业体系,在村镇领导的积极带领下,加强地区宣传力度,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

3.2因地制宜加快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

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遵循“持续创新、科学发展”观念,不断融入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构建出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开展综合利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5]。将具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融入到生态农业建设过程当中,在无害化生产的同时,融入现代化农业技术、总结现代化农业生产经验。结合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改良农作物种植方法、丰富农作物品种,选择性的培育优质种苗,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通过生态监控的手段开发生态农业新技术,融入立体种植、生物技术、养殖技术、农药开发技术,切实有效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发展。

3.3以生态旅游促进脱贫效率

因为每个地区的生态区域特质存在差异,所以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存在差异,那么为了有效的践行脱贫致富、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必须要积极抓住生态农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出“果园立体种植、生态农作物体验观光”等生态农业特色试点。高质量建立绿色农业产业,结合区域特色景区、特色农产品,挖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并激发起贫困户的脱贫动力,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民间元素等,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乡村地区经济新增长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是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整合区域特色,科学规划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案。因地制宜加快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并以生态旅游加快脱贫效率,真正实现“大农业”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革.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种子科技,2017,37(2):20.

[2]杨芳,吴永常,韦文珊.基于能量分析的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17-23.

[3]胡丽,岳敬芹.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精准扶贫——以云南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现状为例[J].吉林农业:上半月,2017(7):43-44.

作者:王绍权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生态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