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应用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的农民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沿海发达城市成为农村劳动力的首选,同时国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使得他们又回家探亲、过节、养老,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也愿意回归简单朴实的乡村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住宅在短时间内出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有限的家庭住宅空间如何适应短时间内使用者数量、使用者本身的变化,这在我国广大农村生活中一个普遍性、现实性的矛盾,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国家的三产比例发生变化,国家由农业型大国走入工业化时代,农村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产业比例降低,部分居民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原来由农耕文化衍生出来的传统居住空间悄悄地发生改变。居民纷纷开始自己更新和改造建筑,但是农村的建筑建设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生态节能等问题缺乏考虑、建筑形式和功能空间欠缺创新,有一些建筑还照抄城市住宅、欧式别墅,或者堆砌传统建筑符号。建筑设计没有很好的体现地域性、文化风俗等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一种合理的、适合中国新农村发展的建设模式。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庄以环保、绿色、生态为目标,以有效的利用资源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的运作为手段,集农业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集合现代农业建设实践经验,为了迎合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居民兴趣变化需要而出现的。生态农庄以市场为导向,区域优势为基础,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直线效益与观赏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体系。许久以来国家的建设经费大多投入到历史文化民村的保护上,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生态农业试点。但是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上,那它们将就变成供人欣赏的花瓶、盆景。因此,对我国当前的农村现状必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明晰的规划建设目标。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传统的民居大多是没有建筑师参与的,由当地的居民自行设计建造适合自己地域特点的建筑。

三、国外农庄建设现状分析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一个乡村到城市然后城市到乡村的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的居民点。而这一点值得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发展借鉴和学习。建筑技术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地区住宅在舒适度和能耗方面比较注重细节,不追求建筑的外表的奢华,而追求内部的舒适,在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方式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将外墙、房顶的保温层;使用高性能玻璃与密闭窗框;在窗外加装遮阳设施,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等,在保证其舒适度的情况下做到生态节能。

四、我国农村生态建筑现状

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村聚落除了建筑艺术、聚落的规模和密度方面有所差异之外,布局、生活方式等等都发展十分缓慢,许多村落以及用于交易的集市,千百年来未发生变化。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农业庄园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休闲观念意识得到转变,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田园生活,现代农业庄园也凭借幽静的环境,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优美的田野风光,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

五、结语

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建设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问题,探寻我国生态农庄建设的途径。借鉴国外农村住宅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建设有如下建议:在生态农业建筑的整体建设方面要和内蒙古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相关联,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和谐,要强化农牧民的自主意识,要使农牧民的生态意识和政府的政策相一致,从农村的内涵出发,建设农村,从而改变农村的外在形式和生活环境。在生态节能方面,结合内蒙古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当地农民和牧民的实际需求与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1)运用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

(2)将当地实际情况与建筑新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相结合;

(3)应用新技术与材料,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理论来解决生态问题。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摒弃其不足之处。将这些理论、技术上的先进之处付诸于内蒙古生态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住宅的舒适性和适应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作者: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