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发展战略,其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为此,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特色、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究可行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所造成的浪费,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现如今,我国虽然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经济,但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进步。
1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1.1优化农村基础设施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农民群众收入虽然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改变与农业经济的关联性并不紧密,大多是因为农民群众外出进城务工所积累的财富,但是这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农村来说,其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重点发展农业[1]。而做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于乡村基础设施的优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农业经济水平提升之后,乡村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优化则又可以反哺生态农业,使得二者协调发展。
1.2保证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地
我国政府对于扶贫工作一直高度关注,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地区脱贫,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但是这一类扶贫项目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无法真正的做大、做强,整体效果始终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模式还是以传统为主,对于生态方面的问题关注度不高。做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工作可以保证各项产业扶贫项目有序推进,激发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乡村振兴模式得以不断创新发展[2]。
1.3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大规模的进城务工,虽然可以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但是极易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如加剧了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使土地荒芜现象愈发严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止步不前。发展好生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链,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2.1关注绿色环保理念的渗透
相较于传统农业经济来说,生态农业经济的突出性特点表现为对绿化环保的高度关注,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环节,前期投入成本虽然相对比较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农业的影响显然有利,主要表现为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3]。同时,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可以生产出无污染的有机质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对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帮助。
2.2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生产时依然遵循传统的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和革新。当然这种革新也并非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于政府政策保持高度关注,注重先进技术与政策之间的融合。
3当前乡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及方式落后
结合现如今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之所以发展效果不理想,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理念贯彻不够彻底。由于特殊国情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进城务工,因此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年人及女性,这些群众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其生态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生态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发展生态农业,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农业生产技术,因此导致一些新型的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环境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未能得到有效推广。
3.2缺乏优质的科技人员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依赖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予以支持,否则农产品的产质量难以有效提升。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是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来说,不论是就业环境还是就业条件都有一定差距。愿意长期扎根农村,在农村地区推广先进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人员数量偏少,而且基层生态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并不是很高,对于先进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技术的推广,使得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4]。
3.3缺乏配套农业技术及推广体系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而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所以不甚理想,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配套农业技术及推广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技术在创新时,研发投资力度不足,科研经费匮乏,许多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有限,整体科研水平不高。二是科研科技与农民知识水平脱节。目前,我国大部分生态农业技术多应用于试验田及实验室,农业生产者对于新兴技术的了解认知有限,缺乏接触渠道。三是生态农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生态农业技术结构必须要积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和进步。而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农业侧重于以农药、化肥及机械等为主的现代工业技术,对生物防治、良种及生物发酵利用等生物技术关注度不足。
4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4.1关注人力资源与产业创新
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而科技的诞生则依赖于高素质的科研人员,要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关注人力资源与产业创新。一方面应关注农村地区现如今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人员的储备情况,加强对生产技术的培训,保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应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当然在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还应深入分析当地地理环境及农业资源情况,寻找最为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力度。生态农业经济相较于传统农业经济来说,其对于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依赖度较高,农业转型趋势明显,要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提升生态农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对于资源的消耗力度,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4.2充分发挥政府及市场的调节作用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经济高度关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给予了相关工作大量支持,并且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不能忽视政府及市场的调节作用,否则诸多工作都将会停滞不前。发挥政府与市场调节作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发挥技术培训的优势作用。政府可以与高校展开合作,定向培养人才,保证其在毕业之后可以扎根农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保证农户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二是要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农民群众之所以选择进城务工,而非留在农村发展,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缺乏就业环境,且农业生产的产出较低,我国许多地区农村农业生产依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模式,没有实现农业生产的集成化和规模化,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自身的生产发展需要。针对这一类问题,就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如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可以更好的规范生态农业建设。
4.3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效益也难以有效地提升,因为在完善的农业产业结构下,相关联的产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互动作用,使得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科学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进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过程中应理清主次,将重点放在基础产业构建之上,只有发展好基础产业才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再次,在农业产业结构完善过程中,应积极寻找外界的支持,通过农村合作社与产业联盟等途径协调生态农业贷款项目工作,解决“公司+农户”“项目+协会+农户”“基地+农户”等联保问题,想办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农村,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4.4划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区域
生态农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其存在的差异相对来说较大,其生产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且在利用各类生产要素时呈现出集中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使得农业生产经济更加稳定高效发展,要尽早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有效落实上述工作,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引导,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保证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明确农村的哪些区域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哪些区域应继续坚持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区域协调稳定发展。此外,还应依据法律法规等落实好产权流转工作,有效提升农产品的优势特征,增强农产品吸引力,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4.5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保障性措施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需要多方面协调,才有可能展现出成效。因此构建科学全面的保障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保障措施时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保证技术型人才以及农民群众均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分析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4.6优化农村环境治理
生态农业经济的核心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生态方面,只有重视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效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环境治理时应坚持多样化的原则,既要从源头防控,同时还应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关注耕地修复治理问题。农村地区耕地被破坏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及滥用农药和化肥等。具体治理环节既要做好植树造林,提高农民生态农业生产意识,同时还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更多的生物有机肥料和农药,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借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模式,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特点等,将农牧与农林等结合在一起,借助多样化的农业形式,使得农村经济得到协调稳定的发展。
5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对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多项措施,使得生态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生态农业建设对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帮助。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就必须要重视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进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54-55.
[2]高霞.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244.
[3]马春华.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8,21.
[4]刘雪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0):25-26.
作者:靳彩玲 单位:陵川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