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分析了洛阳市近年来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洛阳都市生态农业近期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及全面实施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现状;对策

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加快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列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并将洛阳市确定为试点城市。现阶段洛阳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已处于成熟期,但距全面实行都市生态农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满足都市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农副产品消费和休闲生活需求,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提出洛阳市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新举措。

1洛阳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洛阳市高度重视都市生态农业,将都市生态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以都市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农业功能,优化农业结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对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洛阳市都市休闲农业项目总数达到961个,其中都市休闲农业园区196个,休闲农庄73个,农家乐692家。栾川县、嵩县先后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银杏嘉年华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嵩县天桥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宜阳县祥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栾川庙子镇庄子村、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等4个村被农业部命名为“美丽乡村”,洛宁县苹果采摘景观被农业部确定为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栾川县重渡沟入选“2014河南十佳美丽乡村”。初步形成了“春季赏花,夏避炎暑,秋品果香,冬泡温泉,季季有亮点,月月不相同”的都市生态农业新格局。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26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洛阳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及生态效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功能不完整,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开发相对滞后;园区功能及区域特征不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投入相对不足。

2洛阳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定位

2.1发展目标

2015-2020年,重点提升全市的“劳均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率”等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控制指标,到2020年总体达到实现都市生态农业过渡期的发展水平;2020-2025年,将洛阳市都市生态农业区域初步建设成为:郑洛都市区的“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标准化样板区、农产品物流核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都市生态农业、特色洛阳模式”,率先实现三农协调发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2发展定位

农业在洛阳市总体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更多的功能体现在稳定社会、食品安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总体定位为“都市生态农业”。为进一步强化都市生态农业在洛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领先优势和代表性,结合国家、省、市三级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确定了洛阳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定位。

3洛阳市全面实施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3.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各级财政要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要向都市生态农业倾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鼓励资源型企业和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对都市生态农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企业带动、能人领办、政策引导、依法管理等措施,加快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业托管公司、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育苗公司、民营农业研究所等新型经营性服务机构,探索都市现代农业服务的系列化、经营化和社会化。

3.2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将都市生态农业纳入全市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与城镇化规划、循环农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结合洛阳农业发展实际,在城区周边规划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发展环,设置多个都市农业园区,形成“一花五叶,七彩洛阳”的空间格局。将全市都市生态农业空间划分为三个圈层:城市农业景观农业圈、近郊现代都市农业圈、远郊生态特色农业圈。在九个城区和部分城市郊区组成的城市农业景观服务圈内发展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适当发展社区庭院园艺、阳台园艺、屋顶农业、校园园艺等城市农业形态,鼓励发展以花卉、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等以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的种植业;在近郊区平原、山前地带和伊洛河流域两侧组成的近郊现代农业发展圈建设田园景观式的蔬菜、水果、作物、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发展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市民农园、农业主题公园及农业节庆活动等;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低丘陵区组成的远郊生态特色农业圈,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疗养和养老农业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如有机杂粮、果品、中药材、食用菌和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品开发。要立足当地优势,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处理粮食生产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关系。

3.3科技创新,示范带动

鼓励生态园区与农业科研单位联合,引进一批农林及旅游专业的技术人才,开展科研工作,实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率先发展,争取形成一批能代表洛阳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的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各地要科学引导,认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示范园区,在现有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打造集游乐、体验、健康生活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区,积极探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中的集成应用和示范,实现信息技术与都市生态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园区生产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加速都市生态农业园区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促进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3.4保障供给,狠抓“菜篮子”工程

实施“安心农产品供给工程”,不断发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推进洛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确保“菜篮子”稳定供给。扩大油菜、谷子、红薯、花生等耐旱作物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连栋温室,建成一批完善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加快养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发展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2~3家。

3.5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

在市、县、乡三级分别建立一级综合园区、二级物流园区、三级加工(物流)园区,形成完善的加工物流体系。以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果蔬初级加工、禽畜初加工等,着力发展核桃、红薯产品精深加工,构建规范的葡萄、红薯、中药材、土特产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围绕牡丹、玫瑰、猕猴桃等发展丰富的文化休闲食品。加快推进都市生态农业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信息化能力,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竞价拍卖和产品配送等,为城市居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统筹规划全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培育5~6个大型物流配送龙头企业联合形成配送网络。

3.6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强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初级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依托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特色礼品和艺术品,实现一产和二产的融合;加快体验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三产的融合。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全市打造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片区,以文创科普教育为主题,建设文创益农休闲农业区;以滨河湿地景观为主题,建设滨河智趣休闲农业区;以农耕田园生活为主题,建设田园体验休闲农业区;以山地娱乐体验为主题,建设山野畅享休闲农业区;以林果采摘休闲为主题,建设果岭乐园休闲农业区;以生态观光体验为主题,建设山水慢活休闲农业区。建立市级休闲农业评鉴机构及评鉴体系,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服务品质、文化品位及区域品牌。积极申报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3.7加强污染防控,着力生态农业工程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工程,规划生产行为,实施生态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工程建设、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实施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节能减排,实施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从生产终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强城郊园林和绿地建设,将荒滩、荒地纳入绿化用地规划,减少裸露农田和扬尘;发展节能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经过3~5年努力,全市逐步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形成特色明显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和循环农业经济链。

作者:王秀存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